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引言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需要 随着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自然温室效应不断增强,这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气候变化的特征、程度和时限是不可确定的,但一种主要的气候变化是可预测的,即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图1中的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火山尘和太阳辐射输出,全球平均气温逐渐增加且很有可能已超出气候自然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学慧  李君泉 《地理科学》1995,15(2):163-169
  相似文献   
3.
某些痕量气体如CO2、CH4、N2O和CFCs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气中这些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es)的浓度增加,很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因而,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温控气体的排放以及现在国际上讨论的如何达到最适宜的温度气体排放限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期,世界顶尖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专家在呼吁政府削减财政开销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指出对于气候变化的不作为所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运输33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我国至今尚无铁路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报道.文章基于我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 1975~2007年我国铁路机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CO2和N2O)总排放量逐年降低,由1975年的4278×104t CO2当量降至2007年的3844×104t CO2当量,总降幅达10%,年均减排14×104t CO2当量.其中,CO2年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75年的4246×104t降至2007年的3645×104t,总降幅达14%,年均减排18.8×104t; N2O年排放量快速增长,由1975年的1088t增至2007年的6681t,年均增加175t,达16%.由于我国铁路蒸汽机车承担的牵引工作量越来越少,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逐年降低,1975~2001年年均减少155×104t CO2当量,降幅达3.7%.2002年以后,蒸汽机车基本上从运输领域中被全部淘汰,无温室气体排放.1975~2007年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排放比重越来越大,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逐年上升,内燃机车年均增加54×104t CO2当量,电力机车间接排放量年均增长62×104t CO2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值由1975年的8.23kg降至2007年的1.34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降幅达84%,年均降低0.22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其中,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蒸汽机车的温室气体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51kg,1.68kg和8.74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大规模淘汰排放强度大的蒸汽机车,同时大量运用排放强度低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使得我国铁路机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这为减少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化石燃料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可以说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理想的节能减排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6.
7.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与全球人为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也称为净零排放 [1].《巴黎协定》第四条提出采取减排增汇措施以实现21世纪后半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汇的清除量达到平衡 [2].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将其转化为战略和行动,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承诺,并明确了碳中和时间表.2020年9月第7...  相似文献   
8.
A coupled chemical/dynamical model (SOCOL-SOlar Climate Ozone Links)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future enhanced CO and NOx emissions over eastern China on regional chemistry and climat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CO and NOx emission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gional chemistry, including NOx, CO, O3, and OH concentrations. During winter, the CO concentration is uniformly increase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y about 10 ppbv. During summer, the increase of CO has a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e change in O3, concentrations near eastern China has both strong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During winter, the surface O3,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by about 2 ppbv, while during summer they increase by about 2 ppbv in eastern China. The changes of CO, NOx, and O3, induce important impacts on OH concentrations. The changes in chemistry, especially O3, induce important effects on regional climate.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during winte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air pressure increases in central-eastern China.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roduce decreases in vertical velocity. We should mention that the model resolution is coarse, and the calculated concentrations are generally underestimated when they are compared to measured results. However, because this model is a coupled dynamical/chemical model, it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insights regarding the climate impacts due to changes in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相似文献   
9.
车忠坤 《地下水》2019,(3):50-51,93
灰色系统理论的动态预测模型表现出预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所需原始数据少等优点。以大连市为例,通过模型的残差修正和理论分析,构建大连市城市需水量与废水排放量分析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利用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法对城市需水量和废水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可知:大连市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用水量预测值为286.85 m^3/万元,城市需水量预测相对误差在-0.28%~0.26%范围;大连市201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结果显示为8.85亿t,评价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差0.86亿t,相对误差为0.9%,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郑仙蓉 《地球》2014,(1):52-55
中国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季节性燃煤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剧增,造成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北方地区常见的雾霾天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但是不断出台的环保新政和日趋严厉的治理措施,无疑将使整个环保产业及其相关公司迎来“黄金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