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1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75篇 |
地质学 | 556篇 |
海洋学 | 17篇 |
综合类 | 48篇 |
自然地理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红石泉矿床是甘肃省龙首山地区重要的铀矿床,但以往的研究对红石泉地区热液蚀变研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为了定量确定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引入质量平衡算法,通过对红石泉地区新鲜伟晶状花岗岩与蚀变伟晶状花岗岩的对比分析,在本地区热液蚀变对铀矿床的形成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红石泉矿床铀成矿经历了至少二次成矿作用,其中部分矿段热液蚀变迁入的U元素达到原生的36倍以上,说明热液蚀变对铀成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从机理上阐述了热液蚀变产生的赤铁矿化等蚀变可以作为找矿指示标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钻孔水化学数据和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分析了郑家泉泉域基岩裂隙含水层各钻孔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研究表明泉域北部的基岩裂隙含水层为条带状分布,到南部逐渐混合,郑家泉水的补给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43.
在岩溶含水系统中,作为主要排水通道的管道对泉流量动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管道特征参数对流量变化亦有影响。为确定管道各参数的影响,前人以管道发育的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短时间序列泉流量响应的分析探讨,而对岩溶管道不十分发育的岩溶水系统的研究较薄弱。为此,本研究结合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发育特征,借助CFP管道流模型对管道各参数对岩溶系统流量和流态的影响程度及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而后基于河南鹤壁许家沟泉域岩溶水文地质特征构建了泉域的MODFLOW-CFP模型,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渗流进行了模拟,并对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泉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管道流量与管壁渗透系数、管道坡度和管径呈正相关,而随弯曲度和埋深的增加管道流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管壁粗糙度对流量的影响较小,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尤其是当管壁粗糙度较小时,波动比较明显。经敏感性分析发现,管壁渗透系数和埋深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弯曲度和管道坡度,而管道直径和管壁粗糙度敏感性最低。许家沟泉域在25%降水保证率下,年最大泉流量为0.45 m3/s,平均泉流量为0.36 m3/s;在75%降水保证率下,年最大泉流量为0.41 m3/s,平均泉流量为0.31 m3/s,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法可为我国北方岩溶区水资源评价及泉域水资源开发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
45.
鄂东北地区红安群地层里广泛发育锰矿床(如鹰咀山、四方山-团山沟和孙冲等锰矿床),目前对该类锰矿床的成因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以鄂东北地区鹰咀山锰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论述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其进行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鹰咀山锰矿床属于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其形成后经抬升剥蚀至地表,遭受了表生氧化作用。锰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期次:第1期为沉积成岩成矿期,锰矿物由菱锰矿、锰方解石及锰白云石组成;第2期为变质改造期,锰矿物主要由重结晶菱锰矿、黑锰矿及锰铝榴石等矿物组成;第3期为表生氧化期,锰矿物则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及锰钡矿等矿物组成。鹰咀山锰成矿物质来源应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液喷流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以肃北公婆泉斑岩型铜矿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研究,探讨了成矿模式和矿床成因。本区铜矿的形成主要与含矿斑岩体的侵位、演化有关,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接近地表时,含矿的高温流体强烈交代斑岩体和围岩,大量的成矿物质沉淀、富集,形成了斑岩型Cu矿床。 相似文献
47.
Stanislav FRANCISKOVIC-BILINSKI Halka BILINSKI Delko BARISIC Nada HORVATINCIC Institute Ruder BoSkovi POB HR- Zagre Croati E-mail: francis@rudjer.irb.hrand YUAN Daoxian Institute of Karst Geology Guilin Guangxi China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3,77(2):267-275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karst tufa from Guangxi, China, which has not been studied before. A comparison with tufa from Dinaric Karst of Croatia is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C-type climate. The major mineral is calcite. Minor minerals are quartz and dolomite, depending on location. The content of calcium carbonate varies from 65% to 92%, and that of magnesium carbonate from 0.03% to 1.77%. Among other elements, the most abundant are Fe, from 0.02% to 1.50%, and Ti, from 0.15% to 0.27%. Many other trace elements (V, Cr, Mn, Ni, Cu, Zn, As, Se, Br, Rb, Sr, Y, Zr, Hg and Pb) are also present. Specific activity of radionuclides 40K, 232Th, 137Cs, 226Ra and 238U varies from sample to sample. Concentration of U in tufa is close to that reported for sedimentary carbonate. Low concentration of 137Cs indicates that this part of the world was not exposed to nuclear explosions. The concentration of 226Ra is the highest in Mashan County. The ratio 238U/226Ra (0.21-0.71) in tufa from Mashan Co 相似文献
48.
49.
50.
黄河全长5501.1 km,是全球超过5500 km的五大长河之一.对她的发育历史,有独特的研究方法.1963年12月23日,甘肃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发现的黄河最早沉积层——下五泉砾石层,以及对黄河发育历史剖面——兰州剖面的认定,使黄河发育史研究有了划时代突破.作者1981—1984年1111天徒步考察黄河、长江全程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