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在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位于海拔700-1000m之间,且分布面积狭小。该区系计有维管束植物214种,分属139属、72科、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亚热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深圳大鹏半岛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共有6个主要群落类型;常绿季雨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常绿阔叶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乔、灌层物种多样性比较中,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比较中,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过度的人类干扰将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然植被的特征、分区与保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峻 《地理研究》1997,16(3):82-88
上海地区有种子植物约134科510属919种。种子植物的分区类型共15°个,其中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总属数的27.8%、21.6%和11.9%.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红楠群落和青冈栎群落能较好地反映中亚热带的植被和环境特征。非地带性植被以潮间带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上海自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反映了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以及濒江临海的环境特点。同时其现状也表明了上海的自然植被处于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所发生的变化,因此亟需加以保护。上海的植被区划可分为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的河口沙洲植被区,碟缘高地植被区和东北淀泖低地植被区,以及隶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南丘陵、低地植被区等。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多样性指数、群落外貌、结构特征以及物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块2 500 m2的样地上,计有维管束植物70~123种,分别属于36~49科、70~74属;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12个类型,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的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所占的比例很少;群落中胸径≥2 cm的乔木树种丰富度为60±11.14,Shannon-Wiener指数为2.605 1±0.342 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7 3±0.065 4;群落的结构层次可分为乔木(Ⅰ、Ⅱ)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外貌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物种-面积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 m2时开始趋于平缓.与本地区的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相比,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中、小高位芽植物以及单叶、革质、中叶植物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大高位芽、藤本植物的比例较少.与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其中高位芽、全缘叶、中叶植物比例明显偏高,小、矮高位芽、小叶植物比例则明显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本地区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以及广东鼎湖山、白云山的常绿阔叶林,与云南哀牢山、浙江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较为接近,但明显高于日本Okinawa群岛、滇中地区的常绿阔叶林.表明西双版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较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植物区系成分虽具有一定的温带成分,但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热带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祝平  丁明懋 《热带地理》1993,13(4):351-357
本文调查了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发现在1300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109种,分属61科,91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群落组成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外貌终年常绿,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乔木叶子多为单叶并以中型叶为主。这些都反映了本区高温湿润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评价森林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滔  吴承祯  范海兰  宋萍 《山地学报》2007,25(6):691-697
收集大量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功能研究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模拟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与环境因素经度和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化规律,地统计学方法模拟的回归优度达88.15%,明显优于前人提出的三因素多元地理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回归优度为56.42%),能更真实反映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从而为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时空分布的模拟与分析提供可靠方法。这些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东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西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西部高山常绿针叶林;温带山地落叶与常绿针叶林;温带、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半落叶季风雨林;热带山地雨林。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格木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波  曹洪麟  马磊  吴林芳  陈灿  黄忠良 《热带地理》2013,(3):307-313,332
基于典型样地调查,对广州市境内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风水林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格木风水林具有从热带雨林向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性。在4000m2的样地内,有维管束植物50科80属98种,种子植物属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建群种为格木、锥栗和白颜树。其外貌特征体现出一定的热带性,但与典型热带森林仍有较大差距。群落的生活型谱和叶型谱特征与同地带村边"风水林"相似。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与本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数值相近,且灌木层略高于乔木层。群落的平均胸高断面积较大,达36.92m2/hm2。频度分析表明这些风水林不符合Raunkiaer的频度定律,说明其较少的种群具有较大的频度,且偶见种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葆华  余世金 《地理研究》2008,27(2):257-265
应用样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数理统计,分析了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采用因子分析法、专家评价法和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了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环境功能及价值。结果表明: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较复杂,科属分散,共有52科105属,区系成分多样,覆盖了9个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特点;物种多样,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9814、2.3175、2.1077,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乔木层黄山松的相对密度和优势度较大,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群落顺行演替,环境服务功能多样,保护价值较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哀牢山西麓川河河谷残存有较大面积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其周围分布着思茅松林.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思茅松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而思茅松成熟林以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为绝对优势.在季风常绿阔叶林的29株样树树干上共调查到附生植物共36种,但在思茅松林中几乎找不到附生植物.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成熟林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2和1.70;相对于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都更复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由于该区域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并采取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促进该区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有3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木荷林、褐叶青冈林、青冈石栎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群落类型处于华东和华南区系的过渡带。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防护林网的总防风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对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环境作用进行了初步预测,并提出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的分区原则,以及防护林作用的累积效应,对长江上游防护林的规划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工措施对川中丘陵区防护林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措施对防护林建设初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存率,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都与防护林效益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营建和管理防护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佼木溪位于武陵山腹地。境内沟谷纵横,岭脊镶嵌分布,由于山文结构、山体高度与幅度以及流域形势的影响,不同沟坡林木生境各异。不同林种覆盖区对谷坡过程的反作用差异明显。如何选择与人工林适宜的生境条件,并力求林分结构合理,属一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广才岭47年生三大硬阔林9种营养元素的总积累量(kg/ha)是2236.723,其中乔木层1944,930,灌木层195.630,草本层96.163.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分别为363.770,226.372,137.398[kg/(ha·a)]。9种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0.622,利用系数0.163,周转期9.9a。较高的循环速率和较短的周转期反映了:三大硬阔林物质循环较快,植物群落处于生长盛期,林分正值速生期。  相似文献   

16.
借助1997年二类调查数据,在AreInfo的支持下,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沟岭林场范围内,坡度和土层厚度对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极为有限,景观要素空间格局更多地受海拔和坡向综合控制,海拔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坡向;森林景观总体分布是从河谷地低海拔榆杂林和杨桦林到高海拔红松云冷杉林;CCA排序图可将整个林场森林划分6组景观类型:榆树林景观、阔叶混交林景观、杨桦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阔叶红松林景观、人工纯林景观。  相似文献   

17.
子午岭森林植被的破坏与对流性降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瑾 《地理研究》1992,11(1):70-77
本文基于子午岭林区面积大幅度下降的事实,对比毁林前后两阶段林区与其外围地区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毁林前后局部地区对流性降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四川森林的地域分异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因而四川森林属山地类型,其中以松Pinaceae林和栎Fa-gaceae林为主。松林和栎林在四川森林中具有代表性。在地理分布上四川森林的地域分异极为明显。根据森林的地域分异特点,将四川林区划分为9个森林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岳桦林化学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景双  朱颜明 《地理科学》1998,18(5):457-462
从化学元素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类的角度,分析了大量营养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在岳桦体内的含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量营养元素在岳桦体内的含量高于其它元素的含量;在新陈代谢旺盛的叶片中各类型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生物学功能相似的大量营养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在岳桦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其它三种类型的元素变化无规律可循,表明植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林  贺庆棠 《地理研究》1995,14(1):17-26
在对红松适生范围、生态习性等广泛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依据环境因子对树木生长影响的作用规律,首先推出一个能反映红松年生长量与水热因子间关系的W-T模式,进而分析了各种可能的气候变化对红松生长量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无论降水增减,都将使红松适生范围与生长量大幅度减少。但在可预见的气候变化范围内,红松不会退出我国的东部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