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这是最近两周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热词。3月16日到22日,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参会人员达2.5万人,涵盖了13个国际机构和组织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论坛的主题是“架起沟通水资源问题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3.
4.
生油层、储油层和盖油层的存在、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于油气藏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生油层是主要的。生油层形成的条件为:第一,要有大的水体,即,有大型盆地或大型凹陷区;第二,这个水体需要在一定时期封闭,处于还原环境,以使大量生油母质得以保存并进行厌氧细菌的发酵及化学作用;第三,生油盆地应具有持续的大幅度的沉降及快速堆积。从我国一些生油盆地的生油层位来看,其堆积速度都是相当大的(表1)。大幅度的沉降和快速堆积,不仅提供了巨大的生油岩体积,而且使有机质在上覆沉积岩的厚度及荷重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温度(主要条件)和压力,导致了生油母质的热裂化反应而得烃类。本文第一作者早已指出,深的内陆凹陷、海陆交替相的泻湖盆地以及滨海古河口三角洲是生物大量繁殖并成为油源的地区;而沉积环境的快速和突然变化以及适当的地温梯度和压力是生物大量死亡和快速埋藏并向油气转化的主要条件。所以,我们勘探油气藏必须首先确定生油凹陷,恢复原生古盆地面貌。“定凹”就是这样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应用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优选煤田勘探的基本网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未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聚焦“三港三网”。即空港、海港、信息港和面向全国的铁路网、公路网和水路网。 相似文献
7.
8.
9.
《矿物学报》2017,(6)
近年来,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商业名称为"红碧石"的玉石,因其外观,特别是红色的体色与南红相近,常被作为南红的仿制品进行出售。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红碧石"样品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碧石"整体呈现弱-中等玻璃光泽,折射率范围为1.53~1.54,摩氏硬度为6~7,与石英质玉石基本一致。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的测试结果表明:"红碧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次要矿物为赤铁矿和钙铁榴石。近红外光谱中5166~5200 cm~(-1)和4322 cm~(-1)附近的吸收指示了其中分子水及-OH的存在。对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进行一阶求导分析,"红碧石"样品均显示576 nm处赤铁矿的主峰,表明"红碧石"为赤铁矿致色。 相似文献
10.
草莓红“绿柱石”的晶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 能谱仪(SEM EDS)、电子探针(EPMA)、高分辨等离子质谱仪(HR ICP MS)和X 射线单晶衍射仪等方法,对一种新的含高铯矿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成分、结构和光学特征等均异于常见的含Cs绿柱石(Morganite)。它是一种含高铯属三方晶系的、新发现的宝石矿物,称此宝石矿物为草莓红绿柱石(Rasp berryBeryl)。晶体化学式为:(Cs0 627Na0 095K0 041Rb0 031Ca0 028)0 822(Be2 099Li0 869)2 968(Al1 964Fe0 010)1 974Si6 040O18。晶胞参数a=1 59735nm,c=2 78444nm,α=β=90°,γ=120°,V=6 15274nm3。折射率No=1 615~1 616,Ne=1 607±,双折射率为0 008~0 009,S G 为3 00~3 10。 相似文献
11.
何兴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3)
二汽地区广泛分布有“红粘土”。由于大量挖土填方,导致了一些滑坡,致使遭到了一些损失。 根据二汽地区建设的实践,对“红粘土”的分布规律、性质、特征及其对建筑物的破坏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今后大规模建设中,引起重视。 一、“红粘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红粘土”一般分布在山梁坡脚及丘陵。在“红粘土”的底部往往夹有薄层卵(碎)石层,其厚度几 相似文献
12.
我队59年8月在李宗凡山地工作组试验了槽探“土中爆破”,全月槽井探共出勤399工班,完成槽探5004米3、浅井90.6米,大大提高了效率。其技术经济效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3.
14.
红锑即养化锑,土人因其表面多显红棕色,故统名之曰‘红锑’此种红棕色,实为由铁质渲染而成。此矿在桂省西部左江流域之分布甚广,计有田东、田阳、天保、靖西,镇结、向都、万罔、平治、万承、龙茗、养利等县,其年产量之最高数字,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有这样奇怪的城市吗?这个问题可以举出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城做例子来回答,那里不久以前已用天然热水来取暖,日本、新西兰岛和匈牙利也有个别企业和住宅利用地热供保暖之用。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地下热水来使苏联暖气化呢?这个问题正在下面这些地方进行研究:莫斯科苏联建筑研究院建筑技术研究所热力学试验室,格罗兹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