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由于世界金属价格的下跌、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规定的繁琐条文以及对结核采矿可行性过于乐观的设想 ,使得勘探深海锰结核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随后注意力又集中到海山的富钴锰结壳上。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人们寄希望于一些长期的计划以确立深海锰结核采矿的可行性。这些计划则需本国政府的大力资助。近年来海底热液矿物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自1 983年以来 ,一些学者就对离散板块边缘的海底热液矿物资源潜力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其中对红海中部亚特兰蒂斯二号深海海底的沉积物矿产进行过有关其商业潜力的最详细评价。该矿床是迄今已知海洋规…  相似文献   
2.
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兵  王义华  王淑云  崔鹏 《岩土力学》2004,25(Z2):598-600
本文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堆积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表明,扬子地块基底有着和华北地块很不相同的早期演变历史。这意味着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才拼合在一起。Nd、Sr同位素研究还表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会聚在泥盆纪以前就已经在进行中,它是通过位於两地块之间的古秦岭海洋壳俯冲消亡在华北地块之下实现;华北和扬子两陆块最终相碰撞至少发生在二叠纪以前。  相似文献   
4.
5.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性左行走滑构造为特征,东-西大滩段是由220Ma形成的EW向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两则伴生的挤压褶皱断裂带组成,韧性变形持续至20Ma,之后表现为脆性左行走滑构造再活动。因此,东昆仑南缘大型会聚带是一条由东段的“收缩挤压”为主向西段的“转换挤压”逐渐过度的特殊复杂的构造带,它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往NE方向斜向俯冲于东昆仑地体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6.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沟-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的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同时,与岛弧有关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和弧后贫地成为造山带板块会聚边缘特征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利用Argo剖面数据和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西太平洋夏季在热带海区(I型)、亚热带南部海区(II型)和亚热带北部海区(III型)三类典型声速环境下的会聚区特性。声场计算结果表明,声速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及声源深度的变化对会聚区声场特性有明显影响。当声源深度为20m时,热带海区会聚区距离较远,第一会聚区约为65km,超出亚热带海区约5km;当声源深度为200m时,亚热带北部海区会聚区距离较远,第一会聚区约为60km,亚热带南部海区、热带海区依次递减约5km。I型和III型剖面在特定的声源深度条件下出现波导型声场,当声源位于表层时热带海区产生表面波导,当声源位于次表层时亚热带北部海区产生次表层波导,对于1kHz的声波,波导深度范围内的传播损失比波导深度以外高出10~20dB。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获取冈底斯成矿带泽当矿田冲木达铜金矿床条带状层矽卡岩型矿石浸染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40.3±5.6Ma的基础上,新获该矿田内另外两组ReOs法等时线年龄:明则隐伏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30.26±0.69Ma;努日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中与后期石英闪长玢岩体(E3δo)叠加改造成矿有关的斑点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23.62±0.97Ma。以走滑型陆缘成矿新认识为出发点,总结了冈底斯成矿带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的类型特征和时空分布: ①斑岩型矿床和层矽卡岩矿床是区带内已知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②早期(68~38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会聚走滑阶段一、二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晚期(30~13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离散走滑阶段三、四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③斑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推闭型转换断裂构造,层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拉分型转换断裂构造;④区域走滑转换成矿构造应力场具逆时针旋转特征,显示68~13Ma间印度大陆相对亚洲大陆朝NEE作斜向对接作用,走滑主应力场被伸展主应力场替代时间以13~8Ma南北向碰撞裂谷的形成活动为标志。提出“沿边找钼找钨、沿走滑转换构造带找铜金多金属矿,主攻斑岩层矽卡岩复合型富大矿”等今后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应用BELLHOP模式,对声速剖面的声跃层结构变化引起会聚区偏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速垂直结构的变化可导致会聚区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跃层强度增加0.01 s-1将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1.5~2.0km;跃层厚度增大50m将使会聚区向靠近声源方向偏移0.3~0.5km;跃层位置加深100m将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0.5~1.0km。在跃层的三个特征量中,跃层强度起主导作用。跃层强度变化引起的声线在海洋次表层的偏折差异,进而导致进入深海等温层的入射角差异,是使会聚区发生偏移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深海会聚区目标及其运动态势难以判断的问题,在研究会聚区形成条件和其声场传播规律以及波导不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深海环境不同位置的声强距离-频率分布图中的干涉条纹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深海会聚区存在与其他区域不同的干涉条纹特征,其对应的波导不变量?值为负。本文提出了利用会聚区特有的干涉条纹特征,对会聚区目标及其运动态势进行初步判断的方法,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表明,判断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