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现有公交出行最佳路径算法,并针对现有算法不完善的地方,根据乘客的出行心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交通阻抗的公交出行最佳路径算法.首先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特点抽象出合理的公交网络模型,建立了此网络的拓扑关系,并用有效的数据结构存储此公交网络图;然后根据乘客的出行特点确定了合理的交通阻抗函数;为了进一步提高搜索效率设定了节点限制搜索区域;最后对算法的仿真实现证明了此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有公交出行最佳路径算法,并针对现有算法不完善的地方,根据乘客的出行心理,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交通阻抗的公交出行最佳路径算法。首先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特点抽象出合理的公交网络模型,建立了此网络的拓扑关系,并用有效的数据结构存储此公交网络图;然后根据乘客的出行特点确定了合理的交通阻抗函数;为了进一步提高搜索效率设定了节点限制搜索区域;最后对算法的仿真实现证明了此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少换乘的公交最优路径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基于最少换乘的公交最优路径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公交最少换乘的算法。由于算法本身的独特性,笔者将“图算法”部署到空间网络数据库中加以实现,利用数据库的快速查询、索引支持和在集合运算方面的优秀性能解决了算法的效率问题。同时还利用此类数据库系统对空间查询的支持,确保算法在求取最少换乘后可以兼顾距离最短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交网络模型的最优出行路径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讨论公交网络特性的基础上 ,基于结点 弧段 有向线描述了公交网络的数据组织 ,研究综合换乘次数及距离因素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并提供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公交换乘问题是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叙述了经典Dijkstra算法,并分析了其不适合公交网络最优路径选择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该算法将求解最短路径获得的站点作为搜索站点,并将这些站点及经过这些站点的线路构成换乘矩阵,结合换乘次数的要求,给出了基于Dijkstra的智能选择换乘线路的实现算法。最后通过一个实际算例说明改进的Dijkstra算法在公交换乘路线选择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实际的公交乘车过程,改进原始的公交换乘矩阵算法,使之能够考虑到乘车过程中步行因素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双层公交网络模型,并基于开源的WebGIS框架MapEasy实现大连市公交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7.
公交换乘分析是地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城市公交数据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公交换乘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归并站点概念和记录归并站点间步行邻接关系,完善了公交线路和站点之间的关系存储,并有效减少了换乘方案搜索的网络规模。同时,该算法还支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涉及换乘次数、费用、距离、步行距离等方面。最后,本文使用北京市公交换乘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和搜索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公交数据模型研究及换乘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交出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设计一种用GIS矢量数据结构表达公交网络数据位置和关系的公交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以最少换乘次数为第一目标、最少途经站数为第二目标的公交换乘算法.该算法不仅解决了步行换乘、环路换乘等问题,而且优化了换乘点的选择.此外,利用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引擎的索引和快速检索性能,并结合基于内存的查询、集合运算等高效处理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算法的效率问题,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公交换乘分析是地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城市公交数据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公交换乘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归并站点概念和记录归并站点间步行邻接关系,完善了公交线路和站点之间的关系存储,并有效减少了换乘方案搜索的网络规模。同时,该算法还支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涉及换乘次数、费用、距离、步行距离等方面。最后,本文使用北京市公交换乘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和搜索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实体数据模型,引入了基于距离的换乘延误,对公交网络要素属性逐步更新,提出了以换乘可比距离为依据、循环优化的分析方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分配模型及出行优化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公交换乘问题,传统的处理方式一般不考虑换乘延误或采用平均换乘延误进行估算,难以精确地获得最优公交出行路径的换乘信息.基于空间数据建模技术,可以对公交实体要素进行多层次表达,其中有向层次数据模型为精确计算换乘延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最短路径算法的改进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最短路径分析是 GIS最基本的网络分析功能。Dijkstra算法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最短路径算法。文中从节约存储空间 ,提高运算速度出发 ,在 Dijkstra算法基础上 ,对相关边算法进行改进 ,提出邻接结点算法 ,并给出算法的面向对象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反应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紧急的情况下,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几秒之差就会使营救结果截然不同。因此,为营救人员或当事人提供最佳路径,以缩短路途时间就变得非常重要。在GIS和GPS的支持下,以超图数据结构为基础,为控制台或当事人提供实时导航信息,可有效地减少路途时间。本文探讨了城市快速反应系统,怎样在超图数据结构的支持下,与GIS和GPS相结合,为系统操作者提供当前的实时位置及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分裂窗算法,该算法仅需要两个基本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这两个参数都可从同一景MODIS图像数据中直接反演出来,并保持较高的反演精度。利用该算法,反演了山东半岛的地表温度,并分析了该地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城市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GPS工程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通过对GPS工程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建立了应用点位精度矩阵相关性优化GPS网的数学模型;针对解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最短路径法寻找整数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两种SAR数据目标定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邹立星 《测绘科学》2005,30(6):35-37
和以前的定位方法相比,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因不需要选地面参考点进行定位,在许多遥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定位的原理,并对相对位置定位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通过该定位方法对Radarsat和ERS图像目标进行了定位,详细说明了轨道参数、斜距参数、多普勒参数等获取方法,比较了这两种数据目标定位具体算法和精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次范数最小估计的无偏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论上一次范数最小 ( L1 )估计的唯一性不存在 ,其唯一性主要取决于解算方法 ,大量算例验证其唯一性存在。本文作者基于算法来保证其唯一性 ,进而首次从理论上验证 L1估计的无偏性。利用初始反对称估计 ,设计了两个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 ,由此来解算得到 L1估计 ,根据误差分布为对称分布 ,便可证明 L1 估计的无偏性  相似文献   

17.
窦育民  黄地龙  关鑫 《四川测绘》2009,32(4):155-158
本文融合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地质专家知识、计算机处理、数学拟合技术及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利用薄板样条与曲面拟合算法,通过OpenGL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对复杂地质特征的模拟。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矩阵分解理论分别对整数高斯法、联合去相关法、基于矩阵乔里斯基分解的迭代法、逆整数乔里斯基法和LLL法等降相关算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仿真计算表明:逆整数乔里斯基分解法优于联合去相关法,联合去相关法优于LLL法。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多比例尺缩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9年底基本完成,本文针对其成果比例尺单一、不能满足各类不同使用目的的用图要求的问题,提出二调成果的多比例尺缩编方法,并采用语义融合、多义线一体化综合、改进的2维Douglas-Peucker算法等相结合策略,高效准确地完成了缩编任务,对全国其他地方刚刚开展的同类型工作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贺明 《现代测绘》2011,34(2):42-43
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方法及步骤,提出了适应数字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和人员要求以及生产组织方式,讨论了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