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平霄  廖宗文 《矿物岩石》2003,23(2):113-116
利用有机-无机(矿物)控释材料对碳酸氢铵进行改性,制成改性碳酸氢铵。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等重条件下,改性碳酸氢铵较普通碳酸氢铵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改性碳酸氢铵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其晶体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差热分析结果也表明,改性碳酸氢铵的热分解温度比普通碳酸氢铵提高30℃。这种晶体结构的变化增加了改性碳酸氢氨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其肥效并提高了N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呈整体变冷趋势,南北两极先后发育冰盖,地球由温室气候变为冰室气候,但是其变冷机制仍不明确。大气CO_2浓度降低和大洋环流模式改变均被认为与新生代气候变冷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两者的作用还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由此存在各种假说,如BLAG假说、高原隆升-风化假说、构造隆升-碳埋藏假说、火山铁肥效应和岛弧隆升-风化假说及海道开合假说等,用以解释新生代全球变冷。围绕新生代气候变冷机制方面的争论,评述了过去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不同机制对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建立准确的新生代大气CO_2浓度演变序列、建立更加准确的地球内部排气和青藏高原隆升及海道开合时刻表、建立完善的风化指标体系、加强火山作用及其大洋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商水县汤庄乡小麦培肥及肥料效应的研究。经过4年培肥,由于合理调整肥料的投入结构,改变了氮、磷比例,稳定又肥用量,增加了磷肥力度。使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由中产进入高产数量级,为小麦高产创造有利环境,1992年全乡小麦一均单产突破350kg.  相似文献   
4.
屠兰英 《盐湖研究》1998,6(2):103-108
所研制的高钾系列复混喷施肥其成份以KNO3为主,含微量营养元素,应用试验表明,该喷施肥具有成本低,肥效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硅肥在黄河冲积土上的水稻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以炼铁水淬渣还是以赤泥为基料生产的硅肥,在河南省黄河冲积平原水稻上施用均获得15%以上的增产效果,尤以赤泥的基本原料生产的硅肥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所研制的高钾系列复混喷施肥其成份以KNO3为主,含微量营养元素。应用试验表明,该喷施肥具有成本低,肥效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对土壤化肥用量和肥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修兰  徐师华 《气象》1996,22(7):12-16
气候变暖对土壤肥料施用量和肥效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土壤分期增施3种水平的尿素实验,测定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土壤肥效对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土壤中速效氮释放量增大,释放速度加快,释放周期缩短,在450-1125kg/ha施肥水平下,每增温1℃氮释放量平均增加4%,释放周期缩短3.6天,同时,施肥量愈大,速效氮释放也愈大,释放速度愈快,因此,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需相应增加施肥总量和  相似文献   
8.
硅肥在杂交水稻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是喜硅作物,许多国家把硅称为水稻的第四大营养元素,通过在北亚热带地区河南省信阳地区潴育性水稻土上试验表明,在杂交水稻上施用硅肥,不仅可改善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生物学性状,而且施用硅肥还可增强杂交水稻抗旱,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提高稻谷产量19.8%-24.7%,同时,硅肥的施用能够使杂交水稻提早成熟,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上,硅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好,少量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底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SRES B2气候情景下东北玉米产量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与东北玉米模拟模型相耦合的方法, 模拟了基准气候 (BS, 1961—1990年)、B2气候情景下考虑和不考虑CO2直接影响 (肥效作用) 未来40年 (2011—2050年) 我国东北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不考虑CO2直接影响时,未来40年的平均变化情况以减产为主,幅度和熟性密切相关。在松嫩平原部分地区减产幅度最大,超过20%,但21世纪20年代的10年间东北玉米减产面积小,大部分地区表现为20%以内的增产。不考虑CO2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变化是由气象条件变化引起的,温度过高和降水减少是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 CO2直接影响对玉米产量的补偿效应不可忽视。与不考虑CO2直接影响的情况相比,未来40年平均的产量变化地理分布形势相似,但产量变化的幅度减小,减产幅度达到10%以上的范围缩小。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产量的影响时,必须同时考虑CO2肥效作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 在B2情景下未来40年内,各年代东北玉米生育期变化的地理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和玉米熟性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草莓施用硅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硅肥在草莓上施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肥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硅肥能够促进草莓的营养生长,使草莓株高增加1.9 ̄2.5cm,硅肥能促进草莓的果实增大,使外观鲜红圆润、有光泽,经济价值提高。施用硅肥可使草莓产量增加19.1% ̄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