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平军  罗宁  刘菊  彭雅丽 《热带地理》2022,42(11):1816-1828
源于时代之变而构筑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尺度空间输出理论与劳动地域大分工的“叠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源泉。为了揭示这种影响,首先将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这2个城镇化发展动力外生变量内生化,构建基于“四维驱动力模型+创新力+制度力”的城镇化动力因子分析框架,结合主成分回归模型对2000年以来重庆市城镇化发展动力进行分析,并据此引入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其城镇化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思考。结果表明:1)纳入动力因子体系的创新力和制度力对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其中创新力表现最为明显。2)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是“六维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市场力和行政力依然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其次是创新力、内源力和外向力,其中创新力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效应已在阶段2(2010—2018年)超越行政力的作用效应;最后是制度力;间接反映重庆市城镇化本身是一个内生作用的过程,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前瞻性。3)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指出:重庆市存在增长极体量小、市场购买力不足、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据此从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创造统一的要素自由流动市场,通过“扩内需、调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市场需求,促进城市发展,培育与发展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抓住机遇“走出去”和建设高质量的服务型政府6个维度对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展开具体对策与建议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正迈向“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城市群肩负着内循环增长极、辐射源和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双重使命。现有研究对核心城市群高科技产业带动内循环的空间格局及其政策启示的关注尚显薄弱。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深度融入外循环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刻画并对比其战略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家电)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科技、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在区域内部和外部(带动粤东西北、泛珠三角、全国)的多尺度空间联系,总结推进以内循环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① 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多尺度空间联系以经济发达地区之间为主,区域内形成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向周边辐射,国内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4大国家级城市群为菱形结构顶点、中西部省会城市为重要节点的空间格局;② 战略性支柱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更加稳固的菱形结构顶点支撑和城市区域化溢出及区域间联动进程,辐射带动的地理范围更广,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外的产业功能分工也更加完善;③ 建议以菱形结构作为内循环的基础空间架构,构建城市、区域、国家多尺度空间相互联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多尺度嵌套和梯度循环并存的内循环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压、低盐度、低密度、偏酸性和弱还原性的仙质,成因以原生水(大气降水)为主,系陆相循环热水,由贫硫富金属的深循环水和富硫贫金属的浅循环水混合而成,从而导致了工业矿体的形成。多个成矿通道形成多个成矿中心。  相似文献   
4.
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分析法,第一步建立了能源出口国-过境运输国-进口国的能源利益体双循环模型,第二步建立了以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地缘政治体双循环模型,最后将两者叠加,得出能源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认为:出口国、进口国、过境运输国分别通过提供国际公共品、获取能源的手段、受控制程度来影响地缘政治体系;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分别以投资、外交主动权、国际话语权作用于能源体系。从而形成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郝庆 《热带地理》2021,41(4):668-675
国土空间规划是现代国家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而对国土空间进行的优化调整。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全球经济短链化和区域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和数字化、社会发展低碳化和绿色化、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等趋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生了系统性的深刻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及时应对:一方面,需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相适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增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发挥专项规划的专业性,提高详细规划的人本性,编制实施跨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断完善国土空间治理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逸飞  张维阳 《地理研究》2022,41(9):2448-2464
重要中资企业的海内外拓展布局,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循环流动,也赋予了作为空间载体的城市参与链接国内国际循环的双重角色和职能分工。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认清城市参与双循环的职能分异,对于科学评估城市融入双循环的能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和《财富》世界500强中资企业的全球组织网络出发,利用链锁模型映射了企业视角下中国城市的国内国际联系网络,解析了城市参与链接国内国际循环和担任中介节点的职能分异,并分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服务业、制造业和采矿建筑等四种行业解析了职能分异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链接国内国际循环的职能分异受行政等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其中,国家级产业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对外服务职能;区域级中心城市,则具有更强的对内服务职能。不同类别行业塑造的网络格局和城市职能分工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熊耳山北坡为例,探讨了滑脱拆离断层构造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普遍规律和滑脱拆离断层构造成矿作用的机制,包括成矿模式,流体作用模式及成矿过程中的构造环境和时空关系,并建立了滑脱拆离断层的构造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山东孤岛潜山凸起区是以古生界为基底的披覆背斜,发育巨厚的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具备形成大型裂隙岩溶热储的条件。为研究该区热储的开发利用前景及发电潜力,在深入分析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以Gg2孔为例,查明寒武系—奥陶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中奥陶纪八陡组、五阳山组、北庵庄组,寒武纪—奥陶纪三山子组及寒武纪张夏组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可形成良好的裂隙岩溶热储,累计厚度约480 m。以热储中点处温度为平均温度,以中、低温双循环地热发电为利用方向,下限温度按70 ℃估算,该区裂隙岩溶热储可供发电的热量为804×1016 J,当服务年限设为30 a、热效率系数设为7%时,估算的发电潜力为595 MW,为大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9.
贺灿飞  任卓然  王文宇 《地理学报》2022,77(6):1339-1358
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从竞争、合作到迈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新目标,亟需实现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本文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在“外循环”和“国内大循环”中的价值链地位和辐射能力,以及以“京津冀小循环”为表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结果发现,京津冀在“外循环”中没有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相对应的技术分工和知识生产能力,处于价值链较低附加值环节;在“国内大循环”中,京津冀占据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并向外输出技术和资本,但吸引和辐射力有限。进一步探究发现,京津冀在“外循环”中相对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京津冀小循环”尚未打通,创新成果难以在城市群内部转化,从而未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城市群定位目标。下一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应以水平知识链、梯度创新链为驱动,构建城市群垂直产业链。具体来说,“内循环”中应着力打造“北京研发—天津高端制造—河北物流服务”协同格局,“外循环”中构建以知识转移和市场突破为核心的“北京创新集聚溢出—河北综合制造—天津研发、航运”分工模式,逐步实现“内循环”反哺“外循环”。  相似文献   
10.
冯晓华  邱思远 《地理学报》2023,(8):2019-2040
城市作为区域间投入产出的关键节点,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参与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城市间投入产出表,基于WWZ增加值分解框架构建了城市—行业、城市、行业层面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参与度指标,并重点对城市国内循环参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 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整体国内循环参与度分别为71.62%、72.42%和74.08%,国际循环参与度分别为28.38%、27.58%和25.92%,中国国内循环主体地位正逐渐加强。(2)在行业层面,制造业国际循环参与度较高,这与其深度嵌入以中间品贸易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密切相关;服务业国内循环参与度较高,符合服务业可贸易性较差的特点。(3)在城市层面,东部城市国际循环参与度较高,平均为30.74%;中西部城市国内循环参与度较高,平均已接近90%;中国正逐渐形成中西部城市以国内循环为主,东部沿海城市以国际循环为主的空间态势。(4)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城市国内循环参与度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则会助力城市国内循环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四大板块的国内循环参与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