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作为从自然出发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滨海区域以NbS为理念支撑的生态修复工程仍缺乏经验。近年来,NbS的理念在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实践成果丰硕。文章通过本地调查和分析归类,回顾了NbS在盐城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NbS在盐城的自然恢复型、人工干预型、自然恢复+人工干预复合型3种生态修复模式,分析了3种模式实践的修复工程和效果,并从NbS的视角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技术措施、效果评价和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地区NbS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小微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近几年,北京市重视小微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山区森林公园的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尚缺少实践和示范。百望山森林公园运用微地形改造、湿地岸带护坡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开展小微湿地修复建设。修复后的小微湿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及科普宣教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旨在为北京市其他地区小微湿地修复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3.
湿地保护修复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片区洪涝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大黄堡湿地为例,在“生态+”理念统领下,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水位多情景分析等方法,统筹考虑湿地修复、保护区人地矛盾、周边区域发展,明确苇田区、苇塘区及过渡区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基于水位差异将湿地核心区域分为保水区、浅水区、富水区,通过湿地肌理重塑、鱼塘整合及修复,营造鱼塘-水塘-复合湿地-芦苇湿地-林地的丰富生境,恢复大黄堡湿地独特生态本底,为人口密集的城镇群区域湿地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面积缩减、污染严重。针对我国湿地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湿地生态修复策略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现状,为湿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淇河是我国著名的"诗河",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其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我国典型河流湿地特征。鹤壁淇河湿地生态修复的重点是恢复流域水文联系的关键生态属性,规划利用历史参照系统、岸线修复、植被修复、食物链修复等技术措施恢复淇河水量,保护水质,旨在为河流湿地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生境恢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蜕变为全球标杆性城市湿地,探索出一条都市生态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之路,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极具代表性和示范意义,也是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典范。本研究立足于万亩果园自然条件及所处的城市发展背景,深入剖析海珠湿地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度互融的创新思路,呈现湿地建设在土地征用政策、多元生态修复、"智慧"运营和"无界"理念4个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为城市湿地修复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湿地生态建设包括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后两者统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指对退化或丧失生态功能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导致浅海海域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境被破坏、浅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资源日益衰退。传统的浅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仅限于单一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浅海湿地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综述前人研究,提出了关于浅海富营养化修复和生物资源恢复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以期为中国退化浅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为广东省重点湿地,是中国南亚热带内陆性湿地的典型类型。结合莲花山白盆珠湿地保护建设工程,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提出相应实施措施,在实现湿地恢复、环境整治的同时,促使其形成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楚雄龙川江流域上游的水库建设和河道渠化等工程改变了河谷盆地、缓坡、农耕地、河道、间歇性河流湿地和季节性溪流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曾经支持健康河流生态系统的间歇性湿地大面积退化,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植被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通过调查和评估龙川江湿地,分析间歇性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的轨迹,确定修复目标、参考模型和技术路线,并制定湿地管理计划,旨在恢复健康的河流湿地环境。在湿地修复措施方面,挖掘和重新连接关键生态属性的湿地斑块,通过间歇性湿地保留雨水和流域的径流水量,实施综合种植计划,在河岸两侧恢复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季节性湿地综合体等。  相似文献   

11.
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尕海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资源类型与湿地恢复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尕海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改变传统饲养观念、生态补水、环尕海湖绿化带等保护和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湿土壤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湿是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生态恢复是退耕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从湿地土壤概念、退耕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变化及土壤生态恢复进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退耕还湿后土壤生态恢复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恢复效果评估是湿地恢复工程评价以及湿地后续高效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PS)的评估体系,筛选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的评价因子,采用样方调查、野外监测、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评估数据,从时空尺度评价湿地恢复区植被特征、水文过程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并对影响湿地恢复的主要过程和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湿地恢复的综合评价指数为41分,湿地恢复效果较好:① 湿地恢复区植物增加了11种,而湿地植被的平均盖度也增加了35.5%,重点监测的三种优势湿地植物(芦苇、小香蒲和篦齿眼子菜)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生物量较参照区平均增加30.9%。② 从生态过程指标来看,湿地恢复区TSIp (Total System Interflow of P)指数和FCIp (Finn Cycle Index of P)指数较参照区分别提升了37.2%和26.3%,说明湿地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有一定的改善。③ 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的变化来看,栖息地、土壤肥力、水质净化、大气调节、休闲娱乐服务分别增加了92.3%,50.9%,98.3%,73.8%和82.6%。④ 从湿地恢复的影响因素来看,湿地水深、水域面积、水温和底泥颗粒粒径大小与湿地植被恢复相关,并进一步影响湿地生态过程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的原理、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类型,具有年轻性、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生态特点,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恶化和退化。200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在对湿地生态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背景、湿地退化的原因,论述了实施生态恢复的目的、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及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5.
浅析长湖湿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湖湿地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但近年来破坏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度养殖、耙捞水草及污水排放等原因。本文将长湖湿地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湖湿地划分为生态恢复区、经济种植区及旅游区3个区域,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了评估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恢复对策,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评估其生态服务价值,基于评估结果和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其生态恢复对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多样且巨大,尤以生产性价值、调蓄洪水的价值、净化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为显著。因此洞庭湖湿地管理策略,应以洞庭湖湿地生态恢复为首要任务,以发展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产业群和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外生态恢复和内生态恢复有机统一,以保障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为例,分析了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分析了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保护和恢复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为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湿地恢复学理论,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西北干旱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恢复模式,阐明在西北干旱区发展湿地公园,应以"生态节水"为主,推广低碳运营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