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瑞生  王彬 《中国地震》2005,21(2):280-284
上世纪50、80年代,我国曾两次广泛搜集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及各省区《地震资料汇编》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60年、1995年等4版强震目录,它们反映出我国历史强震活动及其灾害的基本状况,是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等研究的基础资料。但因资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致使一些地震参数判定有误,并丢失了大量的中强地震:①历史记述之真伪判定与取舍;②无破坏性文字记述的所谓“有感地震”的分析处理;③地震震中、强度及其精度判定。本文以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为据,对照1995年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以下简称《95目录》),就以上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资料是从日本《理科年表》(新版)所载《中国大地震年表》中摘译的有关山西部分的地震,并与《中国地震目录》(1983年版)做了对比,核对出《理科年表》中未定出震中的部分地震(用方括号标出),另有少数地震,是可能因记载涉及地区极广,震中无法确定,《中国地震目录》未载的(在地震编号上用“*”号注明,震情摘要栏末,编者用黑体字注明了出处),现刊出,供参阅.而《理科年表》对公元前231年的地震未予收录,为保持其原貌,未予增补.表前说明亦系摘译,为便于查阅,地震编号仍按原文编号刊出.文末附有《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编辑目的和它对工程建设、编制地震目录与提供地震烈度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介绍了郭沫若院长没有及时回复庆松光雄来信的原因和过程,在3个方面评述了庆松光雄教授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书评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五卷,谢毓寿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共728页,1983年出版。精装本8.50元,平装本7.50元。 本书是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全面修订。《年表》自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地震界广泛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近年来地震工作极重要的参考之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时间的紧迫,《年表》的编辑工作难免有一些缺欠和重要的遗漏。在二十余年的实践中,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无论从实地考察或文献搜集中都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在已有条件并有必要对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作一次重新整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国地震目录》(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的附录部分,里面有这样一条地震记载:315年(晋建兴三年正月)“平阳(临汾)地震,崇明观陷为池.”大概因为史料过于简略,不好估计震级或烈度的缘故,编者将它收在附录,仅供参考.查《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关于这一次地震,有如下记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目录》中,关于1668年7月25日鲁南大震的一些资料的考证。并认为在《中国地震目录》中所画的该震的极震区及重破坏区的南界还应象本文图中所画的那样适当地向南延伸一些。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书编者认为,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昌平、密云、蓟州等处地震,是北京王恭厂火药库爆炸引起的振动。该书说明中指出:“更有某些记载把不是地震破坏也当作地震影响。例如1626年(明朝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的火药库爆  相似文献   

8.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指出系统整理和客观分析这些历史悠久和较丰富地震资料的现实意义,并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如已出版了《中国地震年表》等,正在进行组织编著《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一书);最后讨论了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夏浩明 《地震地质》1989,11(4):50-52
《地震地质》10卷2期所刊朱令人同志的《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以下简称《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朱令人同志对地震信息熵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一般来看,《例》对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视和引进并大胆地联系地震活动实际和着意进取的精神,应当肯定。但是,《例》关于地震信息熵的若干定义有欠妥之处,愿提出来与朱令人同志商榷。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0.
常宝琦 《华南地震》1993,13(3):79-80
光耀华同志近作“水库地震震级预测的回归模型”(《华南地震》1993年第2期,以下简称“光文”),对本人拙文“水库地震最大震级的预测”(“人民珠江”,1992年第5期,以下简称“原文”)作了很高评价并进行了讨论,本人表示感谢。现就“光文”对“原文”提出的两个问题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