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LASGREMM模式,对淇、卫河流域\"96*8\"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分析.结果表明,LASGREM模式不仅能较准确地预报淇、卫河流域暴雨落区,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天气过程的特点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0年6-9月淇,卫河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单元综合评判法确定流域暴雨日,并对暴雨日进行分型,确定暴雨预报天气学指标,建立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0年6~9月淇、卫河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单元综合评判法确定流域暴雨日,并对暴雨日进行分型,确定暴雨预报天气学指标,建立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REM模式(简称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L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5.
淇、卫河流域暴雨特征及其与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61-2000年40年淇、卫河流域的9个水文站和11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暴雨的气候特征,暴雨、底水与洪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局地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0年40年淇、卫河流域的9个水文站和11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暴雨的气候特征,暴雨、底水与洪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局地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淇、卫河水系特点,利用LASGREM模式输出的降水预报与T106(T213)降水预报结果,进行加权集成,制作淇、卫河流域分片面雨量预报.  相似文献   

8.
根据淇,卫河水系特点,利用LASGREM模式输出的降水预报与T106(T213)降水预报结果,进行加权集成,制作淇,卫河流域分片面雨量预报。  相似文献   

9.
沁河流域致洪暴雨特征李玉书(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自然状况与历史洪峰1.1自然状况山西地处内陆黄土高原、沁河位于太岳山、中条山和太行山之间,流经沁源、安泽、沁水、阳城县入黄河;全长约363km,流域面积约9315平方公里,因受地质构造和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10.
“96·7”桂北致洪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才 《广西气象》1996,17(4):20-21
“96·7”桂北大暴雨具有雨势猛,强度大,雨区集中,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天气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有:稳定少变的西风槽是该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而由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和高原高脊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强的偏南急流不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这次暴雨得以加强和维持的重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96.7”桂北大暴雨具有雨势猛、强度大、雨区集中、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天气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有:稳定少变的西风槽是该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而由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和高原高脊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强的偏南急流不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这次暴雨得以加强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96·8”华北暴雨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清河  丁治英  董金虎 《气象》2006,32(8):17-22
分析1996年8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台风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发现:副热带高压与台风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很大,宽广的偏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水汽和能量,而太行山一带正处于汇合区,构成十分有利的暴雨天气形势。应用MM5数值预报方法对1996年8月4—5日的降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天气学原理和位涡理论对此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1)MM5数值预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台风暴雨的物理过程。(2)此次降雨的不稳定层结有南高北低现象,同时有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可使环流加速,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 1998年 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 ,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 ,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 50 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 ,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洪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96·8”阿克苏暴雨的个例分析,认为阿克苏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背景的稳定维持下产生的,暴雨的产生与强弱主要取决于副热带低槽的位置和强度,而影响系统又是受伊朗副高和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的范围和强度所制约。同时,阿克苏上空高中低层次上三支气流的存在所造成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是产生暴雨不可缺少的条件。低空偏东急流的形成与加强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96·8”特大暴雨和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的非静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年 8月 3~ 5日 (“96· 8”) ,中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 ,造成了严重洪涝灾害。文中的天气分析指出 ,稳定的大型鞍形场和北移台风 (登陆后减弱为低压 )与其东侧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是“96· 8”特大暴雨发生的大、中尺度环流条件 ;而中尺度低压及其特有的动力热力结构与该暴雨过程直接相关。对该过程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分析发现 ,非静力 (MM5)的全物理过程模拟基本上可再现大尺度和中 -α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采用二重网格双向嵌套技术的细网格模拟结果揭示 ,低压的动力场和热力场之间具有一种强耦合机制 ,即发展的低压具有气旋性涡柱的暖心高湿结构 ,在涡柱低空是湿对流不稳定和负湿位涡结构 ;强垂直上升运动与高空强辐散和低空强辐合以及对流云团的发展互耦 ;与低压相伴的强南风急流不仅是低压和对流云团发展与维持的互伴互耦条件 ,而且也是“96· 8”特大暴雨的水汽源和热能输送带。降水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尽管某些降水中心对粗网格偏小 ,对细网格偏大 ,但雨带和雨强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 5和NECP资料,对2003-08-28西北东部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α、β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α中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在有利背景条件下生成多个β中尺度系统,不同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形成本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阶段。暴雨区南侧600 hPa附近存在干冷层,上部大气层结稳定,抑制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着低空向雨区集中输送。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位涡、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 ,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 ,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REM模式 (简称 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 L 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 ,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 4,对“99 8”山东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 ,探讨了弱冷空气、地形、东南气流对本次过程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中低层中尺度涡旋是造成本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 ,其空间上的倾斜特征是本次特大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之一 ;弱冷空气是特大暴雨的直接触发因素 ;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是暴雨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 ;东南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了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9.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吉喜  项续康 《气象》1997,23(7):19-23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特大暴雨的成因。认为:它是出现在东亚特定的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由9608号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两侧之间形成的强偏南风低空急流,将低纬度地区高温高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输送并与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诱发两个中尺度云团的形成和发展直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山西沁河流域面雨量与致洪暴雨预报技术探讨李馗峰,李玉书(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沁河是黄河的一个支流,位于有名的洪泛区─—花园口上游的山西省太岳山东侧。沁河流域的致洪暴雨,不仅给我省国计民生带来严重损失,而且对黄河下游地区也有直接影响。为此,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