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地震活动周期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杜兴信 《地震》1997,17(3):257-264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华北、中国大陆和陕西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动态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既存在比较稳定的周期,也有一定时变性,如华北近500a来存在比较稳定的300a周期和60a左右周期,陕西近20a来存在比较稳定的2 ̄3a周期,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在1910 ̄1980年普遍存在30a左右周期,但在1980年后变为20a左右周期,小波分析揭示的地震活动周期时变性,一方面提示在依据周期规律外推  相似文献   

2.
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方琦  张春芝 《中国地震》1995,11(4):341-350
本文在对比分析大华北地区第3,4活动期地震时序分布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集的概念。分析认为:这两个活动期在总的时序结构上存在期、集、幕3个层次的相似和对应关系;每个活动期都由前后两个彼此联系密切、又相对完整、演化过程类似的地震活动集组成;两活动期的前集进程一致,但第4活动期的后集要明显比第3活动期的进程快。文中指出,研究区第3,4活动期总的地震空间分布呈一个椭圆环形带,其中第4活动期的环带偏东  相似文献   

3.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和研究了 1 97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新疆地区 30年来的地震活动情况。结果表明 ,新疆地震活动存在比较稳定的 1 0年左右活动周期 ,并存在 5年和 1 7年左右的不稳定的准活动周期 ,也就是说新疆地区地震活动既存在比较稳定的优势周期 ,也存在一定的时变性。根据 MS≥ 4.7地震时间序列的连续小波变换结果可推测 ,2 0 0 2— 2 0 0 5年新疆地区地震活动相对偏弱 ,中、强地震的发生次数偏少 ,有可能发生 5级或 6级地震 ,而到 2 0 0 6— 2 0 0 7年新疆有可能再次发生 7级左右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者应用Morlet小波对近年来华北地区几个引人注目地震所在区的地震能量序列进行了动态周期分析,发现地震活动既有长期较稳定的活动周期,也存在有一定时限的短期活动周期。另外用动态优势周期对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地震都发生在“特征值”高值附近。  相似文献   

5.
1 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2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863次,其中M_L<2.0级地震1606次,2.0—2.9级231次,3.0—3.9级15次,M_L≥4.0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宁河(39°17′N,117°56′E)M_L≥4.9级,河北省M_L≥3.0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华北地区1978—2011年289个台站记录到的24753个地震事件, 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重定位, 获得了20512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 平均定位误差在EW、 NS、 UD方向分别为0.54 km, 0.57 km和0.57 km。 相比于初始结果和绝对定位结果, 双差定位结果在平面上分布更集中, 沿断裂分布特征更加明显, 震源深度也更加合理。 通过剖面分析, 张北地震带、 唐山地震带、 邢台地震带均为高倾角断裂, 南部剖面6震源深度分布有随时间变浅的趋势。 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使用的时间较长, 地震数量较大, 得到了更加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21日至10月20日,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组显著地震活动。通过该组显著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华北地区这一轮地震应力场的“聚”“散”过程,讨论了华北块体北缘地震带及与之紧邻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震区未来的活动趋势,所得认识对今后该区的震情动态跟踪监视、趋势估计乃至地震短期预测判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时间尺度分析了华北地区1480-2009年M≥5.0和1970~2009年M≥4.0地震的贝尼奥夫应变数据,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表明:目前华北地区从1480年以来的M≥5.0地震活动刚过活跃期,处于应力积累阶段,而1970年以来M≥4.0地震存在7年左右的活动周期,目前正在进入4级以上地震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9.
引言华北地区是中国东部强震活动的主要地区 ,同时又是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的地区。对研究该区地震活动时空演变特征提供了完整翔实的资料。前人研究表明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和间歇性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平静区和丛集区以及地震空段。我们以这些基本观点 ,讨论华北地区地震时空基本特征 ,进而研究强震活动的危险背景。我们以 3 0°~ 4 0°N,1 1 4°~ 1 2 3°E为研究区 ,历史地震选用中国地震简目为基础资料 ,震级下限 M≥ 6;近代地震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1 华北…  相似文献   

10.
11.
Morlet小波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良好的局部性,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析和局部特性研究常用的小波变换方法。本文运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云南省大理市下关水化站1990~2013年期间水氡、水汞、流量、气压和固体CO2月均值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并与同时期大理市附近50km以内ML2.0~2.9、100km以内ML3.0~3.9、200km以内ML4.0~4.9和600km以内MS≥5.0地震活动月频度的Morlet小波变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计算了5项前兆资料月均值与4个震级范围地震活动月频度的小波平方模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中国地区地震活动度S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地震带的中长地震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从华北第3、4地震活动期的对比、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参与以及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出山西地震带目前所处的活动阶段,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3要素作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晓健  刘蒲雄 《地震》2000,20(3):43-47
利用应变释放曲线的加速上升作为异常增强的标志和地震预报的中期指标,对华北地区做应变释放曲线的空间扫描,并对此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预报效果,文中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其预报规则。  相似文献   

15.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16.
SimulationoftheactiveandquietperiodsofseismicityZHONG-XMNHUANG(黄忠贤)(InstituteofCrustalDynamics,StateSeismologicalBureau,Beiji...  相似文献   

17.
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中光滑函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伟进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12,34(2):244-256
使用Frankel提出的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选择华南、华北、川滇3个地区的地震记录,比较分析了高斯、幂律和地震分形分布光滑函数3种光滑函数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交叉验证法可以为高斯光滑函数选取合适的相关距离c值,光滑得到的地震活动性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根据活动性模型计算得出的峰值加速度(PGA)分布也符合人们对研究区域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幂律光滑函数适用于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区,且具有容易求取光滑参数的优点.光滑程度较低的幂律光滑函数不适用于地震活动性弱的地区,在该类地区应选择光滑程度较高的高斯光滑函数.地震分形分布光滑函数不适用于地震活动较强且地震活动强度差异较大的地区,其容易过分高估高震级地震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而忽略了低震级地震对地震危险性的贡献.但对于地震活动较弱且地震活动强度差异较小的地区,可使用地震分形分布光滑函数,且同样具有容易求取光滑参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 多年来的大地垂直形变资料, 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资料, 初步分析归纳了大地形变时空分布与地震群体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之川滇菱形块体形变场中期动态演化图象与b 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图象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研究了形变场动态演化所揭示的区域现今构造运动的时空差异与反映地壳介质结构特性的b 值的时空分布变化、强震前后地震非均匀度值分布变化以及地震空区等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震前区域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的时空分布均具有一定的非均匀特征, 二者所反映的大区域应力场变化与介质结构的不均匀导致的强烈差异运动产生的应变能积累是强震孕育的主要原因。得出了一些利用大地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图象相结合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19.
A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incorporating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hypocentral locations in the formulation of probabilistic models of the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s of the activity of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s, as well as of the resulting seismic hazard functions at sites in their vicinity. For this purpose, a bayesian framework of analysis is adopted, where the probabilistic models considered are assumed to have known forms and uncertain paramete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tter being the result of an a priori assessment and its updating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direct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ctual hypocentral locations and the reported data. This uncertainty is incorporat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of the parameters to be estimated for a given sample of recorded loc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illustration, the method proposed is applied to the modelling of the seismic sources near a site close to the southern coast of Mexico. The results of two alternate algorithm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location uncertainti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arising from neglecting those uncertainties. One of them makes use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hile the other is based on a closed-form analytical integration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some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For the particular case studied, accounting for location uncertainties gives place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robabilistic models of the seismic sources. Deviations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can be ascrib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mathematical and/or numerical tools used in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 resulting variability of the seismic hazard at the site of interest is less pronounced than that affecting the estimates of activity of individual seismic sources.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Lots of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the seismicity is irregular in the space and unsteady on the time. The former behaves as that the earthquakes usually are distributed in bands or zones, the latter behaves as that the seismicity has the active and placid alternant stages (high and low). Analyzing the seismicity of Chinese mainland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dicates different distributing pictures in space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strain releasin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