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60篇 |
免费 | 4253篇 |
国内免费 | 30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6篇 |
大气科学 | 7510篇 |
地球物理 | 2140篇 |
地质学 | 5472篇 |
海洋学 | 1529篇 |
天文学 | 92篇 |
综合类 | 546篇 |
自然地理 | 7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453篇 |
2023年 | 563篇 |
2022年 | 690篇 |
2021年 | 648篇 |
2020年 | 628篇 |
2019年 | 628篇 |
2018年 | 482篇 |
2017年 | 457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522篇 |
2014年 | 854篇 |
2013年 | 698篇 |
2012年 | 760篇 |
2011年 | 755篇 |
2010年 | 779篇 |
2009年 | 805篇 |
2008年 | 783篇 |
2007年 | 813篇 |
2006年 | 682篇 |
2005年 | 625篇 |
2004年 | 578篇 |
2003年 | 576篇 |
2002年 | 467篇 |
2001年 | 438篇 |
2000年 | 419篇 |
1999年 | 366篇 |
1998年 | 354篇 |
1997年 | 407篇 |
1996年 | 351篇 |
1995年 | 346篇 |
1994年 | 315篇 |
1993年 | 192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66篇 |
1990年 | 160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MSWindows3.1为操作系统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以数值预报产品、动力诊断分析、降水数据库等为基础,综合运用图象识别、人工神经元网络、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最后形成完全自动化业务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1995年5月1日20时至2月20时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北方冷空气与南支槽前的暖湿气流在贵州省的汇合,是本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53.
前言1994年7月中旬未至下旬,冷位低压槽持续在两广境内,造成广西梧州地区和广东大范围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20~25日广东省内有4个市县出现了特大暴雨,37个市县下了大暴雨。其中:珠海市总降雨量达805.smm,斗门县591.smm,深圳市达4804mm。20~23日,贺县307mm,华州27lmm。连山220mm。清远84.smm,连县130mm,连南169mm。加上西、北江上游洪流下冲,特大洪水再次形成,ZI日江门境内的水位再次超警戒标准,直到暴雨过程结束(26日),洪峰才过境b本次汪雨继6月份百年一遇的洪水很坏的设施尚未修复之际,第二次洪水又泛滥起来,部分… 相似文献
54.
1概况9516号强热带风暴是一个路径少见的南海热带气旋。1995年10月9日08时生成于永兴岛东南方约600公里的海面上,生成后迅速西移,11~13日经过海南岛南部、西部、西北部海面加强北上。13日02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15时在广西合浦登陆,然后东北移与西风槽合并减弱消失(见图1)。在这个强热风暴西移北上的过程中,广东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地区出现了大暴雨,12日暴雨是台风倒槽造成的,14日暴雨则是台风槽与500hPa西风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天雨量在100~400mm之间(见图2)。暴雨中心出现在阳江市西北部八甲镇,总雨量为385.7mm,… 相似文献
55.
1994年6月19日08时至20日08时,深圳市区出现了一次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这次暴雨的特点是时间短,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小。造成深圳市区东部许多地方路段被淹,交通严重堵塞。1雨情从图1看出,暴雨中心在市区的东南部沿海南沃附近,南庆日降雨量达291.7毫米,其次是三洲田,日降雨量为209.7毫米。主要降雨时段是19日上午和晚10时到次日6时。2环流形势及主嘉影响系统6月19日08时500hPa高空图上,在欧亚高纬度地区为两相一脊型,主脊位于90oE即在叶塞河附近,整个东亚地区为广阔的低压槽区。而40oN以南地区在河套附近有一高压环流发展东… 相似文献
56.
使用称为共克里格法的地质统计技术,首先在数值模拟的储集层模型上估算了孔隙度的区域分布,然后在加拿大阿尔波搭的储油河床砂岩上做了同样的工作,共克里格方法一致地将三维反射地震数据和井测量的孔隙度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孔隙度参数的误差合格的线性均方估计,与传统的地震求孔隙度成图技术(该技术把数据认为是空间上独立的观察)相反,地质统计逼近法应用空间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来模拟储集层特性的横向变化,在所模拟的模型中,共克里格法的经验均方根孔隙度误差比在储集层里由地震导出的传播时间上领带于孔隙度的最小平方回归的预测误差要小50%,在阿尔波塔储集层中,各个井处交叉证实研究表明,共克里格法在均方意义下比标准的回归法(即仅解释孔隙度和地震上获得的阻抗之间的局部相关性)精确20%以上,共克里格法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利用了区域上间接与孔关度有关的密集的地震测量,结果在与据内插井数据获得的估计相比较时,这种技术大大地改进了控制井稀疏的区域上孔隙度的空间描述。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