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环境要素的叶面积指数遥感定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指数(LAI)是分析冠层结构最常用的参数之一,它控制着植被的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但是通过地面直接测量来获取大面积的LAI十分困难,而传统的基于单植被指数的LAI反演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以福州市辖区与闽侯县的阔叶林和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水稻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单植被指数的LAI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植被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和地形3个核心环境因子来建立LAI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最佳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的LAI估算模型与未考虑环境因子的单植被指数LAI估算模型相比,其验证精度有所提高。其中,就阔叶林的LAI定量反演模型而言,R~2由0. 706~0. 717提升至0. 755,RMSD由0. 292~0. 297降低至0. 271;就生殖生长阶段的水稻LAI定量反演模型而言,R~2由0. 724~0. 879提升至0. 952,RMSD由0. 696~1. 054降低至0. 441,实现了较高精度的LAI定量反演模型,为福州市辖区及其周边闽侯县区域的LAI快速定量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5.
鼎湖山常绿针阔叶混交林CO2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鼎湖山通量站是中国通量网络(ChinaFLUX)中4个森林站之一,采用开路涡度相关方法,对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进行生态系统尺度的CO2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利用2003,2004年2整年观测资料,分析该生态系统CO2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关系.通过坐标转换、WPL订正和质量控制后,发现本通量站存在明显的夜间泄漏问题,因此采用Michaelis- Menten模型,利用白天(PAR>1.0μmol-1 Photons·m-2·s-1)湍流充分条件-F(u*>0.2 m·s-1)的通量资料,逐月拟合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利用拟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生态系统呼吸Reco,建立Reco与5 cm土壤温度的指数关系,借此反演夜间呼吸.主要结论包括:(i)逐月拟合的光能利用效率a平均为0.0027(±0.0011)mgCO2·μmol-1 Photons,最大光合速率Amax平均为1.102(±0.288)mgCO2·m-2·s-1,a与Amax季节性变化规律均不明显,表明林内旱季没有明显的缺水和低温胁迫存在,这与南亚热带常绿混交林叶面积指数(LAI)季节性变化较小的特点是一致的.(ii)生态系统呼吸月总量平均为95.3(±21.1)gC·mm-2month-1,约占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68%.NEE月总量平均为-43.2(±29.6)gC·m-2·month-1,大部分月份NEE为负号,表明该生态系统全年均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估算得到2003,2004年NEE总量分别为-563,-441.2gC·m-2·a-1,占GPP的32%.  相似文献   
6.
The Common Land Model(CoLM) was coupled with the IAP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IAPDGVM),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ombined CoLMIAP model was evaluated. Offline simulations using both the original Common Land Model(CoLM-LPJ) and CoLM-IAP were conducted. The CoLM-IAP coupled model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CoLMLPJ, as the deciduous tree distribution decreased over temperate and boreal regions,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evergreen trees increased over the tropics. Some biases in CoLM-LPJ were preserved, including the overestimation of evergreen trees in tropical savanna, the underestimation of boreal evergreen trees, and the absence of boreal shrubs. However, most of these biases did not exist in a further coupled simulation of IAP-DGVM with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CLM), for which the parameters of IAP-DGVM were optimized. This implies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 is needed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M and CLM in parameterizations of landbased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7.
黄如楚 《山地学报》2012,30(4):450-453
以福建省永安市麻岭村9 hm2的典型天然阔叶林为试验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200 m×100m、100 m×100 m、100 m×50 m和100 m×25 m四种抽样密度,探讨林分主要测树因子的抽样估计精度.结果表明:试验的天然阔叶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密度与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等主要测树因子的估计精度都分别要求达到70%以上、75%以上、80%以上和85%以上的最小抽样密度分别是100 m×100 m、100 m × 50 m、100m×50 m和10 0m×25 m.试验的天然阔叶林分胸径Ⅲ组林木蓄积量的估计精度分别要求达到70%以上、75%以上和80%以上的最小抽样密度分别是100 m×50 m、100 m×25 m和100 m×25 m.  相似文献   
8.
依据树种的最大直径、干形、枝下高、生长快慢、木材价值、保护等级等6个重要特征指标,参照各指标的标准,筛选出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用材林目标树种,共计26科62属79种,其中针叶树种15种、阔叶树种64种,优质目标树种39种、良好目标树种29种、特殊目标树种11种。  相似文献   
9.
森林冠层和林窗的结构及其时空变化是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生物多样性监测倍受关注的契机下,如何以合适的手段准确描述林窗面积、分布等特征,并与森林固定样地监测数据有效地结合,更好地回答群落构建的理论问题,使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得到更全面的认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遥感影像提取方法对其林窗和林冠表层数据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监督分类的提取方法适合RGB波段航片林窗的提取,在林窗分类中,应首先确定林窗高度、边界木与最小面积,不同分类方法差异主要表现在林冠分类中,林窗分类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表现都较为一致。无人机航拍识别率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在地形复杂林地应按坡度分区域进行飞行以降低误差。相对于地面调查,MD4-1000无人机航片的林窗识别率为98.7%;大疆Phantom4无人机航片的林窗识别率为72.3%,影像后期处理数据量小,同样适用于森林林窗定量研究,符合生态学、林业等从业人员对大型样地林窗长期监测的要求。无人机航拍南亚热带森林物种识别难度较大,基于MD4-1000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在地势平缓区域优选的4 hm2样地中可识别林冠表层物种数17种,共2 706个个体。搭载高分辨率无人机在降低飞行高度的基础上可进行部分物种识别。应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对森林固定样地进行林冠监测,可为后期群落构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有望从新的研究角度探讨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0.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种, 属亚热带分布的只有7 种, 其余2 种为世界分布。本群落的外貌终年常绿, 层次结构复杂而不明显, 样地内高于1-5m 的立木有52 种1857 株, 灌木层种类和株数尚多, 100 m2 内有185株, 草本层以乔灌木幼苗为主, 草本植物较少。群落组成结构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相似, 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4 左右, 群落均匀度为0-7 ~0-9 , 生态优势度为0-07 ~0-10 , 但群落明显具有次生性, 大部分优势种群呈集群分布。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 本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