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消耗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定义和理论依据、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客体、补偿途径、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重心由宏观讨论转向微观研究,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侧重外部效益的定量核算,生态补偿途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转变。并提出中国可借鉴的方面,即对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加强对征收标准的研究,建立多种资金收集渠道并有效配置资金,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同时从生态补偿标准、资金配置、补偿项目等方面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调整损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主体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激励机制。基于对生态补偿等资源环境领域公共品和外部性的传统认识,相比国外,国内目前相关实践和研究尚处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性转移支付阶段。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生态消费理念的兴起和社会支付意愿的增强,生态旅游等市场化消费方式日趋增多,生态产权交易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生态服务市场价值实现的交易成本也逐渐降低。因此,生态补偿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类型属性,以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为依据,逐步推进市场化制度体系建设。对案例的搜集分析、土地管理等相关制度的深入及社区参与的跟踪,有助于该领域机制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冯起 《中国沙漠》2015,35(3):808-813
本文结合生态补偿的理论,综述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总结补偿标准制定方法,概括补偿的原则、政策、措施等主要环节,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过于依赖政府主导,补偿重点不明确,补偿范围不明晰,立法未完善等)。并提出了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首先,继续保持政府监督,引入市场手段论证实施流域生态补偿;二是分清保护性和破坏性生态资源利用行为,采取灵活方式,对相应行为补偿额度进行调整,以有效筹措补偿资金、优化补偿资本来源;三是东西部地区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特点不同,补偿应分清"有水无水"和"水好水坏"的问题,采取不同的侧重点.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西北地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已经列为所在各省的战略之一,内陆河流域资源禀赋的发挥要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加强针对生态要素的立法,如土壤保护法、清洁空气法等,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障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环境剥夺与环境补偿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外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普遍存在环境至上论倾向,忽略了环境保护区居民的传统权利,出现假借环境保护剥夺环境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传统支持作用,致使他们的发展受到限制。对此,应该引进环境补偿制度,投资生态环境重建的同时,承认环境保护区居民具有的主体优先发展权利,对环境保护区居民因环境保护而开发环境资源的传统权利受到约束给予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公平原则与发展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资料分析,理论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征收补偿中都存在着生态补偿缺失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征收补偿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如补偿理论支持不足、补偿范围小、补偿额度低、补偿不到位等。这种制度缺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流失,同时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了土地使用权人——农民的相关利益,如土地被征收导致土地分割,形成不经济的土地规模,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损失,降低了相邻土地的生产力,影响了农民的相邻权;土地又是农民世代生存、繁衍、发展之所在,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来源,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影响了生存权和发展权;土地的资源属性表明,土地征收必然涉及到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因素的改变,涉及到农民的环境权的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对农地生态价值的正确评估,公平、合理的补偿失地农民的损失,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达明  谢屹  温亚利 《湿地科学》2007,5(2):128-132
中国湿地面临着面积持续减少和质量不断下降的严峻形势,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冲突不断,同时湿地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因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造成湿地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补偿金,另一方面对因湿地保护而利益受到损害、为湿地保护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偿。为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首先要确定制度设计的原则,其次应从补偿主体、客体、补偿基金的建立和管理、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实施程序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前,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PES)是为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采取补贴或支付费用的方式,改变使用者资源利用方式的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全面地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如环境效益的滞后性,不可预见的监督、管理成本和社会经济目标(足额补偿标准、公平)的实现。本文的目标是通过中德两国生态补偿措施的对比(选取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德国勃兰登堡州为案例区域进行研究),为今后中德两国的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研究着重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中德两国生态补偿的实施框架,目标人群,实施效果评估等。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户作为最基层的执行单位和实施者,其参与的主动性不够,中德两国生态补偿措施实施的成效有待提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生态补偿项目设计中,中国应侧重于项目实施的监控和管理制度;而德国应在空间目标规划和具体管理措施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任以胜  陆林  虞虎  朱道才 《地理学报》2020,75(8):1667-1679
流域生态补偿是中国跨区域生态治理和自然区域保护的一项重要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涉及区域利益主体权益差异与协调、区域生态协同发展和合作模式构建等方面,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学研究命题。本文将制度粘性引入到尺度政治理论中,剖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体的博弈行为,探究不同政府主体的博弈特征和博弈机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不同层级政府主体经历了竞争博弈、合作博弈和竞合博弈3个阶段,构建政府利益共同体能够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建设,中央政府的“适度介入”是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从“垂直”模式向“垂直—水平”模式的变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制度粘性,政府主体利用政策革新和社会参与等制度约束稀释制度粘性,重塑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尺度转换是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机制,政府主体通过重新分配权力和资本、嵌入非正式约束塑造流域生态补偿话语体系,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由“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结构模式的转变。研究结果能够为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为合理评价和指导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缺失对农民权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资料分析,理论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征收补偿中都存在着生态补偿缺失的问题, 尤其是中国的征收补偿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如补偿理论支持不足、补偿范围小、补偿额度低、补偿不到位等。这种制 度缺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流失,同时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了土地使用权人———农民的相 关利益,如土地被征收导致土地分割,形成不经济的土地规模,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损失,降低了相邻土地的生产 力,影响了农民的相邻权;土地又是农民世代生存、繁衍、发展之所在,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来源,农 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影响了生存权和发展权;土地的资源属性表明,土地征收必然涉及 到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因素的改变,涉及到农民的环境权的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有效 的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对农地生态价值的正确评估,公平、合理的补偿失地农民的损失,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补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归纳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并运用经济学原理阐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依据,在吸收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采用生态补助的方式,遵照"谁受益、谁补偿"、"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并给出可能的资金来源,强调国家公共财政购买国家重要公共产品,最终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52,自引:7,他引:152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6,15(4):16-23
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可作为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山东省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Land fallow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taking land reclamation, safeguard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ree areas of research on the land fallow system. It reviews and compares the land fallow system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examines the response of farmers to the land fallow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 looks at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land fallow system. Based on China's rot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ed land, som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land damag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ubsidy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fallow land are formulated, and the compulsory fallow and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the niche fallow are targeting. The land fallow system should improve both the regulatory and the restraint mechanism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kills of farmers, change the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and encourage farmers to change to high coverage crops to protect the land. In view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llow system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开平市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现状、资源环境约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维持自然地貌的连续性,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维系河道、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留水系、蓄水、泄洪等通道,保护湿地系统,尽量恢复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总体布局要求,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生态用地规划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的基本原理,从区域范畴、资金分配、生态价值3个方面,解析了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基本特征,并利用“效益成本比瞄准”法、“生态补偿优先等级”法定量分析新疆生态补偿优先等级。结果表明:“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中,新疆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与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基本一致,因忽略环境因素,使得优先补偿等级未获得充分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效益成本比瞄准”法中,因忽略民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新疆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与转移支付资金呈现不对等关系,但这一方法,能更好地解读后期生态补偿的区域选择。在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时,应综合环境、民生因素,均衡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与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新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松嫩盆地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日渐突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松嫩盆地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建立一套能够指导合理开发该区水资源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生态负效应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已迫在眉睫。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研究目的,首先选取了一些能从整体上反映各亚系统内部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可以为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了评估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恢复对策,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评估其生态服务价值,基于评估结果和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其生态恢复对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多样且巨大,尤以生产性价值、调蓄洪水的价值、净化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为显著。因此洞庭湖湿地管理策略,应以洞庭湖湿地生态恢复为首要任务,以发展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产业群和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外生态恢复和内生态恢复有机统一,以保障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向海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原则,通过采取加强生态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制和生态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生态监督和保护管理机制等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向海保护区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境容载力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环境容载力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环境容载力的定义、特征及其综合功能。并进一步讨论了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决策法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权系数赋值方法。该指标体系有助于掌握区域环境容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演变趋势,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圣彦 《地理科学》2005,25(1):36-42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各个阶层协同进化的最高水平,由生物圈景观和石油燃料驱动的技术圈景观组成,整合景观生态学致力于将两者从结构和功能上整合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圈。文章在讨论整合景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系统论基础、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自组织理论基础、协同进化理论基础、等级理论基础、相互作用系统理论基础和隐含次序理论基础,目的是使整合景观生态(经济和自然景观)和其他跨学科一起,共同促进当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