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分析洪峰、洪量和历时三变量联合分布与风险概率及其设计分位数,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珠江流域西江高要站52年洪水数据为例,采用非对称阿基米德M6 Copula函数与Kendall分布函数计算三变量洪水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或”重现期的风险率偏高,“且”重现期的风险率偏低,二次重现期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三变量洪水要素遭遇的风险率;按三变量“或”重现期或三变量同频率设计值推算的洪水设计值偏高,以最大可能概率推算的三变量洪水要素的二次重现期设计值可为防洪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基于Clayton copula和Kendall分布函数分析广东西江马口站和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及其风险概率。根据两站流量之间的时空关联与变异,以1959-2010年西江马口站历年连续7日平均最小流量和对应期间的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为样本,分别计算1959-1985年和1986-2010年两个时段(分别称为样本A和样本B)的西江北江枯水流量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①样本B中马口站的枯水流量设计值小于样本A相应重现期设计值,三水站则显著增大;②1985年后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同频率遭遇的可能性较前期明显减小;③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遭遇的风险率;④由更严谨的二次重现期计算的马口站枯水流量最大可能设计值Q7d,T=20aQ7d,T=10aQ7d,T=2a设计值或更适合分别作为西江三角洲供水规划、生态需水和调水压咸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刘萍  李帆  潘奇鑫  李春秀 《水文》2023,43(1):35-40
根据多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第95个百分位值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利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建极端降水量和年最大日降水量(P95,Pmax)、极端降水强度和年最大日降水量(I95,Pmax)、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贡献率(P95,R95)之间的二维联合分布函数。以高邮站1968—2020年日降水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Frank Copula能较好地描述(P95,Pmax)、(I95,Pmax)之间的联合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描述(P95,R95)之间的联合分布。相比于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Kendall重现期能更准确地反映给定重现期情况下多变量极端降水要素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的风险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燊  刘曾美 《水文》2011,(4):12-17
基于Copula理论与方法,以广州1951~2010年的日降水为例,以最大日降水量为基准,构建最大日降水量(W1)与历时3日(W3)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W1)与历时7日(W7)降水量两个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经择优检验建立了边缘分布为广义极值和P-III型的Gumbel-Hougaard Copula两变量联合分布。随之,推算了两个组合降水的同现重现期和设计暴雨值。最后,依据条件分布计算了在大于或小于年最大日降水量特定设计暴雨条件下超过历时3日或7日降水设计值的风险率。  相似文献   

5.
编制适用于不同历时的综合暴雨公式是协调城市管网排水与区域防洪治涝的重要基础。选用上海市代表雨量站徐家汇站65 a实测雨量资料,建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与历时关系,解析暴雨衰减规律,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公式,结合雨力公式推求适用不同重现期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并推导出暴雨重现期公式。结果表明:不同重现期1~24 h历时暴雨强度均以0.74的衰减指数衰减,据此推求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可计算1~24 h任意历时、2~100 a任意重现期的设计暴雨,且平均相对和平均绝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和0.009 mm/min,符合规范要求;暴雨重现期公式可估算1~24 h历时内任意场次暴雨的重现期,高效地服务于城市洪涝防治决策。成果已纳入上海市治涝地方标准,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Copula函数的组合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opula函数原理,利用武江流域实测水文资料,以广义GDP为洪峰洪量边缘分布,构建了流域组合变量Copula概率分布模型,分析了洪峰与洪量、洪量与洪水历时、洪峰与洪水历时的联合概率分布,绘制各种变量组合下的联合分布图及重现期等值线图,并比较了同重现期条件下,洪水单变量设计值与多维联合设计值的区别。结果表明:广义GDP分布能很好的描述洪峰、洪量边缘分布,而基于广义GDP分布和指数分布构建的两变量Copula联合概率分布模型不限定变量的边缘分布,对各种类型的水文变量联合分布拟合效果较好;能全面反映洪水各特征属性不同等级下的联合发生频率,对同一频率下联合分布推求的洪水设计值比单变量设计值偏于安全。基于Copula函数的组合变量概率分布模型描述洪峰流量、洪量、洪水历时等特征的联合分布,较为全面地反映组合特征的洪水发生的概率和重现期,进一步反映洪水风险。  相似文献   

7.
滨海城市河流常常遭受暴雨和潮汐顶托双重影响导致洪涝灾害,需要重视雨潮遭遇联合分布模拟与设计。以深圳市西乡河为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和超定量序列法(POT)两种选样方法,基于Copula方法模拟24 h暴雨遭遇日高潮位的联合分布特征,对比雨潮遭遇传统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差异,根据同频法和权函数法反推计算雨潮设计组合值。结果表明:雨潮边缘分布最优模型均为广义正态分布(GNO),不同选样方法雨量分布模型参数差异明显。雨潮之间呈现较弱的正相依性,Archimedean Copulas均能较好地模拟雨潮遭遇联合分布特征,最优模型为Gumbel-Hougaard Copula。同频法反推雨潮设计组合值,二次重现期雨量和潮位均大于传统联合重现期,POT选样的潮位大于AM。权函数法选出的雨潮设计组合值,偏重于较高的潮位,雨量设计值较小。当明确了选样方法、联合分布模型和重现期类型,给定联合重现期的雨潮设计组合值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若选择较大的雨量设计值,则潮位值变小,反之亦然。从防洪潮设计安全角度考虑,POT选样方法及二次重现期设计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次重现期的桂平航运枢纽水闸设计洪水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支流交汇处支流上的水闸不仅受到支流洪水的影响还受到干流洪水顶托的影响,设计水位的推求需要考虑干支流洪水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时发生的概率。以桂平航运枢纽水闸为例,采用Copula函数构建干流浔江与支流郁江洪水的联合分布,对比分析同现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差异,分别根据同频率和最可能组合经调洪演算推求水闸防洪水位。研究表明:浔江、郁江洪水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Clayton Copula能较好模拟浔江、郁江洪水的联合分布;二次重现期的浔江、郁江洪水流量均大于同现重现期,因此二次重现期更安全。同频组合经调洪演算推求桂平航运枢纽水闸防洪水位要高于最可能组合,最可能组合偏重于较大的郁江流量,浔江流量设计值偏小。  相似文献   

9.
以2017年无定河流域"7.26"暴雨为例。根据李家河和丁家沟水文站1960~2017年的58年降雨量资料,计算分析了系列长度对变差系数的影响;采用三种方式处理"7.26"暴雨值,对李家河和丁家沟两个站的降雨进行频率分析,估算了暴雨区各站"7.26"降雨量的重现期。结果表明:(1)系列长度达到30~35a及以上时,年内六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差系数均趋于稳定。(2)"7.26"降雨量对重现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李家河"7.26"暴雨的最大24h降雨量是系列最大值,建立频率曲线时,若考虑该值,重现期约为90年一遇,若不考虑该值,重现期约为五百年一遇;丁家沟"7.26"暴雨的最大24h降雨量不是系列最大值,无论该值是否参与建立频率曲线,其重现期均为20~30年一遇。(3)建议在分析暴雨重现期时,不仅要考虑单站最大降雨量,而且要移植邻近区域大暴雨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宁市1954-2017年降水分钟数据建立暴雨统计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推算暴雨强度公式并推求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结果表明: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单峰特征比较明显,单峰峰值出现在前1/3。历时120 min芝加哥设计雨型综合雨峰位置系数0.27,雨峰位置在35 min左右,峰值前(后)雨强迅速增加(减小),最大1 h降水量为13.1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20~80 min。各历时的瞬时雨强变化趋势以及分布型基本一致,雨强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累计降雨雨峰前(后)增长斜率升(降)最大。西宁市暴雨分布呈现局地性强,空间差异明显特征,芝加哥设计雨型结果对城西和城北区代表性较好,城中和城东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pula函数的设计潮位过程要素组合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学  诸裕良  孙林云  孙波 《水文》2014,34(2):32-37
现行推求设计潮位过程大多采用高潮位与潮差同频率放大的方法,未考虑到二者遭遇可能性的大小。采用G-H Copula函数建立了年最高潮位和相应潮差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通过组合风险分析法研究了设计高潮位和设计潮差的组合风险率。以天津港多年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为例,结果表明:较大重现期的高潮位和潮差同时发生的概率较小,50年一遇高潮位与50年一遇潮差组合的风险率仅为0.05%,同频率设计偏安全,可依据组合风险率适当降低潮差设计标准。所采用的联合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在定量分析基础上为设计潮位过程的推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区间暴雨和外江洪水位遭遇组合的风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区间的治涝方案以及排涝设施的规模都与区间暴雨和外江洪水位的遭遇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研究区间暴雨与外江洪水位遭遇的风险规律.采用copula函数建立区间暴雨和外江洪水位的联合分布,用联合概率密度来描述两者遭遇的机率,提出了以遭遇为设计组合的排涝风险率和重现期的分析方法.实例研究表明,copula函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广东省阳山县区间暴雨与外江洪水位的联合分布;联合概率密度曲线表现为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对于不超过10年一遇的暴雨,遭遇同频率的外江水位的机率最大;但对10年一遇以上的暴雨,最大遭遇机率的外江水位的重现期低于暴雨重现期;对任一排涝重现期,则有成反相关的区间最大暴雨和外江洪水位重现期的多种组合方案,且任一组合方案的暴雨重现期都大于排涝重现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计算高效的元胞自动机模型(WCA2D)与传统一维管网模型耦合的机制以及计算效果,尝试将WCA2D与SWMM模型耦合(SWMM/WCA2D),以广州市长湴片区为例探究一种暴雨洪涝快速二维模拟技术,对比实测积水数据以及SWMM/LISFLOOD-FP模拟,结果表明:SWMM/WCA2D模拟结果与"20180607"实测积水数据相近,表明模型精度良好;根据多指标评估结果,综合考虑主干渠道淤积以及建筑物阻挡情景的RTPR、RPPV、F1值分别达到0.8、0.6、0.7,模拟精度最高,最能反映区域实际情况;通过与SWMM耦合,WCA2D和LISFLOOD-FP的模拟结果差异小(最大水深差值基本低于0.1 m)、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基本超过0.7),但前者计算效率是后者的3~5倍,表明WCA2D能够耦合SWMM且计算效率更高,为复杂城市化地区暴雨洪涝快速模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uence of pH on the rate of dissolution of various carbonates (calcite, aragonite, witherite, magnesite and dolomi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25°C using a continuous fluidized bed reactor. The general rate dependence on pH observed for the simple carbonates is very similar and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bserved for calcite and aragonite by L.N. Plummer and coworkers. However, the rate of dissolution of magnesite is approximately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calcite.

For simple carbonates, the elementary steps involved in the dissolution reaction are:

where M represents the metal ion which can be Ca, Mg and Ba. According to the stoichiometry of the three reaction steps and the thermodynamic constraints, the total forward and backward rates can be expressed as:

Rf=k1aH+k2aH2CO3*+K3
rb=k-1aM2+aHCO3-+k-2aHCO3-+k-3aM2+aCO32-

The rate constants (k1, k2, k3 and k−3) determined with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alcite, aragonite and witherite show that the dissolution rates are similar for these three minerals an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cations does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Ksp calculated from the measured k3/k−3 ratio and the theromodynamic value suggests that our dissolution mechanism is coherent.

The rate dependence on pH of the dissolution of dolomite obeys a fractional order at low pH's and confirms previously published observations therein. However, the two-step reaction mechanism proposed does not explain the fractional reaction order observed, which is likely due to a more complex surfac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受到了直接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气象事件的影响对防灾减灾和工程设计等至关重要.采用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给出的A1B、A2和B1三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选用大气环流模式Had-CM3,利用随机天气发生器LARS-WG生成逐日气象资料,结合P-Ⅲ型曲线和线性矩方法分析计算了钱塘江流域21世纪中叶的设计暴雨情况.结果表明:LARS-WG天气发生器在钱塘江流域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在A1B和B1情景下,钱塘江流域各站点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暴雨值基本呈增大趋势,其中A1B情景下杭州站百年一遇的设计暴雨值为209.14mm,比基准期增大11.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下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特征变量,并根据以PA为干旱指标的干旱烈度频率分布曲线FS(x)和干旱历时频率分布曲线FD(x),运用Copula的简化方法计算基于W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最后结合基于P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0,回归分析出T与T0间关系的计算公式。选取干旱灾害影响严重的亳州市为实证区域开展应用研究,计算得到1975-2007年各场干旱事件的T0和T以及T0与T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T比T0更合理地反映区域农业实际受旱状况,重现期T0和T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采用T的回归方程可简化计算考虑区域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事件重现期,在区域防旱减灾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肖婧  王兵 《水科学进展》2021,31(6):820-83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多种因素对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自然降雨观测法,研究不同降雨特征(降雨量、平均雨强、降雨历时和最大30 min雨强(I30))、土壤前期含水量、坡长(10 m、20 m、30 m、40 m和50 m)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判断影响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①入渗量随降雨量、降雨历时和I30增加而增大(R2>0.55,P<0.01);入渗补给系数随降雨量、I30和平均雨强增大而减小(R2>0.12,P<0.05);平均入渗率随降雨强度、I30增加而递增(R2>0.53,P<0.01)。②入渗量和平均入渗率随前期含水量增加而减少,入渗补给系数随之增加而增大(R2>0.13,P<0.05)。③入渗量、入渗补给系数和平均入渗率总体随坡长增加而增大(R2>0.56,P<0.01),但在坡长30 m和40 m之间存在临界坡长。④在入渗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植被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并不显著,降雨特征和坡长成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