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1篇 |
免费 | 489篇 |
国内免费 | 11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篇 |
大气科学 | 114篇 |
地球物理 | 403篇 |
地质学 | 2411篇 |
海洋学 | 453篇 |
天文学 | 127篇 |
综合类 | 328篇 |
自然地理 | 77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315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263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682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1937年 | 5篇 |
1934年 | 4篇 |
1933年 | 9篇 |
1928年 | 1篇 |
1927年 | 2篇 |
1926年 | 4篇 |
1924年 | 6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orthern Hemispheric“polar lows”,i.e.maritime,small,but fairly intense cyclonic systems have been studied formore than two decades.Recently researchers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wards the occurrence of polar lows and othersmall-scale cyclonic disturbances o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In this paper a short account of our present knowledgeof Northern Hemispheric polar lows will be given,followed by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eand occurrence of polar lows o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2.
针对自然界中孔隙水文地质层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与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实现的技术路线,提出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不规则六面体元的三维空间离散方法.该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规则六面体元中水文地质层类型的一元性,而且可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的自动提取功能,快速提取各个计算结点上空间位置坐标与各类计算参数,大大缩短水文地质模型空间离散与相关数据文件组织所需的时间,提高地下水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湘中南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机碳同位素示踪古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机碳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原理、研究对象、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认识到C~H键比C-O键有利于富集^12C,从而导致生物或有机碳δ^13C为极低的负值,使有机碳与无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碳同位素差异。光合作用类型的不同使植物分为C3,C4和CAM3种类群,并导致不同类群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C3植物δ^13C=-20‰~-32‰,平均-28‰,而C4植物δ^13C=-9‰~-17‰,平均-14‰。气候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使不同环境的植物类群特征不同,不仅造成植物组合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而且导致不同食性的动物牙齿等化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甚至相应的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因此生物链及其衍生物的碳同位素研究也就成为反演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气候环境的有效手段。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地质记录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类主要包括树轮等植物化石、牙齿等动物化石、煤等陆相沉积有机质、海相沉积有机质、土壤(前者的衍生物),这些研究对象分别适合于目的不同的环境研究,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发现有机碳同位素在研究重大生物灭绝事件、C4植物起源、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地外生命存在与否、矿产资源形成时的有机质作用等问题上将有重要作为。 相似文献
5.
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6.
7.
LIU Min HE HongLin YU GuiRui LUO YiQi SUN XiaoMin & WANG HuiMi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Gradu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9,(2)
We present an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ecological process parameters and CO2 flux components (Reco, NEE and gross ecosystem exchange (GEE)) derived from 3 years’ continuous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of CO2 fluxes at subtropical evergreen coniferous plantation, Qianyanzhou of ChinaFlux. Daily-differenc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andom error of CO2 fluxes measurements and bootstrapping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uncertainties of three CO2 flux components. In addition, we evaluated different ... 相似文献
8.
针对标准粒子滤波算法中存在的计算量大和粒子的权值退化的缺陷,将均值漂移算法和PF算法进行融合,设计基于均值漂移搜索算法的粒子滤波新算法。该算法仍遵从粒子滤波算法的计算框架,基本原理是利用MS算法对粒子的聚类作用,将均值漂移思想融合到粒子滤波算法的重要性采样过程中,对粒子集进行确定性搜索,使每个粒子收敛于局部最优值,这样粒子的状态表示更接近真实的状态分布,因此只需较少的粒子数便可达到未嵌入MS的使用大量粒子数的粒子滤波状态估计的性能,从而在缓解粒子的权值退化的同时提高粒子滤波算法的实时性。大量的数值试验和对GPS/DR组合导航数据处理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葛茂荣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0,15(4):91-97
本文根据连续网精度数字化分析的结数,建立了适用于大规模连续网优化的快速选择最优附加观测量的方法。借此,成功地将解析模拟法应用到较大规模连续网的优化设计和改进中。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