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石菖蒲”为关键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其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信息进行标准化,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GeneCards、TTD、OMIM和DRUGBANK 4个数据库检索CIS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和药物靶点导入微生信软件绘制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使用在线软件String 11.0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石菖蒲的有效成分作用于CIS的核心靶点。结果:获得38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RAC-α丝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可能是石菖蒲治疗CIS的核心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石菖蒲可能是通过对血压的负向调节、调控白细胞迁移等炎症反应、神经递质合成过程、血管生成以及血液循环等生物学过程来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石菖蒲作用于CIS中的通路涉及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VEG通路以及炎症和癌症等通路。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石菖蒲有效成分中的山柰酚与潜在靶点AKT1和TNF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等多个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血管生成、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来达到预防或治疗CIS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丹参-石菖蒲-丁公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筛选出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找出疾病靶点,并在UniProt数据库中将靶点基因名称标准化。通过韦恩图的绘制寻找出药物-疾病的潜在靶点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选出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与Pymol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70种有效活性成分,1071个潜在靶点。共得到GO功能富集条目376个,其中生物过程234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7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通路93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疾病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多种有效成分通过不同的通路发挥其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收集18批次野生石菖蒲药材,建立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石菖蒲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石菖蒲药材中β-细辛醚、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建立综合质量评价函数。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野生石菖蒲药材之间质量差异较大,综合质量评价函数结果显示,江西宜春产石菖蒲药材F值最高,浙江淳安次之,四川达州和湖北宜昌最低,说明江西宜春产石菖蒲药材质量相对最佳。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综合质量评价法具有整体性、客观性和直观性,可对不同产地野生石菖蒲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水位波动是控制湿地特征的关键因子,是影响湿地系统植物群落生存和发展的主导因子。植物是湿地结构和功能的核心,研究水位波动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对于湿地植被恢复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结果显示,淹水处理对石菖蒲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初始荧光(F0)、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半淹处理显著提高植株中初始荧光(F0)、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0.05),并且植株叶绿素、F0、Fv/Fm、qP、rETR均高于对照处理;全淹处理则显著增加植株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叶绿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P<0.05),并使植株叶绿素、F0、Fv/Fm、qP、rETR均低于对照处理。由此可见,石菖蒲具有一定的抗淹能力,适宜的水位高度利于石菖蒲的光合作用,可促进其生长,但不能进行全淹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石菖蒲-郁金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石菖蒲、郁金的有效成分,找出其所对应的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蛋白与基因名的转换,在DisGeNET中寻找AD的基因信息,借助韦恩图找到石菖蒲-郁金与AD相关联的核心靶点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STRING软件构建可视化“疾病-通路-靶点-药物”网络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得到治疗AD的基因蛋白。结果:筛选获得石菖蒲-郁金有效成分19种,潜在靶点136个,关键靶点基因40个,其中以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胱天冬酶3(CASP3)、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氧化氢酶(CAT)等靶点作用较为突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GO功能条目主要有血管生成正调节、细胞核、质膜组成成分、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在所有相关条目中关联性最强,对于治疗AD更有意义。结论:石菖蒲-郁金可以从多基因、多靶点、多途径治疗A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