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中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强震区之一.其中1303年洪洞地震和1695年临汾地震,《中国地震目录》上均定为八级,时间间隔不长的两次强震震中相距仅40公里,震源体部分重叠,实属罕见.本文拟通过对这两次强震发生的构造背景、震源应力场及震源环境的分析,对其发震条件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第一手资料按时间顺序记载了2003年11月25日山西省洪洞ML5.0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对地震应急反应所作出的决定和采取的措施,总结了这次地震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要搞好地震应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下水动态和水化学异常预报地震,目前被认为是突破短临预报的有希望的前兆手段之一.根据对临汾盆地近期危险性的研究,认为在我国大陆未来十年左右的活跃期内,临汾盆地可能发生5—6级甚至7级左右地震.临汾地区自1979年开始建立地下水观测网以来,随着地下水预报地震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观测的实践,发现原有水网质量不能满足地震监测预报的要求,因而设想在2—3年内,结合地质、水文  相似文献   
4.
唐贞观晋州地震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唐朝3次灾害最严重的地震作了研究,认为949年晋州(今山西临汾)地震死亡人数应为5000余人。从震亡人数、余震序列,对比734年天水、749年河套地震,认为这次地震烈度可达9度,震级可达7级。  相似文献   
5.
临2井从1985年9月开始进行水温观测,探头位于井下500米处.本文分析了该井的正常水温动态特征及异常水温动态特征,并对异常的形态作了分类,对异常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556年华县地震"震亡83万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读史方舆纪要》和新发现的《全陕政要略》所载在册人口资料作为1556年华县地震前的人口基数,依据史书记载或作者推定的州县人口死亡比例,计算出地震烈度为Ⅷ、Ⅸ、Ⅹ、Ⅺ度各州县的地震死亡人数,其总和约53万,比《明世宗实录》所记“八十三万有奇”少约30万。通过对该条史料用词的分析,认为《明世宗实录》所记应是灾区地震前后在册人口数的减少数。其中,除直接震亡者外,还应包括因地震而导致的伤、残、病、饿、冻死者,震后次年因瘟疫而死者,以及下落不明者(含全家逃亡在外未归者)等3类人口。  相似文献   
7.
王汝雕 《山西地震》1995,(3):163-169
本文根据现有史料,从灾情较重的14个州县的分布、极震区人口震亡率、震后政府反应、李宏性《地震述》一诗的史料价值、地震地塌与滑坡、地震当日的尧庙庙会、通利渠的破坏等7个方面,对这次地震做了研究,对史料的存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新史料看元大德七年山西洪洞大地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对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洪洞大地震的破坏范围、震亡人数、震中、大型地体滑移、“李忠孝感碑”的下落及地震造成水利设施的破坏等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王汝雕 《山西地震》2006,(2):4-6,18
历史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造成的陕西潼关黄河河床的抬升,触发了1570年以后黄河小北干流长期的洪水泛滥。频繁的洪水泛滥演化成两岸的生态环境灾难。明代山西的荣河县城、蒲州城和陕西朝邑县城,就在这长达400 a的生态环境灾难中最终被废弃,以致人们以为它们在华县地震时也和现在一样,位于黄河河漫滩上。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古登堡等发现地震活动的频度——震级关系N=exp(a-bM)以来,许多学者对b值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但由于使用的是统计分析方法,不同作者、不同方法给出的结果有时差别很大,因而使人对b值的客观性及可信程度产生了怀疑.1971年以来,临汾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台网,取得了比较完整的微震观测资料,使得系统地研究该区b值有了可能.本文试图通过b值的分析研究,对该区地震危险性作一估计,并对统计分析方法稍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