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几年来我校选修课的开设.对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方面都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在高中年级连续几年开讲《中国旅游地理》选修课.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采,并且结合了学生在南京、绍兴等地的考察活动的实际体验和相当一部分同学外出旅游的阅历,使教学过程始终引起了学生浓郁的兴趣.博得了学生的欢迎。考试作为课程终结的环节.应该如何受教育目标的制约.采用何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试方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主编:杨载田书号:978-7-03-041462-5定价:39元出版时间:2014年8月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从事高校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成果,是在《中国旅游地理》(第一至第三版)基础上的修订版。全书共3篇14章。上篇为中国旅游地理基础,共2章,对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旅游开发与规划进行了精要阐述。中篇为旅游地理总论,共4章,对中国的旅游资源、环境、产品、市场、旅游地理分区,以及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归纳。下篇为中国旅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19年资助的560项旅游类课题为数据来源,对课题立项的时空分布、承担单位、负责人等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由6个主类和15个亚类组成的旅游地理问题分类体系,运用词频统计和内容分析法,总结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格局和热点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9年间,自然基金委对旅游类课题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总体呈先缓慢、后迅速增长、再大幅提升后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资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点,课题依托单位明显优势集中,课题承担人则呈离散分布;旅游流、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交通等研究主题热度逐渐减弱,旅游者行为和感知、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地空间、典型旅游地保护和开发、旅游生态环境等主题热度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对各热点主题历年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更新和拓展了以往同类研究发现,对旅游学者进行研究选题和课题申报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岩洞穴特征与游览开发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张任 《中国岩溶》1999,18(1):73-79
冠岩是桂林地区空间规模最大的洞穴系统之一,开放3年多以来获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开发成功的旅游洞穴之一。冠岩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重视科学,尤其是洞穴科学研究,并能根据其基本洞穴特征(包括空间结构、形态及洞穴水文特征等) ,按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进行游览开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何岩 《国土资源》2005,(1):56-57
行走在大漠中,第一个愿望是参观敦煌的莫高窟。凝视洞窟中的精美绝伦的彩绘、彩塑,一股潮水直在心田涌动,这是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代表啊!我实在无法选择一个能表选我此时心境的汉语词汇,只有一种心静、情静,至空、至灵的从未曾有过的神圣感觉。这似乎不应当是人力创造的至高无上,也许这就是“佛”的无所不能的神通永存。  相似文献   
7.
钱海林 《地理教学》2010,(23):49-51
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它牵涉到自然、文化等各个方面,读旅游系统模型图,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8.
吴同秋 《地理教学》2011,(16):53-54
旅游地理的学习,最好有一些亲身的体验,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带学生外出旅游基本上难以实现。借助谷歌地球,进行虚拟旅游,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课堂上就可以带着学生游览世界名山大川、名城胜景。谷歌地球是一款非常强大的地图搜索软件,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下载、安装后即可运行,他的中文界面让我们一看即懂,操作很方便,用于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正在改变捕捉和分析人类活动与行为的方式。多种新兴数据渠道不断涌现,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数据,克服了传统旅游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数据不足问题。本文以地理大数据的研究前沿为基础,明晰地理大数据在旅游领域人类旅游活动、旅游地理环境、旅游人地关系3个方面的理论支撑重点,梳理人类旅游活动/行为数据(UGC、设备数据、交易数据)和旅游地理环境数据(POI、客观环境数据)等地理大数据在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地理大数据在理论研究更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方法突破3个方面的挑战和展望,为旅游领域时空认知、理论支撑、建模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建议在理论上需要将科学研究范式标准化系统化,结合不同的事件和场景创造基于“过程-结构-机制”的中国旅游地理解释体系;数据上需要向大数据与其他数据的互补结合转变;分析技术需要向提高分析方法自适应性、涉入旅游现象特殊性变量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