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1篇 |
免费 | 323篇 |
国内免费 | 4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3篇 |
大气科学 | 201篇 |
地球物理 | 229篇 |
地质学 | 892篇 |
海洋学 | 168篇 |
天文学 | 49篇 |
综合类 | 105篇 |
自然地理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94.
作为变质核杂岩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拆离断层带内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与其寄主岩石一样记录了中下地壳拆离作用过程。选取辽南变质核杂岩金州拆离断层带内褶皱构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叶理与褶皱构造关系分析,划分了褶皱期次与阶段性;通过形态组构分析、结晶学组构分析及石英古温度计等技术方法的应用,初步分析了拆离断层内褶皱的形成机制,为辽南地区拆离作用过程提供约束。根据褶皱形成与拆离作用的时间关系,将拆离带内褶皱分为拆离前褶皱、拆离同期褶皱和拆离后褶皱;拆离作用同期的褶皱按时间早晚分为早期(a1)阶段、中期(a2)阶段、晚期(a3)阶段。不同阶段褶皱的野外形态、叶理与褶皱关系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态组构与结晶学组构的特征,为判断和恢复褶皱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佐证,揭示出拆离断层带褶皱是在纵弯压扁和顺层流变的共同作用下递进剪切变形的产物。在拆离作用过程中, a1阶段和a2阶段褶皱以纵弯、压扁褶皱作用为主,a3阶段褶皱以弯滑作用为主。褶皱作用记录了拆离断层一定温度范围内(主要集中在380~500 ℃)的变形特征,拆离作用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应变状态下。对金州拆离断层带而言,在区域NW-SE向伸展过程中,还伴随着NE-SW向微弱的收缩。 相似文献
95.
96.
97.
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IGBP中的研究热点——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分析了IGBP样带兴起的原因,在全球的分布以及各条样带的主要研究任务,特别对于美国俄勒冈样带(OTIER)和中国东北温带样带(NECT)作了详细的论述。美国OTTER项目的完成,表明即使是ROREST-BGC这样需要众多环境变量的机理性模型,其所需的大部分变量可以用遥感手段获得,从而为机理性模型斑块推向区域、保证其模拟精度,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提供了途径,对于以后的样带研究有良好的启发性。中国NECT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判定,空间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从NDVI推导参数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8.
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对太湖的碳循环模式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精细描述太湖藻华暴发-消退周期的溶解性有机质分子是了解太湖碳库动态变化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以太湖北部梅梁湾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表层水体为研究对象,解析藻华暴发-消退周期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和分子组成特征,进而理解浮游藻类异常增殖对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及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藻华暴发期浮游藻类生产力显著增加,使得表层水体的溶解性有机质从含量到分子组成均发生剧烈改变.含量上表现为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升高,分子组成上表现为CHO类化合物和以脂肪族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活性组分占比增加,特征化合物以相对高饱和度和高含氧的小质量数分子为主.而在藻华消退期,随着藻类有机质贡献的减少和有机质降解过程的持续进行,含量上表现为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降,分子组成上表现为CHOS、CHONS类化合物和富羧酸脂环类化合物等惰性分子占比增加,特征化合物以大质量数分子和相对低饱和度和低含氧的小质量数分子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组成在藻华暴发期受藻类有机质输入控制,在消退期受藻类有机质降解的影... 相似文献
99.
100.
在修改的Ohta_Okamoto数字签名方案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新的(t,n)门限签名方案。该方案具有可验证性和防止内部成员合谋攻击;而且验证者在验证群签名的有效性计算的复杂性与一般个人签名方案一样。该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大整数的因式分解,因此在计算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