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南地区东秦岭北坡变质岩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变质岩系时代的研究概况洛南地区东秦岭北坡的变质岩系,是指分布于陕西商丹断裂以北和洛南洛河南岸地区复杂变质岩地层组合。这套地层在洛南地区出露广泛,发育完整,1929年赵亚曾、黄汲清将其命名为“秦岭系”。他们认为,秦岭系连同分布于其南侧的“柞水系”分别与太古代的泰山  相似文献   

2.
穴余理 《山东地质》1997,13(2):32-43
近年来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发育于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变质岩系、为一套以变质变形的侵入体为主,其中含有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包体的变换杂岩。笔者等以通过区域对比,将这套变质岩系中的变质地层厘定为胶东岩群及荆山岩群。  相似文献   

3.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宫丽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2):169-173
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是辽宁地区古老变质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变质程度高于绿片岩相,局部可达麻粒岩相.通过研究辽宁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辽宁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元素原始浓集系数,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和地层单元元素的原始浓集模型.  相似文献   

5.
构造地层学是变质岩地区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质岩区,尤其是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地区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争论.同一地区的同一套岩系经常有不同的结论.尤其是地层厚度相差更为悬殊.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变质岩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习惯于用研究沉积岩的方法来研究变质岩.由于变质岩系中古生物化石贫乏;经历了不同程度变质作用(可能为多期的)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相似文献   

6.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岩群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国刚  邓必荣 《江西地质》1996,10(4):274-279
庐山地区发育的变质岩地层具有不同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征及复杂的接触关系,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对区内出露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及多期侵入岩体的成因众说纷纭。通过1:5万庐山图组及专题研究,发现了双桥山群底部变质复成分砾岩、首次在庐山地区划分出扬子陆壳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从而建立了星子岩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 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8.
杨子江  李咸阳 《地质通报》2006,25(1):118-123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 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0.
甘肃走廊南山朱龙关群的时代及其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肃走廊南山朱龙关群是一套以发育大量基性火山岩为特征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分布于托来山北坡刘口峡山至热水大坂一带以及朱龙关河北侧小柳沟和古浪峡等地。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内地层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沙龙地区和北过龙至金龙河地区出露的一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石应划归来龙关群,并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测定了该地层中火山岩的成岩时代,首次较确切地给出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朱龙关群的时空分布。同时根据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朱龙关群火山岩的成岩大地构造背景为陆内裂谷。  相似文献   

11.
周鸿勳 《岩矿测试》1983,(3):197-205
北京密云地区太古界变质岩系以其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变质作用的特征曾引起多方面的注意,许多地质工作者先后进行过大量工作,但对矿物学的系统研究却比较缺乏。笔者在密云水库东部及南部的小槽、芦头、半截峪等矿区对含铁岩系的辉石、石榴石及磁铁矿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进而探讨铁矿成因及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 本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密怀隆起的东部。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密云群沙厂组及大槽组。半截峪铁矿及蔡家洼铁矿赋存于沙厂组地层中,小槽、芦头铁矿及大槽铁矿赋存于大槽组地层中。震旦亚界长城系及部子蓟县系分布于本区的东部及南部。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2.
一、地层倾斜对岩心钻探钻孔弯曲的影响在采用岩心钻探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中,无论在煤田、金属矿区、非金属矿区或者在作水文工程地质钻探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各种倾角不同以及硬度不等的地层。特别是在某些古老的变质岩区域(经过区域变质或动力变质),由于地层经过了强烈的造山作用和变质作用,岩层的倾角往往变的很陡,从几十度以至垂直的现象,同时岩层形成片理发育和软硬不均的互层。像我国山西高原和祁连山地槽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出露的地区,这种现象都很典型,常见的岩层是各  相似文献   

13.
许多变质岩地区,黑云母在不同变质相中广泛分布,对它们进行详细的矿物学研穷,特别是对其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对于确定变质岩系形成条件是有重要意义的。许多作者已研究过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变化与变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测区变质岩系分布面积416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自下而上为迪口组、龙北溪组、大岭组,总厚11501米。麻源组和吴挡组未在区内出露。本文在综合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测区的变质岩系的构造和地层层序作一初步分析。在沉积岩区,通常是根据地层资料去控制构造。但在变质岩区,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和成熟的地层层序资料,不可能这样做,相反,只有在查明区域大构造的情况下,才能基本查明地层层序。“查明变质杂岩之间的空间构造相互关系已成为确定变质岩层原来层  相似文献   

15.
在藏北丁固地区,变质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区域变质岩,少量接触变质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及动力变质岩。变质类型、变质岩相及变质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等,受地层时代、原岩性质、地质构造及中酸性侵入岩体等多重因素控制。本文初步建立其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陕西陇宝西山为大面积中生代关山—牛头山花岗岩占据,残留的地层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望吴地区指望家坡—吴家坡一带约百余 km~2 的变质火山—沉积岩分布区。通过1977—1978年的工作,初步肯定该区存在一套变质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现总结成文,错误之处,敬请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陇宝西山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一套变质沉积—火山岩系,由下部碳酸盐岩组(Pz_1~a)、碎屑岩组(Pz_1~b)和上部变质火山—沉积岩组(Pz_1~c)组成。盖层为白垩系(K)、第三系(N)砂砾岩。构造单元属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延部分。变质火山—沉积岩组(Pz_1~c)广泛分布于望吴地区、陈家庙—  相似文献   

17.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岩性复杂,浅变质岩系与深变质岩系混杂,缺乏填图标志。在1/5万区调中,首次对云开地区的变质基底采用岩性段填图。根据岩性组合、特殊岩性段、空间展布、接触关系等特征,将云开岩群划分为第一岩组、第二岩组、第三岩组、山坪岩组及第四岩组5个组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认为云开岩群与天堂山岩群为同一套地层。山坪岩组岩性以硅质岩为主,厚10~30m,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开地区,为云开岩群第三岩组与第四岩组之间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18.
闽北地区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其中铅、锌为区内优势矿种,广泛分布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以前震旦纪龙北溪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中最为多见。其成矿特征可分为热液型铅锌矿床、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及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矿床。其形成受地层、岩浆、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制较为明显,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中的绿片岩、压扭性断裂及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应是本区铅锌矿床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蛇绿岩发育地区产出有高温和高压变质岩。高温变质岩包括多种角岩、透辉石岩和黄长石大理岩,高压变质岩包括文石硬玉蓝片岩、硬柱石片状大理岩和红帘石硬绿泥石片岩。这两类变质岩仅见于元古界地层内,空间分布上仅与本区蛇绿岩有关。在大陆边缘蛇绿岩发育期间,有过一种岩浆作用——热变质作用,高压变质作用叠加在高温变质作用之上,暗示 了高温变质岩与该蛇绿岩发育的洋盆早期拉张阶段的岩浆作用相对应,高压变质岩则与洋盆晚期闭合阶段的构造作用相对应,我们称这种机制为“重变质作用”,与都城秋穗的“对变质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围绕斋江穹窿北缘分布着一套浅变质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上元古界。笔者等在这套浅变质岩层中新发现了变质复成分砾岩、变质石英砂岩等岩层组合,通过区域对比,这套岩性组合与滇东南屏边—蒙自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的特征一致。因此将马关—麻栗坡地区寒武纪地层划归为扬子地层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