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22篇 |
免费 | 3239篇 |
国内免费 | 46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32篇 |
大气科学 | 2421篇 |
地球物理 | 3288篇 |
地质学 | 9321篇 |
海洋学 | 2108篇 |
天文学 | 386篇 |
综合类 | 1596篇 |
自然地理 | 2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451篇 |
2022年 | 971篇 |
2021年 | 1109篇 |
2020年 | 927篇 |
2019年 | 980篇 |
2018年 | 1124篇 |
2017年 | 933篇 |
2016年 | 1028篇 |
2015年 | 1101篇 |
2014年 | 1143篇 |
2013年 | 1205篇 |
2012年 | 1295篇 |
2011年 | 1286篇 |
2010年 | 1252篇 |
2009年 | 1096篇 |
2008年 | 979篇 |
2007年 | 868篇 |
2006年 | 742篇 |
2005年 | 617篇 |
2004年 | 449篇 |
2003年 | 389篇 |
2002年 | 392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332篇 |
1999年 | 329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217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70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5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exposed by paleoearthquake trenches is the key material to the right cognition of fault activity and paleoearthquake. However, paleoearthquake trenching inevitably destroys active tectonic geomorphic evidence and trench exposures are usually difficult to reserve.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of recording the delicat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manually constructing photomosaics by image-editing software, is time-consuming and produces undesirable artificial distortions. Herein, we explored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rench orthophotomosaics and the 3D image model using the Image-based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applied it to the Liutiaohe trench across the Tianqiaogou-Huangyangchuan Fault, Gan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3D image modeling and orthophotomosaic, we firstly constructed the control points and scale bars on cleaned trench walls and collected photos of all sections of the trench with a digital camera in the field, and then reconstructed the 3D model of the trench through the Agisoft PhotoScan, an efficient image-based modeling software, and finally yielded the 3D image model of the trench and othophotomasaics of the trench expo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omated workflow can produce seamless, sub-millimeter-level high-resolution photomosaics more quickly, with precision in the centimeter range, and the 3D image model is of great help to identify strata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renches with much lower capital and labor costs and low expertise levels compared with LiDAR, meanwhile, the 3D archive benefits the share and communication and even allows future reinterpreting the site using new insights. 相似文献
112.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 & 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手,寻找出结构滞回耗能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方便求解出结构的滞回耗能,从而为该模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最后,例题分析证明本文的方法简便可行,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3.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革命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格局,遥感数据在土地覆盖监测、森林覆盖监测、草地覆盖监测以及湿地资源监测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信息时代,实现遥感数据存档、共享、资源开发利用是当前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时代遥感数据存档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遥感数据存档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应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4.
几种海洋微藻的无菌化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纯种培养对研究海洋微藻的营养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是必不可少的。迄今国内研究和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海洋微藻藻种基本上未经无菌化 ,不是纯种 ,这使得研究工作难以深入 ,是造成在上述领域研究中同国际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 ,无菌纯藻种的获得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微藻比细菌具有更强的抗生素耐受性的特点 ,以抗生素为工具排除微藻培养液中的细菌 ,成功获得了几种无菌海洋微藻纯藻种 ,并对除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1.1藻种来源及培养方法供除菌用藻种于1994年7月至1999月3月取自本所种质… 相似文献
115.
116.
Zhang Kaikai Mai Kangsen Xu Wei Zhou Huihui Liufu Zhiguo Zhang Yanjiao Peng Mo Ai Qinghui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2015,14(3):541-548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line (Pro), and Pro and hydroxyproline (Hyp) in combination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total... 相似文献
117.
Using geodetic GPS receivers to measure vegetation water cont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 Wan Kristine M. Larson Eric E. Small Clara C. Chew John J. Braun 《GPS Solutions》2015,19(2):237-248
118.
从储层宏观与微观非均质性入手,分别研究了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层内、层间、平面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区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到沉积构造、渗透率韵律以及夹层分布等的影响;从物性和隔层分布特征方面分析了层间非均质性特征,自下而上葡萄花油层非均质性呈现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非均质性较好。研究区主要发育正常粒间孔、缩小粒间孔和粒内溶蚀孔,整体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发育良好。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研究区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沉积微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主因素。最终对葡萄花油层主力小层进行储层评价,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面积和分布范围,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精确同位素地质测年结果表明,沂水岩群形成时代为2 760~2 700Ma,泰山岩群雁翎关岩组、柳杭岩组下亚组和孟家屯岩组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Ma,均属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上亚组、山草峪岩组形成时代为2 600~2 540Ma(被峄山岩套石英闪长岩和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侵入),济宁岩群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均属新太古代晚期。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芝罘群碎屑锆石U-Pb年龄(1 658±32)Ma、(1 792±43)Ma,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云台岩群花果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800~740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