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区域经济走势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和条件参与较高层次国际竞争的地区之一,但是该地区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因此,利用新的视角开展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综合研究,对我国21世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作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冲击力进行了评估和判断。本文认为,为应对中国加入WT0后所带来的冲击,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有必要形成共识,规范和统一地方政府行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下,对区域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作重新构思,以进行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产业分布格局跨省市、全区域的合作与协同调整。  相似文献   
2.
王聪  曹有挥 《地理科学》2019,39(2):285-293
从行业属性、企业内部因素和城市所处的环境3个层面的耦合关系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形成演化模式和演化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在基于地理空间的行政等级体系基础上,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城市网络的综合影响,归纳了由初始集聚阶段-非均衡扩散阶段-等级网络形成阶段-网络成熟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一般演化模式。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网络正处于非均衡扩散向等级网络阶段演化的过渡时期,表现出网络的层级特征愈发明显、水平联系不断增强、联系方向更加多样化、服务功能联系差距缩小等特征。联系便捷程度、创新要素支撑、制造业发展基础,以及城市能级推动等要素对于长三角城市网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杭嘉湖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端,长江三角洲地区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这片仅占全国1%面积的土地上,创造的GDP总量占到了全国的21%.如果在杭嘉湖平原深部勘查出地热资源,必将对杭嘉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影响机理研究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转移规律,构建计量学模型,定量地揭示其转移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空间转移特征,转移方向基本符合沪宁—沪杭甬交通线,呈现由中心城市到外围城市、由集中到分散转移态势;2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外向度和劳动力成本拉动,而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已逐渐摆脱依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迹象,但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洋越大,而越靠近内陆越小.日均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0.881~0.971范围内变化,多年的平均值为0.939±0.024,最大分布概率出现在0.965~0.970区间,其值约为25%.长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年平均值集中于0.938~0.940之间,年际变化很小,变化值小于1%;月均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6、8、9月有最大值,其值为0.968,而在2月有最小值,其值为0.915;季节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在夏季最大,其值为0.968,而在冬季最小,其值为0.919.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集群辨识及空间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主成分分析和企业空间分布数据的聚类分析,从产业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角度辨识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制造业集群,并从企业、产业、区域3个维度刻画和比较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群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冶金及装备、电子信息、纺织及服装等12个垂直联系紧密的制造业群组,并高度集聚于沿沪宁线、沪杭线、杭甬线的“Z”字形区域。冶金及装备、电子信息和纺织及服装3个制造集群分别呈现轮辐式、卫星式和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组织方式。上海和江苏的制造业集群在集群规模、大型企业占比、外资企业占比等方面,要明显高于浙江的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聪  曹有挥  陈国伟 《地理研究》2014,33(2):323-335
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网络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前沿。借鉴西方有关的研究工具,从城市网络的层级特征、网络模式、功能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与已有的城市等级体系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个别城市如昆山、义乌等城市承担了重要的网络联系中心的作用。同时,城市间的网络连接也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网络的最主要的联系。从影响范围来看,上海的网络指向性最强,涉及面也最广,但南京和杭州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所在省份之内,扁平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显著。网络联系的核心区域开始由传统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所围合的“Z”字型区域向北部的南通、扬州以及南部的绍兴等地区扩散。根据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形成的网络特征的不同,将11个部门分为完善型、扁平型、专业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前期长三角地区的7次重大台风都发生于农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正值潮汛期,危害极大;台风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3 d左右。7次重大台风集中分布在浙江的杭州湾附近和长江下游流域两岸,主要在上海市的崇明、奉贤,浙江的余姚、嘉善等沿海地区登陆,然后沿岸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与现代台风路径相比,接近于西北路径型或向北路径。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台风对区域社会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区位因素     
鲁爱华  郑永胜 《地理教学》2013,(5):57-58,49
正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果树,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完成1~2题。1.影响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