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86篇 |
免费 | 3322篇 |
国内免费 | 39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1篇 |
大气科学 | 307篇 |
地球物理 | 5083篇 |
地质学 | 13257篇 |
海洋学 | 895篇 |
天文学 | 60篇 |
综合类 | 1118篇 |
自然地理 | 5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513篇 |
2022年 | 667篇 |
2021年 | 649篇 |
2020年 | 586篇 |
2019年 | 656篇 |
2018年 | 457篇 |
2017年 | 470篇 |
2016年 | 508篇 |
2015年 | 550篇 |
2014年 | 813篇 |
2013年 | 666篇 |
2012年 | 762篇 |
2011年 | 829篇 |
2010年 | 712篇 |
2009年 | 813篇 |
2008年 | 774篇 |
2007年 | 650篇 |
2006年 | 686篇 |
2005年 | 619篇 |
2004年 | 670篇 |
2003年 | 606篇 |
2002年 | 654篇 |
2001年 | 685篇 |
2000年 | 600篇 |
1999年 | 639篇 |
1998年 | 611篇 |
1997年 | 596篇 |
1996年 | 602篇 |
1995年 | 595篇 |
1994年 | 537篇 |
1993年 | 499篇 |
1992年 | 468篇 |
1991年 | 412篇 |
1990年 | 362篇 |
1989年 | 221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31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3篇 |
1976年 | 12篇 |
1965年 | 9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12.
13.
郭华春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7,6(6):355-359
大陆板块在碰撞时,岩石圈中形成以拆离面为主体的构造通道和减压工,特殊地段形成热能和热流体的聚集区,并逐步发展成岩浆孕育带。建立了三个常见的岩浆孕育带模型。强调花岗岩主要形成于陆壳中上层。 相似文献
14.
15.
在泛非造山运动期间,巴西东北的Bkorborema发生了大陆尺度的剪切带系统。该系统包括走向NE和走向EW的韧性走滑剪切带。遥感工作和构造填图已经揭示了这种弧形网结走滑剪切带,该带与由未变形的物质形成的S型透镜体分离而位于走向EW的Patos剪切带西侧尽头,它是个地区最大的剪切带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黎贡山构造带南段构造变形史胡建军(云南地勘局区调所)位于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由于它复杂的地质结构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国内_外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地区之一。高黎贡山构造带由北向南,从南北向延伸至龙陵后,转为北东一南西走向。这里所指的高黎贡山构... 相似文献
17.
美国"阳光带"的崛起对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开发以城市化为先导,中国西部大开发本质上也是西部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应以城市为中心组织与落实。本文通过透视美国“阳光带”城市崛起的历史,尤其是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实施中应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方式和地方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地区发生Mw 6.4级地震,然而发震区的活动构造前期研究薄弱。针对此次地震开展监测与震源参数反演研究,对深入掌握漾濞地区及其邻近区域的孕震及发震机理和构造活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欧洲航天局两个轨道的Sentinel-1A SAR卫星影像获取了升、降轨的同震形变场,并利用Okada矩形弹性位错模型反演了震源参数以及同震的滑动分布。监测结果显示,同震破裂引发的最大隆升和最大下沉形变均超过10 cm。同震位错模型反演结果表明:漾濞Mw 6.4级地震是由长度12.2 km、宽度5.0 km、走向132°、倾角83°的断层引发的;此次地震是一次显著的右旋走滑运动的破裂事件,其平均滑动量为0.19 m,平均滑动角为-153.6°,矩震级为Mw 6.1,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计划等公布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同时,同震库伦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同震引发的库伦应力变化为4.21×1025 dyne·cm-1,相当于矩震级... 相似文献
20.
黎应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3,(4)
黔东南地区寻找金矿,一般都局限在石英脉型的范围内。笔者和贵州有色地质勘探局一总队的禹子楠、吴才帮、杨海军等人于1992年考察了湘西南的几个较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后,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发现了同类型的蚀变岩型金矿。 1.区域地质黔东南地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三隆起带上。出露的地层以前寒武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