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洞岭地段应用铅同位素方法找矿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铅同位素方法,对水洞岭和桑树坪区段的铅同位素特征与桐柏大河铜锌矿床进行对比,认为水洞岭地段寻找优地槽块状硫化物层控型矿床有利,深部找铜矿有一定希望。  相似文献   

2.
二郎坪群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火山建造中广泛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文章总结并分析了南阳盆地东、西两侧二郎坪群中3个典型矿床(刘山岩、水洞岭和上庄坪)的研究资料,把二郎坪群VMS矿床分为3类:Zn-Cu型矿床(刘山岩矿床);Zn-Cu型与Zn-Pb-Cu型矿床(水洞岭矿床);Zn-Pb-Cu型矿床(上庄坪矿床).从刘山岩矿床到水洞岭矿床,再到上庄坪矿床,铜的含量减少,铅的含量增多.二郎坪群VMS矿床矿石富集LREE、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说明矿床为热液成因.石英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南阳盆地以西,矿床成矿流体中伴有较多古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说明,二郎坪群VMS矿床中的硫可能为地幔岩浆硫和海水硫的混合硫.围岩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可能来源于相似的物源区,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而水洞岭矿床明显有上地壳浅源物质的混染.研究表明,南阳盆地以西的水洞岭和上庄坪矿床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盆地规模较小,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而南阳盆地以东的刘山岩矿床可能形成于远洋盆地,盆地到达成熟阶段.用地震泵模式可解释二郎坪群VMS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3.
北秦岭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隶属于洞街—白石尖—水洞岭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运用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依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O-S-Pb同位素组成以及K/Ar年龄,探讨了矿床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介于98~354℃之间,盐度介于0.1% ~ 19.99% NaCleq之间;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2.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水混合成因;矿石硫同位素δ34SV-CDT介于1.82‰~9.67‰之间,矿石铅同位素比值n(206Pb) /n(24pb)、n(207pb)/n(204pb)和n(208Pb)/n(204 Pb)分别介于17.341~17.930、15.490~ 15.573、37.266~37.960之间,具有变化范围窄,相对均一的特点,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为幔源,由于成矿过程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可能混入部分地壳物质.黑云母和白云母K/Ar年龄分别为376.2±3.8 Ma和350.8±3.5 Ma,相当于晚古生代.以上研究表明,水洞岭铜锌矿床属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葛军 《化工矿产地质》2003,25(4):213-218
河南省水洞岭铜锌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特征显示出海相火山岩型矿床特有的混合硫(幔源硫+海水硫)特征;矿区内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在铅构造模式图上主要落在地幔及造山带之间,反映其源区以地幔铅为主,并混有造山带、上地壳铅的特征,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作用。由此建立该矿床的火山喷发沉积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铅同位素示踪方法,运用变差椭圆圈定技术对铅同位素数据进行二维处理,以煎茶岭金矿的铅同位素为靶标,评价煎茶岭金矿外围金矿化点,指出煎茶岭外围34线至50线有可能找到煎茶岭式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对安妥岭斑岩钼矿床矿石中辉钼矿和黄铁矿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安妥岭黄铁矿样品投点位于下地壳铅演化趋势线附近,辉钼矿样品投点位于上地幔铅演化趋势线附近;在Pb同位素Δβ-Δγ图解中,安妥岭样品数据点位于地幔源区和造山作用源区。这些Pb同位素特征表明安妥岭斑岩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同时,安妥岭斑岩钼Pb同位素示踪揭示了成矿期的构造运动波及到上地幔-下地壳,与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这一深部动力学过程相吻合,安妥岭斑岩钼矿受控于太行山板内造山过程,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7.
毛洋头铀(银,钼)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洋头铀矿床的(H、O)同位素特征表明:早期矿化热液主要为岩浆水,而晚期矿化热液则主要为大气降水。铅同位素组成反映该矿床中铅为不同来源的混合铅。C、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且与火成岩的C、S同位素组成相当,说明矿床中的碳和硫主要淋取于火成围岩或源于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8.
煎茶岭地区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采用Sm—Nd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超基性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27×10~6a左右.岩体属于晚元古代产物;侵位其中的有花岗斑岩,其Rb—Sr法全岩等时线年龄为400×10~6a左右,属加东期岩浆活动产物;后期辉长岩等岩脉K—Ar法年龄为206×10~6a左右;结合铅同位素资料,还讨论了煎茶岭地区岩浆演化史、岩石变质文以及镍矿床的主要成矿时代.为研究煎茶岭地区变质超基性岩体地质提供了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锡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我国主要锡矿床的钾-氢、铷-锶和铀-铅同位素年代学和铅、硫、氢、氧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规律,提出燕山晚期成锡最佳,次是燕山早期和海西印支期;锡矿成矿硫源具有岩浆和岩浆与地层混合两种来源;锡矿成矿流体有5种类型,铅同位素的线性关系能指导评价锡矿床。  相似文献   

10.
澜沧铅锌银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产于石炭系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中。矿床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硫具胡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特征。据铅构造模式认为矿石铅为上地壳铅和地幔铅的混合物,具有多来源的特点。矿物及其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出成矿溶液早期以岩浆水为主,稍晚有大气降水混入。脉石矿物主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过程中热液同围岩进行了广泛的物质成份交换。为与燕山期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地层含矿性,同岩浆活动的关系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阐明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的区域性深部上升流体,虽然赋矿层位相对集中,但不存在明显的锑矿源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深部均化条件下的铅同位素演化系统,与围岩地层铅同位素明显不同,硫同位素显示矿石硫为均一化程度较高的混合深源硫,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大气降水与初生水之间,为混合水类型。  相似文献   

12.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水洞岭铜锌矿床特征、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洞岭铜锌矿床矿体赋存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矿石具块状、浸染和条带状构造,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水洞岭铜锌矿床为海相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找矿潜力分析在矿区及外围困出了四个找矿靶区:黄土岭、老胡家、张圪塔和砂固堆。  相似文献   

14.
铜陵地区老鸦岭层状钼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老鸦岭矿床中二叠系大隆组(P2d)顶部的含矿(钼矿化)黑色页岩以及附近(立新煤矿)同一层位不含矿黑色页岩的实测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06Pb/^204Pb20.20~22.37,^207Pb/^204Pb15.67~15.82,^208Pb/^204Pb38.47~38.60和^206Pb/204Pb18.83~20.80,^207Pb/^204Pb15.65~15.76,^208Pb/^204Pb38.84~39.22。对137Ma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黑色页岩和不含矿黑色页岩均与燕山晚期火成岩无关,老鸦岭含矿黑色页岩可能具沉积成因。对沉积(约250Ma)以来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自上地壳,而含矿黑色页岩的Pb(因而推测其他成矿金属)可能源于上地壳物质(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相似)与下地壳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主要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子英 《云南地质》1997,16(4):359-367
研究的云南11个主要铅锌矿床中,永善金沙厂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为典型的“异常到”铅(含放射性成因错很高,206Ph/204Ph=20.48~21.35,207Ph/204Ph=15.42~16.14,208Ph/204Ph=40.03~41.79),其余10个矿床的铅同位素均为“混合型”铅。所获得的错同位素年龄都不能反映成矿或围岩时代。根据铅同位素判断,金沙厂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壳;其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应是多源。  相似文献   

16.
刘山岩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的REE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多数具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3.32‰,主要来源为火山岩中的硫与海水硫混合产物,铅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属正常铅的混合,矿山铅模式年龄为613-334Ma,可能包括了同生沉积年龄(613Ma)和热变质事件的平均年龄(377Ma),因此,铅的物质来源也为火山-沉积地层,该矿床属于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成因,并叠加后期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刁泉矿床为产大在理岩和花岗斑岩接触带中的大型Ag-Cu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具有强的围岩蚀变。岩石和硫化物的向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内生热液。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34S明显富集,均为正值,塔式效应明显,矿石铅和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的铅同位素具有相似和相对稳定的组成,二者可能从下地壳产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了岩浆热液的特征。包裹体测温给出了184-400℃的成矿温度;含盐度为40-  相似文献   

18.
河南水洞岭—桑树坪铜锌矿区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永平 《矿产与地质》1996,10(5):325-329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区域北景值、矿区构造、海相火岩及含矿物、矿体及成矿元素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水洞岭-桑树坪地区细碧角斑岩系火山岩发育,分异演化较好,含矿岩性为无长石带的石英角斑凝灰岩及热水沉积的硅质岩,重晶石岩、铜矿化显示向深部有变富的趋势。因此具有铜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P点铅及其应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发  孟祥金 《矿床地质》2004,23(1):77-81
在铅同位素研究中,异常铅是经常遇到并难于解释的问题。在一个矿区或矿带范围内,某些矿床的铅同位素资料中往往显示存在两种类型的铅:具有单阶段演化历史的正常铅和具有两个(或多个)阶段演化历史的异常铅。在常规的铅同位素组成图解上,这两种铅的数据点有时构成异常铅等时线,正常铅则位于等时线上含放射性成因铅最低的位置处。如果这种正常铅能给出合理的矿化年龄,并且该年龄与容矿围岩的成岩年龄基本一致,但显著老于异常铅瞬间增长模式年龄,那么,这种正常铅可能是异常铅等时线的起点,笔者称其为P点铅。显然,异常铅是后期放射性成因铅加入到P点铅形成的,P点铅的模式年龄为异常铅来源区的年龄:利用P点铅及异常铅等时线的资料,可以计算获得异常铅的矿化年龄。因此,P点铅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探讨矿化年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文章还以加拿大和北欧地区某些矿床的铅同位素资料为例,讨论了在实际成矿过程中是否有P点铅存在的问题,讨论了P点铅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如何判断P点铅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带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数据257组,通过分析认为,该矿带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变化大(尤其是大型矿床),线性排列显著,数据分布相对集中,接近正态分布等特征.根据其特征,采用常向阳等提出的建立铅同位素化探找矿靶标的方法,初步建立了该矿带的铅锌矿床铅同位素找矿远景区靶标,并根据靶标划分出5类找矿靶区,可作为该矿带找矿远景区评价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