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3艘舟山灯光围网渔船的生产统计数据,通过层次 分析法(AHP),分析了影响渔船捕捞能力的因子(总吨位、主机功率、作业天数和水下灯功率),并根据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建立影响灯光围网渔船捕捞能力的多因子评价模式。结果表明:总吨位对灯光围网捕捞能力的影响最甚,其次是主机功率、作业天数和水下灯功率,其所占权重分别为0. 461 2,0.342 4,0.137 1和0.059 4。  相似文献   

2.
花尾胡椒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网箱饲养的3龄花尾胡椒鲷,催产前2个月进行培育,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LRH-A3激素进行催产,混合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的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盐度为31,PH为80-8.4,水温20-23℃的海水中,经35-36h完成胚 发育,破膜卵孵出成仔鱼。室内水泥池,在盐度为25-26,PH为8.0-8.4,水温24-26℃的海水中,仔鱼经36d培育,态进行幼鱼期;室土肥有苗,在海水盐度为22-31.1,PH为8.0-8.4,水温19-24℃时,仔鱼经30d培育,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3.
中西太平洋鲣渔场与温盐垂直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某公司2009-2011年在中西太平洋海域鲣鱼围网生产数据和CATSAT系统渔场环境数据,采用K-S检验筛选出与渔获关系密切的环境变量,然后采用均值比较确定适宜的渔获环境范围。K-S检验认为,渔获量与0m、20m、30m、50m、75m、125m、150m、200m、250m、300m水温、温跃层深度、200m盐度等环境变量关系密切。选择中心渔场的适合环境因子及其范围为:0m水温29.9~31℃、20m水温30.1~31.4℃、30m水温30.3~31.3℃、50m水温30.1~31.7℃、75m水温29.8~31.7℃、150m水温22.8~27.1℃、200m水温15.3~21.8℃、250m水温12.5~15.4℃、300m水温9.6~11.7℃、温跃层深度71~140m、200盐度34.71~35.40。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改进渔情预报工作,而且可直接用于指导渔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叶建平 《台湾海峡》1992,11(3):273-280
本文系根据1980~1989年福建省在台湾海峡生产的48组具有代表性的标本船之技术经济资料,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经济指标评析其生产状况及技术经济效果。结果表明,近年来,福建省灯光围网渔船的宏观技术水平已明显提高;然而因其捕捞努力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曲线呈抛物线状,其长期趋势为CPUE=-0.311+0.9032f-0.06397f~2;预测投资在功率范围为147~294kW的灯光圈网渔船在台湾海峡生产可望受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989-1998年金枪鱼渔获量的分析,清晰了我国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的趋势,并着重对于围网生产密切相关的渔场选择、捕捞技术进行了几点探讨,还对开发科研工作谈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适宜环境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1985年4月-1986年3月对细基江蓠枝变型在广西池塘中的生长率作用年连续测定,研究几种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广西地区池塘水温的年变化范围在15-32℃,藻体能周年生长;水温在20-30℃时生长较快;全年平均生长率为2.4% 2.对生长率和光合作用速率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4-27,以21左右为最好。3.无机氮营养盐的浓度在4μmol/L左右,即可维持较快的生长率。4.栽培深  相似文献   

7.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4?2017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产数据,结合同期的环境遥感数据,分别基于捕捞量和作业次数,构建日本鲭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选取海表水温、海面高度异常和叶绿素a浓度,采用一元指数回归拟合,建立各个环境变量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从而提高日本鲭HSI模型对渔场的预报精度。利用2018年5?11月的实际捕捞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率验证,在基于渔获量和作业次数构建的HSI模型中,HSI大于0.7的海域,渔获量平均占比分别为77.29%、76.79%,这表明基于不同权重环境因子的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8.
王芳灿 《台湾海峡》1995,14(4):413-417
本文分析了闽东北外海渔场资源特点,并就不同类型的拖网、围网渔具的适渔性对比试验进行了研究,认为以主机功率330.75kw及以上的拖网渔船,使用四片式疏目拖网和以主机功率183.75kw及以上的围网渔船,使用250m×150m的无囊灯光围网,于春、夏汛时在该渔场100m等深线附近海域能较有效地捕捞鲐鲹等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9.
双斑东方Tu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1年双斑东方Tun人工繁殖及育苗过程与结果。在春季当海水水温达到16℃以上时,用DOM、LRH-A3或HCG进行催产,混和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水温18.0-22.4℃、盐度22.2-28.6条件下,经117-156h孵化。用250万尾开口仔鱼培育出平均全长为37mm,平均体重为1.3g的鱼苗52.35万尾,成活率25.5%。此外,对亲鱼的暂养、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黑鲪生态生长效率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3年12月-1984年5月和1990年6月-1991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海样研究所生物培育楼养殖黑为材料,进行黑周年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探讨其生态生长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冷温性鱼,黑在4.0-27.3℃水温条件下都有摄食;平均日摄含量为2.4-10.0g,相对体重的百分比为1.1%-4.4%.单见,这二者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体重日增长量以4,6,7月和10-12月份较高。生态生长效率波动于6.5%-34.7%范围内,年平均为16.7%。  相似文献   

11.
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适宜的温跃层参数分布区间,采用Argo浮标温度信息和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的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绘制了热带中西太平洋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中西太平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温跃层下界深度、温度季节性变化不明显,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全年中心渔场的位置分布在温跃层上界深度高值区域,随温跃层上界深度高值区域季节性南北移动。在新几内亚以东纬向区域(5°N~10°S,150°E~170°W)上界深度值全年都在70~100m之间,全年都是延绳钓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中心渔场上界温度多在26℃以上,但是在上界温度超过30℃区域,CPUE值较小。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温跃层下界深度两条高值带之间区域,在温跃层下界深度超过300m和小于150m区域,CPUE值均偏低。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下界温度低于13℃区域,下界温度超过17℃难以形成中心渔场。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适宜温跃层特征参数分布,得出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适宜的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27~29.9℃和70~109m;适宜的温跃层下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11~13.9℃和250~299m。文章初步得出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温跃层各特征参数的适宜分布区间及季节变化特征,为我国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明香  李显森  徐玉成 《海洋科学》2009,33(11):105-110
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筴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移,10月份渔场达到最北端,春末夏初开始南撤;智利外海竹筴鱼渔场的表层水温大致为12~16℃,中心渔场为14~15℃,月间略有差异;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大致为0.06~0.12 mg/m~3,当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8~0.10 mg/m~3时,渔船作业频次和竹筴鱼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小黄鱼体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黄鱼的应激反应,为小黄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本次研究以人工繁殖的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温(27℃、29℃、31℃、32℃、33℃)进行养殖,以此确定小黄鱼的高温致死温度,并检测不同养殖水温条件下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消化酶(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比较小黄鱼不同组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2℃的养殖水温为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养殖温度对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几种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除了肠道中的CAT)。另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消化酶,而肠道中则相反,表明肝脏侧重于机体免疫反应,而肠道更侧重于食物消化。通过二次项回归方程拟合了温度与酶活性的回归方程,只有肝脏和肠道中的LPS活性与温度的回归方程有意义,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和0.93(在0.85以上)。此外,肝脏中LPS活性与实验鱼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小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还得出,养殖水温29℃和31℃时,进行小黄鱼养殖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快速养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和鲐鱼群聚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水美  杨圣云 《台湾海峡》2006,25(3):374-380
根据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信息船1990~2002年的渔捞记录,研究该渔场蓝圆鲹和鲐鱼群聚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中上层鱼类蓝圆鲹和鲐鱼年间数量变动具有时间同步的特征,年均网次产量显著相关.蓝圆鲹与鲐鱼群聚区分布差异表现在:蓝圆鲹分布的海区水深较鲐鱼浅,蓝圆鲹和鲐鱼分布渔区的水深,春季分别为40~660m和40~70m,夏季分别为30~50m和30~60m,秋、冬季分别为30~60m和40~60m;鲐鱼的群聚区分布较偏北、偏向台湾岛西岸,蓝圆鲹的群聚区分布较偏南、偏向台湾海峡的中心区域;蓝圆鲹与鲐鱼群聚区的时空隔离、彼此取代比较明显.蓝圆鲹与鲐鱼的群聚区存在一定的重叠,与其种间对食物的竞争有关.两鱼种所出现两种适应性趋向。增加了它们在同一生境中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鲷是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品种,为了比较杂交鲷与黑鲷的代谢特征,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13、18、23、28、33℃(32℃)5个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结果表明:13~28℃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8℃时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分别为14.22±0.95、0.39±0.02 J/(g.h)和17.47±0.14、0.43±0.02 J/(.gh),分别是其13℃时的5.69、4.05倍和4.01、3.73倍;且各温度下黑鲷的代谢率始终高于杂交鲷,前者是后者的1.23~1.73倍;杂交鲷和黑鲷幼鱼分别在32℃和33℃时代谢率比28℃下跌了22.23%和3.83%,证明该温度已分别超出了这2种幼鱼的最高适温;杂交鲷和黑鲷幼鱼28℃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94、1.40 mg/dm3,低于真鲷21℃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2.30 mg/dm3);O∶N原子比值结果显示,28℃时蛋白质供能比最低,生长积累速度最快,是2种幼鱼的最适温度.综合分析认为,杂交鲷幼鱼具有代谢率显著低于亲本的优点,也继承了父本耐低温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亲本耐高温、耐低氧的特点,并出现了应激反应大等不良性状.  相似文献   

16.
天津厚蟹对盐度和温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敬明 《海洋学报》2014,36(2):93-98
研究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对盐度和温度的耐受性。天津厚蟹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极强,在温度9~34℃盐度为0的淡水介质中均能存活96h以上;在10℃、20℃及30℃的高渗介质中暴露96h后,天津厚蟹全部存活的盐度分别是65、56和50,全部死亡的盐度分别为83、74和68。天津厚蟹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强,在0、30和50盐度水平下,耐受低温的能力差别较大,能耐受96h的最低温度分别是9℃、2℃和6℃。天津厚蟹对高温也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0、30和50盐度水平下,分别在34℃、36℃和35℃下能耐受96h;盐度50温度38℃时,在开始的24h内无死亡,但48h后死亡率急剧上升,同样规律也出现在30和0溶液中,前者温度是39℃,后者为35℃。研究结果还表明盐度和温度的交互效应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天津厚蟹的存活亦有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升高(从10℃到20℃再到30℃)致使其耐盐能力显著下降,而盐度的剧烈变化(从30到50或从30到0)也致使其耐温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use of the hydrographic factors in short-term fishery forecasting of the spawning migration stock of the Spanish mackerel and salinity describes more concretely the correlativity of wate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air temperature with the fishing season in spring. The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the hydrographic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t the fixed position on the sea and the telegraph recordings of the drift net operation in the spring fishing season during the period of April and May from 1972 to 1980.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various factors with the data of the fishing season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nadic regression method.The main reference targets of the forecasting are: (1) By using the upper-layer water temperature as the forecasting fact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shing season, the accuracy is high; (2) the distribution and location of the isotherm of the upper-layer water at 10°C at the beginning of April are us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d  相似文献   

18.
大西洋浪蛤(Spisula solidissima) 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0至1999年8月对大西洋 浪蛤 的生态习性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 的生存温度为-1℃~30℃,以10℃ ~25℃范围较适,盐度范围为10.0~51.5,pH范围4~9。营埋栖生活,潜居砂质底,洞穴的 深度与贝类长度相当,依靠水交换滤取食物,饵料以各种小型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为主,对 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沉积物中的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对于海洋氮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15N标记的培养技术是目前测定沉积物异化硝酸盐还原的主要手段。准确快速测定15N标记的产物(29N2、 30N2)是量化异化硝酸盐还原各个过程速率的关键。本研究自行组装膜进样质谱系统用于29N2和30N2的测定,对其测量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进样蠕动泵进样流速0.80 mL/min,进样时间3~3.5 min,恒温槽温度20~25℃,同时铜还原炉温度在300~600℃的条件下,^29N2/^28N2和^30N2/^28N2的测试精密度分别可以控制在0.1%和1%以内,比较适合29N2和30N2的测定。利用自组装的膜进样质谱系统结合15N标记的培养技术研究了青岛石老人沙滩沉积物中的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石老人沙滩沉积物不存在将硝酸盐完全还原为氮气好氧的反硝化。厌氧铵氧化、厌氧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潜在速率(以湿沉积物N计)分别为(0.05±0.01) nmol/(cm^3·h),(2.32±0.21) nmol/(cm^3·h)和(1.02±0.15) nmol/(cm^3·h)。厌氧反硝化是硝酸盐异化还原主要的贡献者,其比例接近70%,其次是DNRA,比例可达30%,而厌氧铵氧化的贡献最低,仅为1%。在N2产生过程中,主要贡献者是反硝化,厌氧铵氧化的贡献仅为2%。  相似文献   

20.
从南北极环境样品中分离到7株产脂肪酶的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采用p-NPP法对这7株细菌所产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30~40cC、最适作用pH值在7—8之间,在低温下能保持较高的剩余活力,对热敏感,属于适冷脂肪酶.其中假交替单胞菌(Psychrobacter sp.7342)所产脂肪酶具有低温下酶的剩余活力高、有效作用温度和pH范围广、热稳定性较好及对多种金属离子抗性强等特点.该菌株能利用多种单一氮源和碳源产酶,最适产酶温度为25℃.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分析得到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和淀粉含量各为1.33%,酵母膏含量为0.3%,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