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底岩系对火山岩型金矿成矿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浙江治岭头、黑龙江团结沟、辽宁二道沟和日本菱刈等四个金矿床为例,说明火山岩型金矿之矿体除产于火山岩中之外,亦产于火山岩下伏基底岩系中,其基底岩系对火山岩型金矿成矿的意义在于:①基底岩石原岩常含有基性和超基性岩所含金丰度较高,且同位素资料显示出成矿的部分金来源于基底岩石;②基底岩系所含碳较高有利于金的成矿;③基底岩块相应上隆部位是成矿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金矿资源丰富,岛人金矿分布主要受EW和NE向2组区域性断裂控制,形成2个EW向和3个NE向成矿带。金矿类型可分为1)产于深变质岩系中的金矿;2)产于浅变质、强变形岩系中的金矿;3)产于碎屑岩中的金矿;4)爆破角砾岩型金矿;5)产于花岗质岩石中的金矿。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的金矿均受区内发育的剪切带控制,同时成矿具有明显的等距性、对应性,矿化在空间具有明显的侧伏性;矿化蚀变强,硅化是直接的找矿标志。通过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共划分出5个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毛洋头火山岩铀(银、钼)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迪云 《矿床地质》1997,16(2):139-150
毛尖头铀矿床,是产于早白垩世晚期火山中的火山岩型矿床。基底构造和岩浆活化对矿床的形成起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热液早期为岩浆水,晚期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U,Ag,Mo有不同来源;其中早期矿化热液中的铀主要来自次火山热液或次火山岩,而晚期成矿热液的铀主要来自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新疆北部近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类型。通过对本区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容矿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硫同位素、氢同位素、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分析与对比,讨论了其基本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了本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我国东部地区某些产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同类型金矿床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奖励 《黄金地质》1995,1(3):34-3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中一酸性陆相火山夺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  相似文献   

6.
北山地区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广,主要类型有韧性剪切带型、岩浆热液型和海相火山岩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和石炭系海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除基底变质岩和石炭系火山岩外,其他层位赋矿选择性不明显。成矿流体以岩浆来源为主,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动力变质热液。构造控矿作用研究表明,区域大地构造控制成矿岩系分区,二级构造控制成矿带和成矿岩体的分布,主要赋矿构造形式有韧性剪切带、低角度推覆构造和岩体构造裂隙。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以晚古生代为主。金矿有利找矿远景区是小西弓外围地区、白墩子-石板墩地区、金窝子-照壁山地区,拾金坡-南金滩地区、马庄山-南金山外围地区和古堡泉-老金厂地区。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塔里木地块东北缘,东西长约300km,南北宽约100km,近来发现了一系列金矿点。该区主要由古生界的沉积-火山岩系组成,局部含太古界至下元古界的结晶基底,履中新生界盖层。两期重要的玄武质岩浆活动与金矿化有关。金矿点产于前寒武纪的准绿片岩中,但主要产于石炭纪的硅化和黄铁矿化岩石中,由走向NEE-SWW向的大型逆断层控制。金矿源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岩,后期经活化富集于北山地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准噶尔成矿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本次研究选取该矿带典型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库布苏金矿和金山沟金矿,运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比分析矿床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探讨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的联系。研究表明,库布苏金矿火山岩类型可能属于正常太平洋(钙碱性)型,而金山沟金矿可能为造山期的陆相火山岩,2个矿床的火山岩类型均为壳幔熔岩;矿脉和围岩在成矿物质来源上均具有同源或继承上的联系;库布苏金矿成矿环境与海相岩浆岩活动有关,而金山沟金矿与陆相火山喷溢喷发建造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彤泰 《黄金地质》2004,10(3):13-16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位于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板块的碰撞活动地带,EW长200km,有金矿床(点)二十多处。矿床主要产于下石炭统阿奇山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具层控性,各类岩石Au平均含量高出地壳克拉克值的3—11倍。华力西中晚期—印支早期中酸性浅成相侵入岩类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沿康古尔塔格和苦水断裂发育一系列平行韧性剪切带,是金矿床产出的主要部位。金矿带具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性,金矿脉呈带呈群分布,成矿具有阶段性,矿床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成因属中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火山岩型铜金矿以脉型为主,分A、B、C3个亚型,主要产于富钾型和钾钠型火山岩中,受负向火山构造及北西向扭张断裂或破碎带控制,推测金由火山岩浆或热液从深部绿色片岩系(结晶基底)中萃取,成矿时并有雨水参与。该区为继承式火山盆地,金活化转移距离长,较上叠式火山岩盆矿化差,找金前景不大。  相似文献   

11.
试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黔西南地区分布着众多金矿床(点),它们的窑矿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其中的金为肉眼不可见金,属卡林型金矿。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以及典型矿床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属产于大陆地壳的浅成低温热浪高孔隙流体压力成矿作用所致。按Ⅳ级成矿单元,分别建立了该区以细砂屑岩为容矿岩石和主要以灰岩为窑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的金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金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金矿化所处的构造位置、金矿化特征及岩石建造,区内金矿床(点)可划分为(1)与3次火山岩有关,(2)与古火山构造有关;(3)与喷出岩有关三个类型。在火山岩建造中,中酸性-酸性次火山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火山构造发育地带及火山喷发岩带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东南沿海发育的中生代酸-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和富钾弱碱性岩系,为同源同熔岩浆结晶分异产物;与火山岩系有关的Pb-Zn-Ag矿床产于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体中,受火山基底断裂和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岩浆,Pb、Zn、Ag主要来源于火山基底岩石,部分来源于岩浆,火山热液形成于次火山期后,成矿早期热液具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性质,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发现于西天山吐拉苏地区的阿希大型金矿床及其外围的伊尔曼得、恰布坎卓它等金矿床(点)的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并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矿床赋存于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区的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中,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基性—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冰长石—绢云母型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矿床为沿火山口缘环状、放射状断裂充填的石英脉型;硅化岩型以伊尔曼得金矿为代表,矿化体呈层状、似层状,受火山岩系底部沉火山碎屑岩控制。结合该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文讨论了区内金矿成矿特征、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建立了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与找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细浸染型金矿赋矿岩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许多矿区既有产于沉积岩中的浸染型矿化又有产于裂中的脉型矿化,按照岩浆热液成矿体系,在微细浸染型金矿产出地区要注意近岩浆源的斑岩型,夕卡岩型等金矿化。成矿深度可达2-4km,Au主要呈纳米级微细粒或单原子状态自由金(Au^0),也有的呈晶格金或结构(Au^Ⅰ)存在于含As黄铁矿或毒砂中,但在一个沉积岩地区的金矿不一定全是浸染型金矿,金的粒度也可更大。深部岩浆,变质(含Au)流体在构造-岩浆活动中向上运移与不同岩性和(或)流体反应,在浅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的成矿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勘查工作要围绕以(高角度)断裂与深部连通的有利岩性寻找浸染型矿化,同时要十分注意脆性地层中直接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6.
陕西马鞍桥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桥金矿是南秦岭泥盆系铅锌金(银汞锑)多金属成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上部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层位稳定。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沿盆纪基底的地层和岩石,成矿溶液主要为盆地同生水与变质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韧性剪切变质变形、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和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富集的多期成矿过程。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属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地下  相似文献   

17.
罗迪柯  陈靖  姚仲友  匡福祥  姚春彦 《地质通报》2017,36(12):2197-2207
圭亚那地盾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克拉通的北部,其北部广泛发育太古宙典型的花岗岩-绿岩带,主要岩石组成为花岗岩、片麻岩和英云闪长岩,古元古代变质超基性-基性火山岩-侵入岩、其他变质火山岩等。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位置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良好的绿岩型金成矿地质背景,产生了大量的金矿床。通过总结圭亚那地盾北部绿岩带的岩石特征、成岩时代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委内瑞拉埃尔卡劳金矿、圭亚那欧迈金矿和苏里南罗瑟贝尔金矿进行典型矿床剖析,系统研究了该区绿岩带型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流体及成矿年代学特征,建立了区域绿岩带型金矿成矿模型,并在分析找矿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圭亚那地盾北部的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燕  谭凯旋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4):12-16,32
对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金的溶解迁移与沉淀富集机理进行了分析。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具有分带性,金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铁(硅铝)质硬壳层,杂色粘土层中。金以自然金为主,主要呈显微,次显微状被褐铁矿,蒙脱石,高岭石及伊利石等矿物所吸附,金的成色较高。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受干,湿交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控制,并与基底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0密切相关。金主要以AuCl4^-,Au(S2O3)2^3-等络合的溶解和迁移,还原作用是金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红土型金矿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元岭金矿有原生破碎蚀变岩型和次生氧化淋滤型,产于熊耳群变火山岩中,受EW向和NE向断裂交汇处控制,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有利矿化,原生矿是深部流体引起上覆陆壳岩石重熔、混合后,演化成成矿热液沿马超营断裂上侵并汲取围岩部分物质而成。  相似文献   

20.
高松山金矿是与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石类型有含金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和蚀变岩型3 种。金矿体以零磁场、高电阻为特征,与赋矿围岩存在着明显的物性差异; 矿石中Au、Ag、As、Sb、Cu 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火山岩中金的丰度较高,绝对及相对离散程度较大,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度分带明显,具备物化探找矿前提。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深源硫特点,H、 O 同位素特征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矿床产于中生代下白垩统火山岩中,赋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根据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等综合信息,确定矿区西部、1 号矿体深部及乌云盆地东缘有进一步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