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2.
罗茜 《海洋世界》2014,(12):72-75
<正>题记:2014年10月30日上午的海口雨后初晴,望海国际广场上树立起一排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更有不少市民被设置在广场上的一架显微镜吸引过来,好奇地观望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在显微镜下缓缓蠕动的一团团棕色小球——这就是近年来在海南省西线海岸多次造成赤潮的"元凶"——棕囊藻。广场上,身披绶带的科技工作者们有的在展板旁向市民讲解赤潮知识,有的把一本本赤潮宣传册发放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综述了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其脆弱性方面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颁奖辞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文明与我们活跃的地球之间关系急速变化、对这些变化的不断提升的科学认识已做为我们有秩社会延续的基石、科技的引领及其与公共政策之息息相关已成为我们共同未来基本要求的时代。值此,美国地震学会设立了一个新的公共服务奖。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测与预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震预测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研究了针对自然属性的地震预测和针对社会属性的地震预测(预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自然属性的地震预测,只是根据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考虑现阶段对地震孕育、发生的认识,给出未来地震发生的规模、地点及时间,不考虑预测后果,目的是检验对地震的科学认识水平.而针对社会属性的地震预测,除依据地震自然属性的预测结果外,还要重点考虑地震预测的后果,除考虑地震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外,还要考虑发布地震预报造成的影响,以及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等复杂因素,总之突出考虑地震预测的风险,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本文对地震预测面临的科学挑战和社会挑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并对地震预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琦 《地理教学》2011,(23):51-54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不同维度的复杂问题。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形成机制、影响、适应和减缓的措施等尚有不同的观点。尽管如此,在全球范围内教育已经被广泛认同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政府也明确将教育、宣传、公众参与等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刘聪  张闯 《地球》2019,(9):92-92
在极端天气和人为的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近年来我国的滑坡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有增无减。而其中的滑坡现象更是足以单独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为了防治这一灾害,就必须先对其成因和具体的发生情况等形成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接下来才能在这一基础之上,设置专业的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病害、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原因,海水养殖事故频发,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渔业养殖投资大,风险高,当灾难发生时,有的事故难以确定和鉴定,处理事故的有关单位也感到非常棘手,养殖户因为损失惨重,情绪激动,往往产生不和谐音符。笔者在长期的水产养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在以往的教学实践或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对于教学诸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看法。我们把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称之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当“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含义一致(即朴素概念)时,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而当学生已形成的前概念偏离科学概念(即相异构想)时,则可能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