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洋头火山岩铀(银、钼)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迪云 《矿床地质》1997,16(2):139-150
毛尖头铀矿床,是产于早白垩世晚期火山中的火山岩型矿床。基底构造和岩浆活化对矿床的形成起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热液早期为岩浆水,晚期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U,Ag,Mo有不同来源;其中早期矿化热液中的铀主要来自次火山热液或次火山岩,而晚期成矿热液的铀主要来自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2.
河北沽源460铀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460铀钼矿是一大型铀钼共生矿床,矿床定位于多组断裂构造与火山机构的复合部位,铀钼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中,以浸染状、网脉状矿化形式为主,围岩为酸性火山岩,矿物组合与蚀变有分带特点,并有高、低温矿物共存现象。火山岩、次火山岩中有较高的铀钍丰度。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岩石和火山岩围岩;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大气降水经深部加热形成。矿床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前人所做典型萤石矿床和区域萤石矿床锶、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研究,从锶、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角度分析了中国萤石矿床的物质来源和萤石矿形成时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来源。由锶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以灰岩为主要围岩的沉积改造型及部分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其围岩灰岩;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要围岩的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花岗岩为主要围岩的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花岗岩。由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以灰岩、花岗岩为主要围岩的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其成矿流体既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液,也有大气降水,所有萤石矿床中的巨晶萤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都落在大气降水线附近,其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4.
阿舍勒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以英安质为主的钙碱性火山岩系中.矿化发生于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行将结束的阶段.矿床受岩性、火山穹丘和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浆热液、火山岩及海水.矿液主要由岩浆水和海水组成.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期、热液沉积充填期和矿床变质期.矿床是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热液沉积-交代充填成因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可与黑矿型矿床对比.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矿石矿物和火山岩围岩的S、Pb同位素及脉石矿物、硅 化岩、硅质岩等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床中大多数硫来源于热液对火山岩的淋滤,或直接 来源于火山喷气作用;矿石铅与火山岩铅属同一来源,且以富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循环的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而大气降水参与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云南太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宏  胡瑞忠 《地球化学》2000,29(2):136-142
对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火山岩型声状硫化物矿床的矿石矿物和火山岩围岩的S、Pb同位素及脉石矿物、硅化岩、硅质岩等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床中大多数硫来源于热液对火山岩的淋滤,或直接来源于火山喷气作用;矿石铅与火山岩铅属同一来源,且以富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循环的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而大气降水参与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7.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属于多种构造环境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隐伏斑岩热液成因为主的矿床,多因复成矿特征典型。本文在对不同成矿系统典型矿物/岩石开展S、Pb、H、O、Sm-Nd、Rb-Sr同位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成矿系统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异同。研究表明,两个成矿系统的成矿物质来源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多源特征明显。其中,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的S主要来源于火山热液,Pb主要来源于古陆壳基底和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斑岩型矿石矿物的S、Pb同位素组成也具壳幔混合源的特征,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岩浆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大气降水,晚期成矿流体向大气降水漂移的特征相对明显。斑岩热液成矿系统中花岗斑岩的~(87)Sr/~(86)Sr比值介于地壳与地幔岩石平均值之间,Sm-Nd同位素数据接近EMⅡ地幔端员,指示岩浆源区处于壳-幔组分过渡区。  相似文献   

8.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桂田 《矿产与地质》2002,16(5):266-272
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 ,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 ,其中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角砾熔岩和蚀变粉砂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酸性岩和沉积岩的平均值 ,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的相对富轻稀土型。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矿液中硫是多来源的 ,主要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及基底地层。据铅同位素特征推测铅主要来自中生代火山岩 ,部分来自基底地层。从而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和部分基底地层。成矿温度在177- 2 86℃之间 ,属中—低温次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马庄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球化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马庄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条件研究表明,马庄山金矿的形成与古老变质基底、火山岩浆活动及马庄山一明水上叠火山岩盆地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紧密相关,井受到晚古生代红河盆地闭合而派生的构造控制。其成矿温度在90~300℃之间,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弱酸性一弱碱性大气降水、海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溶液。马庄山金矿成因为浅成中一低温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福建德化东洋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接近于大气降水;硫元素具有深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密度、低盐度的岩浆热液,沸腾作用以及大气水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的主要因素,矿床成因属于与次火山岩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黄家厅 《福建地质》1995,14(1):22-26
酸性、中酸性岩区火山构造洼地中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广泛、强烈,因而在纵向上形成了一套巨厚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夹有火山喷沉积夹层的多旋回、多岩相组合的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系,从定位的性质与深度可分为两个基本相带:以火山喷发为主的岩相划为地表管近地表相带;以次火山-浅成侵入为主的岩相划为近地表和火山根部相带。  相似文献   

12.
晚期小岩体归宿及其在找矿中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了晚期小岩体不是花岗岩浆演化的产物,而是相当于超浅成的次火山岩。由于它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因而花岗岩型铀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相同。对比火山岩中两大系列铀矿,即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早期铀矿和与红盆发生发展有关的晚期铀矿,认为花岗岩中也应有相应的两期铀矿。今后找富矿、找深部矿时应注意寻找早期铀矿。同时根据花岗岩中面型蚀变体的存在,推论在面型火山岩铀矿深部应寻找次火山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13.
江西银山铅锌铜矿化机制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华仁民 《矿床地质》1987,6(2):90-96
本文分析了银山矿区所处的火山盆地边缘这一特定地质构造环境,火山活动的多阶段性以及蚀变矿化的基本特征,指出在银山发生过两期矿化作用,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火山-次火山活动。第一阶段的流纹英安质次火山活动产生铅锌银矿化,第二阶段英安质次火山活动则伴随铜(铅锌)矿化。因此,作者认为银山铅锌铜矿床是典型的次火山热液矿床,是两期矿化叠加的结果,从而对前人关于银山矿的成因模式和归类提出了异议。本文还对银山矿与德兴斑岩铜(钼)矿田的成因联系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并指出了银山式铅锌(铜)矿化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安徽北淮阳地区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坡,其南北分别以磨子潭-桐城深断裂和金寨-舒城深断裂为界,向东被郯-庐断裂带截切。区内晚侏罗世火山岩带中发育一系列金矿床(点),可划分为浅成侵入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三类金矿床。火山岩带基底为古元古界大别群杂岩和震旦系佛子岭群变质岩系,其原岩为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夹有大量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块,含金丰度较高,为良好的原生矿源层。磨子潭-桐城深断裂对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中生代岩浆作用及金成矿作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本区晓天金矿田三种类型金矿床在垂向上可能具有"三层楼"结构分布特征,这对本区找矿方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额尔古纳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省.区内金、银、铅、锌、铜等矿产具明显分带性,可划分为耳布尔、上护林及恩和3个成矿小区,分别以银铅锌、铜多金属、金为主.该区在J3-K1时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这些矿产在成因上均与J3-K1时期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密切相关,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矿体主要受次级张性裂隙控制,以NW向为主.成矿时代主要为J3-K1.  相似文献   

16.
杜建国 《地质与资源》1992,1(4):207-213
本文依据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与火山作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阐明区内金矿成矿条件:火山岩基底变质岩是金矿"原始矿源岩";中生代岩浆部分熔融了"原始矿源岩"所形成的后生矿源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毛坦厂组形成时期的火山活动及与之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使金发生活化、迁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火山构造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部位.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天水,少量来自岩浆.成矿物质是在低fO2fS2,pH≈7的弱还原条件下沉淀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目前我国规模第一的冈底斯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斑岩铜多金属找矿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发现了驱龙、甲玛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而西段由于复杂的构造背景、不便的交通条件、极低的地质研究和矿产工作程度,相对于东段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和性质,不均一的地幔属性及壳幔作用方式,以及大面积的火山岩覆盖,使得冈底斯西段的成矿类型、找矿潜力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争议。在科学技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大力支持下,通过应用赵鹏大院士的“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及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创新、靶区优选与应用示范,在厘清区域成矿规律、发现新矿种、新类型、新矿床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或突破,新发现了帮布勒铅锌银铜、拔隆银铅锌锡、打加错银铅锌、诺仓铅锌银钨、桑莫拉锡金等一批具有中-大型以上找矿前景的银锡金铜铅锌钨矿床,而且还发现冈底斯东、西段成矿存在极大差异:西段除了传统的斑岩型铜钼金、夕卡岩型铁铅锌铜(银)等矿床外,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锡(金)多金属矿床、特别是银锡或独立银矿床,是冈底斯西段最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类似于东段的斑岩型),主要受古老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火山机构及次火山岩、晚古生代地体建造等的耦合控制。化探异常元素主要为Ag、Pb、Zn、Sn、Cu、Au、As、Sb、Mn等,其中高强度的Ag、Sn、Au是特征性异常元素,从而可以与单纯的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相区别。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弧背断隆带,与不同期次和成因的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据此划分出与晚三叠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与早白垩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铁银铅锌(锡)、与晚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铅锌(银)、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夕卡岩型铁铜钼铅锌(银)、与古新世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锡金)、与中新世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金铅锌银6大成矿系列,明确了冈底斯西段的矿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并客观评价了其资源潜力。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床的分布以及找矿前景等要素,在冈底斯西段进一步划分出隆格尔铅锌铁铜、尼雄—日阿铁铜、朱诺—罗布真铜钼金、查个勒—诺仓银锡铅锌铜钼、热布喀银锡铅锌等5个矿集区,特别是朱诺—罗布真、查个勒—诺仓2个矿集区呈现出巨大的找矿前景,将会成为冈底斯西段最重要、最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铜多金属、银锡多金属勘查基地,为该带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及目标。  相似文献   

18.
Many metallic ore deposit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to Early Tertiary period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Gyeongsang Basin. Previous and newly analyzed sulfur isotope data of 309 sulfide samples from 56 ore deposits were reviewed to discuss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granitoid rocks. The metallogenic provinces of the Gyeongsang Basin are divided into the Au–Ag(–Cu–Pb–Zn) province in the western basin where the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Shindong and Hayang groups are distributed, Pb–Zn(–Au–Ag–Cu), Cu–Pb–Zn(–Au–Ag), and Fe–W(–Mo) province in the central basin where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Yucheon Group are dominant, and Cu(–Mo–W–Fe) province in the southeastern basin where both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Hayang Group and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are present. Average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ore deposits show high tendencies ranging from 2.2 to 11.7‰ (average 5.4‰) in the Pb–Zn(–Au–Ag–Cu) province, ?0.7 to 11.5‰ (average 4.6‰) in the Cu–Pb–Zn(–Au–Ag) province, and 3.7 to 11.4‰ (average 7.5‰) in the Fe–W(–Mo) province in relation to magnetite‐series granitoids, whereas they are low in the Au–Ag(–Cu–Pb–Zn) province in relation to ilmenite‐series granitoids, ranging from ?2.9 to 5.7‰ (average 1.7‰). In the Cu(–Mo–W–Fe) province δ34S values are intermediate ranging from 0.3 to 7.7‰ (average 3.6‰) and locally high δ34S values are likely attributable to sulfur derived from the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du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rough faults commonly developed in this region. Magma originat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34S‐enriched oceanic plate intruded into the volcanic rocks and formed magnetite‐series granitoids in the central basin, which contributed to high δ34S values of the metallic deposits. Conversely, ilmenite‐series granitoids were formed by assimila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rich in organic sulfur that influenced the low δ34S values of the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9.
大红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大红山矿床的成因,过去主要有变质热液富化的火山矿床,火山喷发(喷气)-沉积变质矿床,受变质火山喷气——沉积矿床等观点。本文研究表明,矿床为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变质-改造成因。成矿作用演化经历了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及后期改造三大成矿阶段。盖层中矿脉可作为基底隐伏矿床的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