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各体兼备各具特色:七律明净清丽、浏亮工整;五律锻琢工稳、奇逸清华;五七言绝句体情细腻、含蓄隽永。李端的古风歌行高于大历诸才子,其七言歌行韵调流畅、气势飞动,五言歌行清音古致、婉转惆怅,最得乐府神理。其歌行的韵调气势,情致遣词,在中唐诗坛中占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咏物诗发展到唐代,题材不断扩展,元稹、白居易是其中有意识地拓展咏物诗题材的重要诗人。元白咏物诗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食物等8类,题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突出特点是拓展了对私人空间的描摹,对时政领域的抒写,形式方面也有突破,采用了寓言诗、一诗咏二物、组诗等表现手法。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的题材开拓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地理空间分析的角度对李白的漫游轨迹以及诗歌中的地理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李白的行为空间与诗歌空间。研究表明:(1)李白行程数的积累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2)在政治行为空间内,李白的空间行为被放大。对于李白来说,政治行为空间对他的影响最大;(3)李白的诗歌风格很大部分在于他在漫游中建立的阔大的空间想象力以及他一生都在不停追求的政治愿望。  相似文献   
4.
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高骈的心态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效忠朝廷,积极镇压;第二,等待观望,握兵自保;第三,背叛朝廷,割据称雄。前期,他不断被加官晋爵,位高权重;后期,他权柄既失,众叛亲离,最后被部下斩首。高骈在晚唐农民战争中的心态表现与命运,既与他的思想、地位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晚唐社会和农民战争的现实等客观因素相关,颇具典型意义。高骈流传下来的诗虽然不多,但内容却相当丰富,不仅反映了自身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而且表现了晚唐社会的一些重要史实,大体可分为遣兴言怀、边塞闺怨、酬赠送别、纪事写景、咏史怀古等几个方面。他的诗尤其是早年仕途顺达时创作的,多表现建功立业戍边报国的雄心社志,一些诗作还表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具有较浓的忠君恋阙思想,晚年失意时更多地表现饮酒作乐流连光景的消极情绪。高骈诗歌思想的复杂性与其人生行迹、心态命运的复杂性互为表里。在艺术形式上,他的50首诗多是近体尤以七言绝句居多,一些诗如有关边塞诗写得苍凉悲壮韵味悠长,不失盛唐之风;一些写景小诗则写得细致入微、清新可喜。  相似文献   
5.
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的诗中,有15首记载了公元768和769年唐代荆湘地区连续2年冬季出现的寒冷气候。公元768和769年冬季,洞庭湖及以南的潭州(今湖南长沙)地区出现降雪,公元769年早春甚至出现洞庭湖局部结冰的现象。杜诗记载的冷冬及洞庭湖结冰事件,在其他史料中未曾发现,是对史料中唐代洞庭湖地区寒冷和结冰记录的补充。公元768和769年气候寒冷事件发生在8世纪中叶以后,是公元750年之后唐代气候变冷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现代禅诗的发展是东方文化精神回归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部分现代诗的分析,认为现代禅诗之"禅性"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诗境空灵、诗心静定、诗思妙觉、诗性光明、诗怀通达、诗缘随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