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放射性免疫(RIA)和组织学切片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选育群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与性腺发育特点的关系,以及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在雌雄亲本中的周年变化规律和生理作用。结果表明,虹鳟性腺发育可划分为6期。雌鱼血清中E2在10月(V期性腺)达到峰值,T浓度在11月达到峰值,而进入繁殖期后(11—12月)E2开始下降。雄鱼血清T浓度在11月达到最大值,E2在6月份达到峰值,在11月之后T开始下降。在各月份,雌鱼E2浓度水平远高于雄鱼,而雄鱼T浓度个别月份低于雌鱼。这些研究揭示出,测定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浓度水平可用于准确判断鱼类的生殖状态,且可为虹鳟家系选育出早熟亲本群体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呼吸代谢及其免疫指标的影响,设置静水和每秒0.3、0.6、0.9、1.2倍体长(bl)共5个流速梯度组(0、0.3、0.6、0.9和1.2 bl/s),每个流速组18尾,对体质量为(370.00±5.00) g、体长为(30.0±0.5) cm的虹鳟进行了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表明:流水组虹鳟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静水组,且0.9 bl/s实验组显著高于0、0.3和0.6 bl/s实验组(P<0.05),但和1.2 bl/s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流水组虹鳟的总摄食量高于静水组,且在0.9 bl/s实验组的摄食量最高,但其饲料系数最低。各组间肝体指数、脾体指数、心体指数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组的标准代谢和餐后代谢均显著低于静水组(P<0.05)。流水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高于静水组,0.9 bl/s实验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高,0.6 bl/s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3.
侯亚义 《湖泊科学》2001,13(1):51-56
本文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淡水饲养的雌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血浆促性腺激素(GTH)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离体条件下,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拮抗物和多巴胺对虹鳟脑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TH-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雄性,血浆中GTH-Ⅱ的水平随性腺发育而逐渐增高;在雌性,仅排卵期血浆中GTH-Ⅱ的水平明显增高。(2)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的雌性虹鳟脑垂体细胞对sGnRH和cGnRH刺激的敏感性表现不尽相同,成熟期和排卵后的脑垂体细胞对GnRH的刺激较为敏感,GTH-Ⅱ的分泌量较多。(3)在没有sGnRH的条件下,GnRH拮抗物对GTH-Ⅱ的分泌不发生作用,而在sGnRH的存在下,GnRH拮抗物对GTH-Ⅱ的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4)在没有sGnRH的存在下,多巴胺对GTH-Ⅱ的分泌不发生作用,而当多巴胺的浓度一定时,随着sGnRH浓度的增加,GTH-Ⅱ分泌的量增大,另外,否认sGnRH还是cGnRH都不同时期的脑垂体细胞GTH-Ⅰ的分泌,这些结果可为虹鳟的人工催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要 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 信息指数, 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 1) 3个种群在α球蛋白、β1球蛋白、γ-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5个座位上的遗传差异较大, 血清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 ( 2) 杂交种中出现部分双亲特异条带,表明杂交种整合了虹鳟♀ 和溪红点鲑♂的遗传信息,属两性融合生殖, 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种与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18和0.575, 遗传距离分别为0.332和0.554, 表明杂交种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母本一方, U PGMA 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不同倍性虹鳟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基因表达水平。选取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幼鱼,分别进行常温处理(14℃)和高温胁迫(22℃),并在高温胁迫48h后,将虹鳟置于常温(14℃)恢复48h。分别在实验开始的0,12,24,48,72和96h进行取样,测定实验虹鳟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hsp70s(hsp70a,hsp70b),hsp90s (hsp90a1a,hsp90a2a,hsp90a1b,hsp90a2a,hsp90b1,hsp90b2)mRNA水平。结果表明:hsp70s和hsp90s的各个亚型均能对热胁迫做出反应,并具有应答幅度的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在胁迫6和24h后,上述基因mRNA水平达到最高,随后降低。三倍体幼鱼肝脏和肌肉hsps mRNA表达水平的峰值显著高于二倍体幼鱼。研究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对高温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适应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6.
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的影响。以5 g左右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其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 mg.kg-1(COS20组),40 mg.kg-1(COS40组),60 mg.kg-1(COS60组)的壳寡糖,另设1组不加壳寡糖的对照组(COS0组)。在养殖56 d后,对肠道菌群的数量、组成,利用壳寡糖作为惟一碳源的肠道细菌以及虹鳟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各组虹鳟幼鱼肠内细菌的总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的肠道优势菌有所变化:COS20组的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COS40组的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而COS60组和COS0组的虽然均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但在比例上有差异,而且各实验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减少或消失了,说明壳寡糖对虹鳟幼鱼肠道菌群的组成产生了影响。另外,各实验组能够利用壳寡糖作为惟一碳源的菌株数量多于对照组,尤其是COS40组和COS60组,这种差异表明,能够利用壳寡糖作为惟一碳源的菌株数量受到壳寡糖及其浓度的影响。抗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壳寡糖能够提高虹鳟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虹鳟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虹鳟放入高温24℃和低温6℃水中热应激2h,然后放入16℃水中饲养,检测血液三类细胞数量及血清生化组分。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血液红细胞(wBC)和血红蛋白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温组在12h降至最低,高温组在6h降至最低;白细胞在0h有不显著升高,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温度胁迫后,2个处理组血糖(GLU)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P)在温度胁迫后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温组TP在6h达到最低值,ALP在12h达到最低值,高温组TP和ALP都在6h达到最低值;温度胁迫后,两处理组胆固醇(TC)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24h达到最大值;两处理组甘油三酯(TG)胁迫后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温度胁迫后,无机物钙离子(Ca~(2+))只有高温组在24h显著降低,磷(P)只在胁迫后0h显著升高,其余时间两者没有明显变化。急性温度胁迫对虹鳟血细胞和血清生化组分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为虹鳟运输、养殖条件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有潜在益生效果的菌株,本研究从健康虹鳟幼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潜在益生菌株RT-BS07,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评价了该菌株的抑菌性、耐受性、黏附性和安全性。形态学观察显示,菌株RT-BS07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有圆形或椭圆形芽孢。16S rRNA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BI3610株的同源性为99.86%。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菌株RT-BS07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T-BS07具备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力,其酶活力分别为(0.039±0.002)和(0.393±0.002)U/mg;该菌株可有效抑制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和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等致病菌。菌株RT-BS07在pH为2~10 LB液体培养基中均可存活;在盐度为2%~8%条件下存活率为5.70%~93.28%,其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降低。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T-BS07可大量黏附在虹鳟前肠黏膜,不破坏肠道组织完整性,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链霉素等18种抗菌药物敏感。本研究分离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RT-BS07株具有产消化酶性能,其抗逆性能强,对虹鳟无毒害作用,可作为虹鳟健康养殖及益生菌制剂研发源益生菌候选株。  相似文献   
9.
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对温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鲑鳟鱼类养殖,养殖种类的选择极其重要。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体重2~120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洄游型硬头鳟(O.mykiss),以14℃为起始水温,以1℃/24h的速率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获得两类鱼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受其生态类型、体重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停食温度均在体重2g时最高,并随体重增加逐渐降低;虹鳟的最高临界温度显著高于硬头鳟,而停食温度显著低于硬头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与硬头鳟的温度耐受范围重叠,但前者的温度耐受范围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夏季高温对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网箱养殖会产生极大威胁,高温胁迫会造成虹鳟应激甚至死亡。为探究高温胁迫对虹鳟肝脏抗氧化响应及相关免疫基因的影响,选取虹鳟“水科一号”幼鱼[(24.8±10.0)g]为实验对象,通过连续升温达到高温胁迫条件,筛选出高温敏感组和耐受组,并对它们的抗氧化酶活性、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片段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敏感组与耐受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组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热休克蛋白10 (hsp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耐受组的分别高1.8倍、1.28倍和16.5倍(P<0.05);耐受组的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的表达比敏感个体高1.37倍(P<0.05); RAPD图谱反映出敏感组的DNA损伤比耐受组更严重。高温胁迫对虹鳟幼鱼hif-1α、hsp70和hsp10基因产生强烈的应答性表达上调,且RAPD针对高温耐受个体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