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6篇
海洋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台风"碧利斯"的结构与江西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利用T213资料、自动气象站加密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研究分析了0604号台风“碧利斯“的环流背景、移动路径、内部结构和外围暴雨的分布特征,并将其与0505号台风“海棠“、0513号台风“泰利“、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与台风环流场、热力场的不对称有关,并不一定总是集中在环流中心附近.无论是对称结构,还是非对称结构,降水中心都与强对流云带位置相对应.“碧利斯“先西北行后向西折的路径,主要是受强大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并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东侧、南侧的积云对流较为旺盛,降水主要集中在移动路径的第三象限;850 hPa台风环流场表现为南部环流强盛,南海季风为西南急流的稳定维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局地地形激发深厚的上升运动,进而产生庐山和赣南南部山区的大暴雨天气;垂直运动、散度、涡度、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等各物理量场,均与外围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碧利斯”造成异常暴雨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登陆减弱成的低压进入广西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中低层低压环流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为降水云团不断发生和发展提供“燃料”;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异常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碧利斯"(2006)台风低压暴雨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ECP 1°×1°的6h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对2006年7月16~19日“碧利斯”(2006)台风低压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对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加强均在模拟结果中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4.
对流层中上层干空气对“碧利斯”台风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6年7月14—15日的NECP/NCAR全球1°×1°再分析、站点降水和探空资料,研究了对流层中上层干空气对“碧利斯”台风造成的湖南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中上层500~200hPa有大片相对湿度低的干区,暴雨发生后干区减弱消失。干区与不稳定能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受东风气流影响,干区向偏西方向移动;较强的水汽垂直输送也有利于暴雨发生前雨区上空干空气的减弱。敏感性试验证明对流层中上层干空气对不稳定能量有一定的积累作用;在增强干空气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干空气的减弱对降水量的减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广东韶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17日因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湘东南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碧利斯”回波经历了初始发展、螺旋带状、弥合、减弱消失阶段,其路径经历了自东北向西南进入、绕雷达站旋转、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出三个阶段:“列车效应”是造成该特大暴雨的主要回波特征。多普勒速度图上,“逆风区”存在时间较短,对流层中层不连续中小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谱宽图上,“碧利斯”在低层具有较大的谱宽值;在强回波带上,中层十分均匀,表明“碧利斯”过程低层由于受地形磨擦作用湍流活动很强,中层平稳的大风急流也是过程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地表干湿分布特征及其与农业干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治国  陈惠 《气象科技》2008,36(1):82-86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华南持续特强暴雨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碧利斯最强时只达强热带风暴强度,但在其登陆后与强西南季风持续地相互作用,在台风南侧形成强盛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上升机制,且辐合上升运动、高层辐散及水汽辐合中心强度异常强盛,为近年台风少有,且大暴雨区与强水汽辐合上升中心十分吻合;华南持续5天强暴雨与台风低压与西南季风持续结合及副高断裂有密切关系;碧利斯对促使西南季风明显增幅北抬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0604号强热带风暴强降水天气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低空环流场分析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移动路径及其登陆后造成的漳州市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在福建登陆后西行南折的强热带风暴,是造成漳州7月14甘20时-16日20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稳定度条件;中高层正涡度平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来自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南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为漳州的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此外,台湾地形对台风的削弱作用不明显,也是"碧利斯"造成漳州市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叶成志  李昀英 《气象学报》2011,69(3):496-507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登陆后其低压环流较长时间地维持,并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造成湖南省东南部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致洪暴雨。文中应用多种常规、非常规细网格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结合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对该暴雨过程的强水汽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并设计水汽敏感性试验,进一步揭示造成湘东南特大暴雨的水汽通道和水汽来源。结果表明:碧利斯低压环流南侧的西南气流对湘东南暴雨区起到了主要水汽输送作用,且随着碧利斯逆时针旋转,水汽沿着环流中心东侧的强风速带夹卷到环流北侧,并通过增强的东北风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湘东南。这南北两支主要水汽通道在湘东南长时间交汇,形成了湘东南暴雨区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对碧利斯低压环流较长时间的维持及对湘东南特大暴雨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通过各种途经进入大气层,而降雨的冲刷则是大气中污染物和其他营养物输入海洋的重要途经[1~8].因此研究台风降雨的化学特征对近海养殖、渔业、环境保护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碧利斯"台风对湘南造成的暴雨洪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利斯"台风对湖南南部造成了"7·15"特大洪灾。本文简述了湘南暴雨洪灾的破坏情况,分析了本次洪灾的类型、基本特点以及灾区的地质特征;根据东江水库库区13个雨量站的雨量数据,对其暴雨中心的降雨量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资兴市重灾区坪石的Google Earth卫星照片,分析了山洪型洪灾的地形因素。描述了降雨的利弊,最后提出了洪灾预警、水土保持、防洪工程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