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境污染物萘、蒽、菲、芘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选取香港米埔红树林淤泥富集微生物,研究红树林微生物对PAHs的好氧降解。试验观察到,、蒽、菲、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多底物培养液中的菌群浓度明显高于单底物系统。多次连续转接使培养液中的细菌生长能力增强。初始底物浓度可影响细菌生长速率,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细菌生长。从分离得到的降解菌中选取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 WⅡ和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TⅡ进行单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豚鼠气单胞菌WⅡ能够高效降解4种底物,而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高效降解、蒽和芘3种底物。另外还发现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明显降低水中菲的挥发速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东北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污染,筛选出了AcinetobacterPseudomonas菌属的高效降解菌群。该菌群对的耐受性较高,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够自动调节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性。不同pH值、初始浓度、温度和菌接种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适菌群生长的pH范围为7.08.0;降解效率和速率在1.005.00 mg/L范围内与其初始浓度成正比;在1030 ℃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降解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Guass、GuassAmp、LogNomal、Poisson和Pulse数学模型对的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其降解速率更符合GuassAmp模型。通过将降解动力学模型中的常数与影响因素相关联,推导出了拟合度较高的多因素影响下的降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BS-4是从油田中分离出来的一株能高效降解有机物的菌株。当的初始浓度为100mg时,该菌株在pH为8.0,温度为40℃下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作用69h能降解50%以上的。通过HBS-4菌株降解的动力学研究,在Williams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HBS-4作用的四组分动力学模型,并用此模型解释菌株HBS-4在降解的过程中,葡萄糖含量、菌液浓度、pH、Eh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水溶性显色剂 2 - ( 2 ,3,5 -三氮唑偶氮 ) - 1 ,8-二羟基 - 3,6-二磺酸与钴的显色反应及应用 ,建立了测定钴的新方法。在 pH 9.9的Na2 B4O7 NaOH缓冲液中该试剂与钴形成 1∶1蓝色稳定络合物 ,λmax为 5 88.8nm ,Co的质量浓度在 0~ 1 .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46× 1 0 4 L·mol- 1 ·cm- 1 。所拟方法用于环境水样及维生素B1 2 注射液中的微量钴测定 ,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 ,5次测定的RSD <1 %。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作用对烷基萘异构体分布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受到溢油污染的海滩上采集不同时间序列的石油样品,对芳烃组分烷基中的三甲基和四甲基各异构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响应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揭示,三甲基比四甲基更易被生物降解,其中1,2,7-三甲基、2,3,6-三甲基、2,3,6,7-四甲基、1,2,3,7-四甲基和1,3,5,7-四甲基等异构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降解效率,与最近 Ostojié等利用理论模型计算所给出的降解序列十分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烷基在表生环境中的降解主要受控于异构体环上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研究结果对于表生环境中系物类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β分子筛为前驱体,水玻璃和硫酸铝为外加硅铝源,采用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水热晶化合成MCM-41/β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并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和Py-IR等对复合分子筛进行表征,以十氢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复合样品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β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中存在MCM-41分子筛六方介孔结构和β分子筛微孔结构,对十氢具有较强的催化反应活性,催化裂解转化率为93.16%.  相似文献   
7.
及烷基是原油和沉积有机质的重要组成。目前对于烷基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随有机质成熟作用加深的演变特征鲜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松辽盆地杜601井嫩一段低熟黑色泥岩进行热压模拟生烃实验,采用两步柱色谱层析技术分离烷基化合物使其达到稳定碳同位素的在线准确测定,从而厘定有机质不同成熟阶段烷基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布面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模拟实验温度点排出的一甲基(MNs)和二甲基(DMNs)各异构体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别介于–29.5‰~–29.3‰和–30.9‰~–30.5‰之间,这可能与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非均一性裂解有关;三甲基(TMNs)各异构体之间稳定碳同位素值差异较大,介于–36.8‰~–31.1‰之间,这可能与生源效应有关;其中,1,2,5-TMN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介于–36.8‰~–35.6‰之间,可能是细菌来源的藿类化合物降解及其芳构化的产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热演化作用的加深,烷基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介于0.8‰~1.4‰之间,基本在仪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反映成熟作用所导致的烷基单体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分馏较小。因此,烷基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可以成为油-源和油-油对比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原油中萘系物柱色谱快速分离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了一种易于操作、经济成本低的原油中系物的快速分离技术.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使原油中系物组分得到完整的分离,解决了总芳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中由于共溢出现象严重导致的多取代甲基参数难以准确获取问题,并为系物单分子碳同位素的正确测试奠定了基础.该方法用量少,分离精度高,不仅适用于原油样品,同样适用于其他沉积物有机质样品.作为一个应用实例,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典型原油烷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何秋玲  蔡苗 《矿物岩石》1995,15(2):90-92
本文研究了微晶吸附Pb(Ⅱ)—5—Br—PADAP显色新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沉定分离洗涤后溶解于丙酮,在波长560nm处测定其吸收光度。在5ml丙酮溶液中铅含量p(Pb)/( μg·ml ̄-1)在0—5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现在尔吸光系数为5.6×l0 ̄4L·mol ̄1·cm ̄-1。方法用于水中痕量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贵金属同2-巯基苯并噻唑(MBT)定量反应时的温度差异,在常温下采用MBT为Ag、Au和Pd的沉淀剂并藉微晶素共沉淀法富集痕量Ag、Au和Pd,使之与Pt、Rh及贱金属分离。固相富集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试验了定量共沉淀的最佳条件,方法用标样分析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