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以积分回归方法统计分析了旬平均气温、日照、降水量与哲盟小麦产量的关系,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论,并以上述关系为依据,根据所在年小麦生育期间的逐旬气象条件,对小麦生育状况进行定量动态评价,服务效益亦较为明显。因此认为该方法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迎波  陈晖  王建林 《气象》2006,32(6):116-12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开展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预报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资料、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旬阴雨日数等资料,根据动态综合聚类指标,建立了赤霉病对小麦产量造成损失的动态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10年增减符号预测正确率达90%,产量损失预测平均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3.
史印山  顾光芹 《气象科技》2013,41(2):389-393
利用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再分析500 hPa旬平均高度资料和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各测站的逐句降水、气温资料.运用相似释用技术,研制了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4个生育期间逐旬气温、降水预测方法,建立了冬小麦各生育期干旱指标预测模型,并在预测业务中应用.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用模式产品解释应用方法制作逐旬气候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无有效水分补给条件下麦田旬失墒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麦田失墒规律,对聊城市近十几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间一旬内既无有效降水也无灌溉条件下麦田失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麦田土壤各层次、各种初始土壤湿度状态下,旬失墒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失墒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失墒方程,可用于无有效降水及灌溉条件下麦田失墒的预测,向有关部门提供预测信息。此外根据麦田失墒规律对小麦冬灌、春灌工作安排时间等问题也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小麦生育进程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及其年际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川东南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四川盆地小麦物候律。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0~1994年试验资料,得出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生育时段需水量和灌溉量计算的经验公式,计算出小麦不同生育时段适宜土壤墒情指标和降水指标,并对开展小麦丰产水气象服务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川东南小麦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入手,对川东南小麦低产的气象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的湿害、中期的干旱、整个小麦生育期间的光照不足是川东南小麦低产的主要气象原因,少数年份中期的低温、冻害和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也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了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小麦播种斯的干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晖  黄毓华 《气象科学》1999,19(3):282-286
本文确定了以降水量和蒸散量为参数的干昌指数计算方法,以小麦适宜播种期及前后各一旬的时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旬干旱指数,确定干旱指标,并了江苏省小麦播种斯干旱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河南省小麦锈病发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普查出与锈病关系密切的关键旬降水因子。在对锈病进行小波分析后发现,未来8 a内锈病发生的总体趋势偏重,3 a内锈病发生程度将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对关键旬降水量也利用小波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河南省锈病发生面积与关键降水单元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0.
崔鲜一 《内蒙古气象》1997,(2):37-39,F004
采用以气候因子温度、日照和辐射量为自变量,小麦株高、生育天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为依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气候生态因子与引进小麦种质的生理机理的关系,并育成“中图1号、2号、3号”3个新品种。结果表明,株高以日均辐射量为主导因素,生育无数以日均温度为主导因素,小德数和粒重以日照为主导因素,为引种选育提供科学管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与不同生育时段降水关系的分析,指出降水影响陇东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段是拨节至抽雄和开花灌浆期。其中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或中旬,降水对产量呈正效应,7月中旬以后,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气象水分参数对甘蔗茎伸长量的影响,用2003-2007年柳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蔗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水分参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水分盈亏量以及水分收入量),利用SPSS软件对甘蔗蔗茎旬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7年各年旬甘蔗伸长量与旬水分收入量关系最密切,呈显...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气象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我省现有十三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进行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十多种作物生育状况,土壤水分,自然物候等项观测,并承担旬(月)报任务。但是这几年来,观测质量不高,影响了资料的使用价值。本文结合1987年全省农气观测质量审核结果,分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WAPFOS),分析了夏玉米产量与光照、降水、气温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和旬平均气温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密切,是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观测地段小麦单产资料和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根据赫章县旬平均降水、温度、日照时数资料加工的定量化评价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初步建立观测地段产量预报模型,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确定了以降水量和蒸散量为参数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以小麦适宜播种期及前后各一句的时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旬干旱指数,确定干旱指标,并讨论了江苏省小麦播种期干旱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东北地区1951 ̄1994年作物生长季(6 ̄9月)旬平均气温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其增温幅度小于平均气温升温幅度,通过气温变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及作物生育关键期气温的变化对产量贡献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有利于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8.
集合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种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集合预报产品的动力统计释用方法,该方法从大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出发,考虑中期旬尺度的大气环流特征,采用简单的斜压模式,推导出旬降水距平百分率与旬环流形势场的关系,从而建立了旬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方程,与相当正压的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方程相比,更符合常规天气预报业务中对实际大气的动力学和天气学意义的考虑,试报结果表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旬尺度动力延伸集合预报产品的释用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连阴雨造成小麦穗发芽的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西部1960—1990年6月上、中、下各旬降雨80年代较60~70年代平均增加4.9、12.2、8.6mm,雨季有从7月上旬提前至6月中旬的明显趋势。这种变化对关中西部川、塬区小麦收获构成较大威胁。初步研究了短期连阴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抗穗发芽的大、中粒白粒冬小麦品种杨花后40天产量损失模型。分析表明,以穗发芽率估计产量损失更为简便、直观、准确。并简述了穗发芽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2~2003年度莱芜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珍 《山东气象》2004,24(1):22-23
分析了2002~2003年度莱芜市冬小麦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评价气象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指出播种期底墒不足、冬前积温偏少、墒情差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有关的改进措施,为实现小麦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