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1.
广东揭西河谷地貌与风化层特征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0,20(4):331-336
在对广东省揭西县若干河谷地貌与相应的风化层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河谷发育的可能模式;对照河谷地貌与沉积-风化作用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广东省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认为当地所观察到的近代-现代河床中的穴状微地貌不大可能是二三百万年前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而可能应归结于山区河流作用下形成的正常河成“壶穴”。至于是否存在末次冰期盛冰阶时期的冰川遗迹和冰臼则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南国冰臼群的确定,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前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根据我国2~2.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的对比,冰臼群历经2~3百万年的沧桑,完全可以保存至今。以南国遗植物、更新世动植物群化石,和试图在冰臼中及砾石表面发现“针头鼠尾”状擦痕的存在,来佐证“广东第四纪汉有冰川发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与"冰臼论"再商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交替的结果,宽谷(或U形谷)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化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  相似文献   
5.
关于冰臼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0,20(2):156-161
关于冰臼的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包括冰臼三种生成模式:冰川压融水--水刀切割模式、水应力集中一点模式、滴水穿石模式等,以及冰臼能保存至今的三论:花岗岩抗蚀论,与旧石器比较论,冰碛物覆盖论。文中认为争流漩涡模式和瀑布模式是壶穴、冰臼生成的模式;揭西石肝溪所谓平缓基岩冰床,其实是该V形谷底宽10 ̄30m的花岗岩边滩,河床中所谓冰川漂跞,其实中山洪和块体运动带来的本流域大漂石,所为漂砾碛及石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