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69篇 |
免费 | 2129篇 |
国内免费 | 28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70篇 |
大气科学 | 2265篇 |
地球物理 | 2301篇 |
地质学 | 6516篇 |
海洋学 | 1822篇 |
天文学 | 411篇 |
综合类 | 1325篇 |
自然地理 | 23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389篇 |
2021年 | 496篇 |
2020年 | 519篇 |
2019年 | 606篇 |
2018年 | 426篇 |
2017年 | 585篇 |
2016年 | 553篇 |
2015年 | 667篇 |
2014年 | 809篇 |
2013年 | 808篇 |
2012年 | 924篇 |
2011年 | 1024篇 |
2010年 | 836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907篇 |
2007年 | 1081篇 |
2006年 | 1027篇 |
2005年 | 982篇 |
2004年 | 905篇 |
2003年 | 769篇 |
2002年 | 774篇 |
2001年 | 591篇 |
2000年 | 573篇 |
1999年 | 464篇 |
1998年 | 459篇 |
1997年 | 386篇 |
1996年 | 336篇 |
1995年 | 289篇 |
1994年 | 273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147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31.
正We studied the solid-liquid transformation of low-grade solid potash deposit in Dalangtan Basin and simplified the liquid phase system.We did experiments to optimize conditions of the solid-liquid transformation.The Suitable 相似文献
132.
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研究: 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前沿。文章回顾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的研究历史和当前的研究动向。综述了几个研究大阶段,即: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大陆边缘成矿作用、板内成矿作用及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大陆汇聚或增生与多期次成矿。同时,以华南地区为例,将大陆侧向和垂向增生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华南世界级有色、稀有、贵金属成矿省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成矿作用,并提出在该成矿省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地震层速度、声波测井及各种录井资料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及油气运移 ,用以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研究发现主要生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泥岩的欠压实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异常压力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心地区。最大压力封闭点及油的成熟门限深度可以区分异常高压层的作用 ,在生油门限以下的异常压力带中的快速压实段 ,是油气初次运移最有利的层段。研究发现本区存在两种油气运移方式 ,即向泥岩下方运移和侧向运移 ,最后指出勘探油气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4.
加密自动站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加密自动站(IAws)观测网随着我国观测系统的加强日趋完善,许多省市都有IAWS局域网。IAWS观测资料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IAWS观测资料的特殊性,其质量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它的使用。为了促进我国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通过对比IAWS观测资料和以往的天气尺度常规地面人工站(CMWS)观测资料的特点,分析了IAWS资料的特殊性,然后从国际上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和方法着手,对IAWS观测资料和CM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别以及建立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应注意的重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不同于CM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应特别重视观测业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台站级自动质量控制、人工干预、监测评估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5.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由2种类型的成矿构造组成,一种是火山机构中的高角度塌陷式断裂;另一种是爆发.沉积相中的低角度水压式断裂.阿希金矿受控于弧形塌陷式断裂,其北东段坍塌强度大于南东段,最大张裂空间控制的矿体群向NE侧伏.阿希火山机构东侧的阿恰勒河组下可能隐伏着与西侧对应的高角度弧形塌陷式成矿断裂.爆发.沉积相中硅化岩型金矿受控于水压式断裂,不透水凝灰岩层圈闭富水粗火山碎屑岩层,组成压力仓构造并发生水力压裂作用.由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层控水压式成矿断裂出现的几率,远大于后期由非成矿断裂切割抬升它们出现的几率.构造解析表明吐拉苏火山盆地2类成矿构造控制的金矿具有巨大的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6.
牛广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7,(3)
本文以太阳系星球的物质状态、形态面貌、体积、物质密度、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和角动量等作为根据,研究它们在宇宙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以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太阳系(乃至宇宙星球)是在46亿年前,宇宙中一个巨大灼热的星球,在高速度左旋旋转(公转和自转)运动的过程中,从尾部分离出来的物质,经过……恒星、行星和卫星依次波状旋转分离运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7.
138.
Hybrid simulation combine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cost‐effective, large‐scale testing of structures under simulated earthquake loading. Structural system level response can be obtained by expressing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ubstructures, and solved using time‐stepping integration similar to pure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a reliable model exists for the numerical substructures while the experimental substructures correspond to parts of the structure that are difficult to model. A wealth of data becomes available during the simulation from the measured experiment response tha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upon the numerical models, particularly if a component with similar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is being tested and subjected to a comparable load pattern. To take advantage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 new hybrid test framework is proposed with an updating scheme to update the initial modeling parameters of the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the instantaneously‐measured response of the experimental substructures as the test progress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first conducted to evaluate key algorithms for the sel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modeling parameters that can be updated. The framework is then expanded to conduct actual hybrid simulations of a structural frame model including a physical substructure in the laboratory and a numerical substructure that is updated during the tes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demonstrated for a simple frame structure but is extendable to more complex structural behavior and model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9.
以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珠海洪鹤大桥为背景,根据桥梁自振特性及场地效应,生成了三组人工波,采用纵向+2/3竖向的地震作用组合输入方式,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系统的研究了粘滞阻尼器对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减震性能的影响。同时为了确定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参数,对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和速度指数α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能够显著减小双座串联斜拉桥的纵向位移响应,减小主梁在串联处发生碰撞的概率,同时改善主塔塔底结构受力情况,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效果。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最后给出针对洪鹤大桥的最优粘滞阻尼器参数:速度指数α为0.3,阻尼系数C为3 000kN/(m/s)0.3。 相似文献
140.
利用雷达资料反演方法对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多普勒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对2006年8月1日傍晚北京城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冰雹、大风及强降水)的三维风场、温度场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初始对流生成于北京西北部山区的河北省境内,系统过山移进北京城区时,受局地的动力及热力条件作用,迅速组织并强烈发展,形成带状的MCS即飑线;(2)在飑线生成之前,北京城区及东南部边界层低层存在较强的东风气流,并迅速扩展向西北方向延伸,与过山的西北偏北气流形成强的边界层辐合线.该近地面辐合线是飑线生成的主要触发机制,而边界层低层东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北进和南退对辐合线的维持、飑线的生成、发展和减弱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在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下,不断有新生对流系统发展;(4)对流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并伴有明显的阵风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