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矿理论与勘探实践证明,东部一些老矿由于勘探深度、范围的限制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在矿区深部、周边仍有一些矿未能发现和查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具有找矿潜力;而寻找西部新的煤炭资源是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需要。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其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及资料处理原则有所差异;而资料解释在东部以查明地层赋存形态、煤层赋存范围、构造发育特征为主,西部则以寻找煤系地层波阻抗差异明显、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为解释重点。地震勘探技术在中国东西部的二个典型地震时间剖面佐证了其在深部找矿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初中课本“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这一幅附图,通过北京时间6点钟时“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扛上”的景理比较.说明我国领土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3-9月降水量与ENSO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0-2005年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3-9月平均降水量(Rm)与ENSO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当年(次年)西北地区Rm偏少(偏多)的关系依然稳定存在,并且随着全球增暖,该关系表现得更稳定.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东部是同纬度带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Rm与ENSO联系最紧密、最稳定的区域.北半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厄尔尼诺当年Rm偏少,次年Rm偏多的关系仅存在于中国北部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少(偏多),我国西北地区西部38°N以南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多(偏少),存在着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第二亚欧大陆桥描述为欧洲联盟网与中国东部网之间的连接,据此描绘了欧洲联盟网和中国东部网的构成,分析了亚洲、尤其是中亚地区围绕交通运输的国际合作形势和生态环境状况,阐述了泛欧洲交通与环境合作的内容和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2,(2):66-66
气候特征和气象变化,是一个地方的自然因素之一,因此气候特点也成为一个地方地名的来源。人们只要闻其名便知其气候特点,这是十分有趣的事。因云雾而命名的地名。广东西部有个云雾山,因其主峰四时云雾不散而得名。贵州省贵定县也有一个云雾山,是因其常年云遮雾绕。台湾省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西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覆盖全国的1km栅格土地利用本底与动态成分数据时空信息平台支持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别计算了全国及东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一级类型的单一和综合动态度,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东西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特征,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西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东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并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8年4个代表性大气本底站(临安、上甸子、龙凤山和瓦里关)的逐小时黑碳(black carbon,BC)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开展中国东西部BC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利用黑碳仪模型和浓度权重轨迹(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各站点BC的来源类型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中国BC质量浓度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各站点BC多年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临安站[(3 553±2 336) ng·m-3]、上甸子站[(2 045±1 918) ng·m-3]、龙凤山站[(1 966±2 104) ng·m-3]、瓦里关站[(455±380) ng·m-3]。(2)东西部4个典型本底站点B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不同。东部站点为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而西部站点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再次之、秋季最低;东部站点BC质量浓度日变化以“双峰型”分布为主,西部瓦里关站呈“昼高夜低”的高山站特征。研究期内,各站BC呈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体现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3)BC主要来自液态燃料的燃烧(简记为“BCliquid”);受冬季采暖影响,夏季BCliquid大于冬季。(4)受亚洲季风影响,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对东西部站点BC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同,BC潜在来源也不同。东部站冬季潜在源区多在周边大城市群,高值区范围较大;夏季多来自各站偏南方向。西部瓦里关站夏季潜在源区为四川北部城市群,冬季为中国兰州附近和印度北部。  相似文献   
8.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种类很多,一般可食用。它不但是一种美味的滋补食品,而且在医药方面可治疗癌症。糙参(明玉参)Holothuria Seabra Jaeger属海参科,俗称白参。我国广西沿岸、广东西部沿岸、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都有分布。它栖息于岸礁边缘,潮流强、海草多的砂底和砂泥底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0~2006年我国地温、气温逐日4个时次[02:00(北京时间,下同)、08:00、14:00和20:00]的台站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各季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部地区各季地气温差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大部分年份偏高,高于平均值,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东南部地区各季地气温差偏低,在夏季和冬季表现尤为明显。我国西北地区春季和夏季地气温差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大部分年份偏低,低于平均值;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地气温差则大部分年份明显偏高。我国西北地区秋季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而冬季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与春夏季相反,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大部分年份偏高,高于平均值,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偏低。另外,发现地温和气温对我国东南、西北地区各季地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在各季所起的贡献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建设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发展中大国,在这广阔的国土上,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特点差异甚大,在"先富带后富"、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构想影响下,产生了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