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2篇
  免费   1603篇
  国内免费   1981篇
测绘学   467篇
大气科学   2139篇
地球物理   3590篇
地质学   3049篇
海洋学   676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92篇
自然地理   59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高精度的边坡位移预测模型,采用相空间重构(PSR)将边坡位移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多维数据,同时构造小波核函数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PSR-WSVM模型并应用于边坡位移预测。将PSR-WSVM模型预测结果与传统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小波支持向量机(WSVM)模型和基于相空间重构的支持向量机(PSR-SV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3个精度评价指标验证PSR-WSVM模型的可行性。工程实例结果表明,PSR-WSVM模型预测结果的3个精度评价指标都优于另外3种模型,边坡位移预测的精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元胞自动机模型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仍存在不足。由于元胞状态设置较为简单,从而使模型转换规则中对不同用地类型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差异与强度考虑不够。基于此本文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框架下,设计了多元结构的元胞状态及转换规则,提出了顾及地类转换差异与强度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计算非城市用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转换概率时,该模型考虑了3个方面的概率:① 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等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对城市用地扩展的影响概率,该概率采用logistics方法进行计算;② 邻域元胞的用地类型对中心元胞转换概率的影响,该概率采用扩展摩尔型方法进行计算;③ 不同类型的非城市用地(本研究中包括耕地、林地和裸地3种类型)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强度,该概率由模拟基期土地利用数据与目标年份土地利用数据的叠加,得出不同类型的非城市用地在此时间段内向城市用地转换的规模,进而确定不同类型的非城市用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强度。最后,将以上3种概率的乘积作为元胞转换的概率。通过转换概率与转换阈值的对比判断中心元胞是否在下一个阶段转换为城市用地。经过迭代计算,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元胞的数量。当模拟城市用地的结果与目标年份的城市用地规模差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停止模拟,得出最终结果。模型构建完成后,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例进行了模拟实验。以2001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数据,模拟2010年该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模拟的城市扩展结果与真实数据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模拟结果正确率达到68.66%,比基于传统logistics回归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了4.25%,Kappa系数为0.675。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扩展,在城市空间扩展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以水体中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溶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000lx光照时,番红砗磲排氨量逐渐减少,在光照12000lx时转为吸收海水中氨氮,并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1.89μg/(ind·h)];在2000lx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可吸收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并释放氧气。其活性磷酸盐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加,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峰。在实验光照范围内,番红砗磲产氧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逐渐增加。上述结果显示番红砗磲最佳光照强度约为16000lx。(2)当番红砗磲自黑暗转移至各光照组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吸收率均随时间逐渐降低,而产氧率则逐渐升高。(3)光色显著影响番红砗磲合成代谢,蓝光最佳,红光次之,白光最差。  相似文献   
4.
地下采煤会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甚至引发山体、河堤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采矿工程中实际关心的问题。该文首先介绍分析了概率积分法移动变形稳态、动态预测模型以及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单滑面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使用概率积分法结合Knothe时间函数对采动坡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的方法,并使用C#及XML Schema语言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采动坡体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采动引起的坡体下沉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坡体拉伸阶段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 IntroductionAccordingtogeologicalstructure ,theGansu Ningxia Qinghaiareabelongstothenortheastmar ginofQinghai Tibetblock .Thisarea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 geo specialistsinChinaandabroadbecauseofitssignificanttectonicmovement,itsintensiveseismicity ,anditsimportanceinearth quakehazardmitigation .IntheDevelopmentPro gramonNationalKeyBasicResearchesundertheProject“MechanismandPredictionofContinentalStrongEarthquakes”,themechanismsofcontinen talstrongearthquakesarestudied ,usinghypo…  相似文献   
6.
Summary. Four box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Ontong—Java plateau during the Eurydice expedition have been used to make relative geomagnetic palaeo-intensity measurements. Rock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the sediments show that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a uniform magnetic mineralogy, and that they are suitable for relative intensity estimates. These are obtained by normalizing the NRM by an ARM imparted in a low DC bias field. the palaeoceanographic event known as the preservation spike is used to establish a crude time-scale for the record so that it may be compared with other data from the same region, and also with global palaeointensity estimates. the marine sediment data are quite similar to Australian intensity data from lake sediments and archaeomagnetic sources, but as might be expected exhibit some obvious differences from the global record.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经纬度网格点上的气象要素值转化到正方形网格点上的多项式插值方案。对插值方案作了稳定性讨论和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插值方案方便可行,而且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口大地震与地形变异常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昆仑山口大地震,总结了多种地形变(大地测量)手段所显示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分布,结果显示:8.1级大震前存在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的地形变前兆异常,简要介绍了相关的异常图像,给出了初步解释,并对未来震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近期内强震活动向华北迁移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The ordinary kriging method, a geo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for developing contour maps of design storm depth in northern Taiwan using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data. Results of variogram modelling on design storm depths indicate that the design storm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distinct storm types: (i) storms of short duration and high spatial variation and (ii) storms of long duration and less spatial variation. For storms of the first category, the influence range of rainfall depth decreases when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increases, owing to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their spatial independence. However, for storms of the second category, the influence range of rainfall depth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nd has an average of approximately 72 km. For very extreme events, such as events of short duration and long recurrence interval, we do not recommend usage of the established design storm contours, because most of the interstation distances exceed the influence ranges. Our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design storm depth is dependent on the design duration and recurrence interval and is a key factor in developing design storm contour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
1INTRODUCTIONWiththerecentmodernizationandurbanizationofChi-na,urbanareashavegreatlyincreased, andgiantbuild-ings,especiallythosetallerthan100m,havebeendomi-nantincities,whichhave resultedinthegreatincreaseintheproportionofbuilding'sexternalsurfacetototalurbanarea.Thedifferencesofthermalpropertiesmain-lyinducedbysolarradiationbetweenbuilding'sexter-nalsurfacesareobviousfordifferentexposures,whichcaninevitablyinfluencethedistributionsofairtempera-turenearby,eventheverticaldistributionsofur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