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艳 《四川地震》2019,(3):32-37
本文通过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大地电场资料分析,给出了农田灌溉、雷电、高压直流输电、铁丝网接地等几种常见自然因素引起的典型干扰曲线形态,以及河津、洪洞2次地震前的异常电信号图像特征,为今后观测数据处理、日常会商及异常跟踪分析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小静  毕青  付虹 《地震》2017,37(2):157-166
针对云南省地电场观测中常见的路灯漏电、 雷电及降雨3种典型干扰因素, 分别讨论了干扰变化的形态特征、 功率谱分析结果、 干扰产生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地电场地架设时的注意事项, 最后阐述了干扰识别的原理和依据, 得到以下认识: 路灯漏电引起的干扰变化以阶跃型周期变化为主要形态, 变化幅度主要受漏电产生的入地电流强度和土壤介质导电性能的影响; 雷电引起的干扰变化以典型的大幅畸变为主要形态, 主要与放电场强和雷区距离有关; 降雨引起的干扰变化以大幅上升或下降为主要形态, 持续过程与降雨量和电极自身性能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期间菏泽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台站工作人员通过对观测系统、外装置系统、电极、观测室用电线路巡检、测试和主备机对比观测等方式,查找干扰源,在排除地球物理场异常变化后,认为此次数据异常变化是由电极老化和电极引线与外线路接线处接触不良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黑龙江省7个大地电场观测台站的概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评估了大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效能,分析了大地电场观测的日变化特征和干扰因素以及大地电场的正常场和异常信息。结果表明,典型的干扰主要有降雨、共用电极和地磁暴,其中大磁暴干扰一般会出现在高频信号中并破坏正常的日变形态,其主要表现为多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信号。在观测系统和环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只有绥化台、德都台、肇东台、通河台、林甸台、望奎台的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有明显的日变化形态,其与地磁日变化形态相似,而密山台由于受到严重的干扰,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没有出现较好的日变形态。另外,笔者对一些可能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识别、提取昌黎地震台大地电场数字化观测资料不同频率信息的方法。结合实例,讨论小波分析方法在识别与分离不同频率信息、提取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小波变换是大地电场数字化观测资料分析处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4个地电场台站的观测资料全面分析判断,总结地电场干扰变化的可能因素;对"十五"新建的两个地电台站受到的干扰做出分析、判断;并结合台站实际观测环境,解决干扰源,对提高观测资料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找出观测过程中有关测量电极存在的故障现象,提出较为可行的检测方法及改进措施,对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武威南营地电场正常和异常情况的波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就2018年3月10日出现的数据异常状态,通过主、备用观测仪器的并行观测,固体不极化电极的更换以及观测线路的替换等方法,最终找出此次故障是由于测量外线路氧化虚接造成,按照规范进行了相关处理后,观测数据恢复了正常。此次故障排除过程,可以为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观测故障判定及排除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可靠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场E具有日变倍9(天)周期性和振幅|E|变化特征;4大地电场EW分量的极性变化.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有可能做为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前兆信息及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场E具有日变倍9(天)周期性和振幅|E|变化特征;4大地电场EW分量的极性变化.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有可能做为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前兆信息及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1.
2019年5月,昌黎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连续多日出现漏电干扰,依据地球物理异常核实工作要求,从观测系统、自然环境、地球物理场、场地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对多种因素逐一分析无果后,在测区附近做野外方向性实验重点排查,逐步缩小排查范围,最后发现在台站东偏南7°约3.78 km处,1家加工厂漏电作业,这导致地电场观测数据发生了畸变。  相似文献   

12.
收集整理大地电场观测的各类干扰及变化原因,通过详尽的调研和相关分析研究,提出其常规干扰变化的识别方法,以及为提高大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而采取的干扰抑制技术,并针对各类干扰源的机理,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大地电场观测技术,提高资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台站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必须快速发现并消除干扰源,以保障观测数据的正常输出。2019年5月17日—6月4日,昌黎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受不明原因干扰,观测数据产生畸变,与已知干扰类型数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见干扰源所致数据变化形态特征不同;按照干扰数据变化特征,假设干扰源与观测台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布设简易的野外观测点,成功定位本次观测干扰源。最终确认,昌黎台地电场干扰由位于台站东南方向的铁件铸造厂变压器电缆漏电所致。此次干扰源排查,可为同类地电台站观测数据干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取河北省6个地电台站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地电场静日和地电暴期间的波形变化,讨论地电暴期间不同台站之间急始脉冲和急始变幅差异性,认为:地下介质不均匀性造成地电暴急始脉冲相位不同;地电暴急始变幅差异与观测台址表层电阻率大小关系密切。应用最大熵谱方法提取频谱成分,发现地电暴日高频短周期成分更加丰富,优势周期约1.6 h。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洛阳地震台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升级改造,地电场观测系统短极距NS、NE测道数据出现大幅度阶跃变化,其中NS测道变化达-420 mV/km,NE测道变化达-290mV/km。通过走访调查地电场观测环境,巡检测试观测系统,并核实、分析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发现本次数据变化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应为电源防雷插排漏电及机柜内接地线未明确分类所导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分析嘉山地震台自2007年运行以来的大地电场观测资料,并对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分析部分干扰引起的电场变化的曲线特征,给出不同影响因素导致的曲线异常变化情况,为大地电场干扰排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应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地电场日变化规律和数据干扰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应城地电场日变形态表现为两峰一谷,日变幅约15—30 mV/km;②应城地电测区环境不稳定,降水及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显著;③高压直流及雷电干扰会造成地电场观测数据曲线出现台阶变化,而雷电干扰数据表现为恒定值;电磁暴会引起观测数据曲线发生振荡变化,日变幅甚至可达正常幅度的10倍;降雨会导致观测数据出现突跳和漂移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地电场数据干扰,剔除无效信息,更好地为湖北省地震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处理、分析榆树地震台自建台以来2 604天的地电场分钟值数据,结果表明;①该台地电场正常的日变化曲线形态呈现典型的双峰单谷变化;②地电场分钟值曲线峰谷极值时间与本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吻合;③地电场观测记录的短周期信号(小于1 h)受观测环境的影响较小;④在中强地震前,能够捕捉到明显的异常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为了正确鉴别震前异常信息,对临汾中心地震台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各种干扰因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磁暴时磁场变化率与地电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2003年10月29日、10月30日两个典型大磁暴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磁暴期间磁场变化率与地电场的关系,以及磁暴期间磁暴、磁场变化率及地电场的周期成分。结果表明,磁暴期间H分量变化率与地电场东向分量观测数据显著相关,并且周期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