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7月1日,由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赣州公司(即二六四大队工程公司)承建的江苏泰兴滨江大桥建成通车,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为大桥建成通车剪彩,二六四大队也派代表参加了通车仪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滨江城市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开发利用合理性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江苏省镇江市新民洲港区总体规划区土地为例,基于GIS空间数据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首先依据选择城市的区位、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以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值;然后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最终通过地图叠加,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新民洲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为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BP人工神经网络在小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昳颖  陈晓宏  张云  丁华龙 《水文》2015,35(5):35-40
径流量的变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月径流量的研究对水量配置、调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尺度流域普遍存在的资料有限问题,研究BP人工神经网络在华南湿润区小流域月径流模拟的适用性。以滨江流域长序列逐日降水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月径流量模拟,并将其与径流系数法、新安江模型和HSPF模型所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使用简便,变化趋势预测准确,在降水径流模拟方面优势明显,全年确定性系数为0.91,高于径流系数法所得0.85,与新安江模型的0.92、HSPF的0.96相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汛期的模拟效果优于非汛期,但模拟结果相对偏大,存在一定的改进和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海域法》颁布实施五年来,南通市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加强,依法管海、科学用海水平不断提高。南通滨江临海,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南通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不断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成为南通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滨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径流过程和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关系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气候变化下华南湿润区典型小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利用珠江流域北江一级支流滨江流域内及其邻近共10个站点近47年日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Mann-Whitney-Pettitt(MWP)检定方法,对年、汛期/非汛期、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北少南多分布,主要与区域气流走向及流域地形有关;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其中流域南部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主要是汛期(4~9月)降水量减少,非汛期(10~翌年3月)降水量变化不大;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流域南部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在1983年发生了显著性变异;流域北部年最大日降水量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分别在1987年和1985年左右发生显著性变异。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滨江风光带展示厅装饰、布展工作的亲历,介绍了此项工程中用于布展的地图种类、形式、作用和编制方法,说明了地图在现代社会诸多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新形势下地图编制和产品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跨江发展可突破江河阻隔桎梏,为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该文以南昌红谷滩新区为例,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 IS空间分析、景观扩张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跨江发展下滨江新区用地扩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自2000年"一江两岸"战略实施以来,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迅速,斑块面积由2001年的6.74 km2增长至2018年的64.71 km2,建设空间增长了8.6倍,整体呈"高速低强—低速低强—高速高强"扩展态势.2)研究区总体经历了起步(2001-2005年)、成长(2006-2010年)、成熟(2011-2018年)3个扩展阶段,依次与南昌市跨江发展历经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相契合.3)"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和道路交通的牵引作用为研究区用地扩展主要特征,不同阶段用地扩展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起步和成长阶段,政策规划与集聚性要素为主导;成熟阶段前期,政策规划和通达性要素为主导,但政策规划作用逐渐减弱;成熟阶段后期,通达性成为用地扩展单一主导要素,交通导向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8.
长江武汉城区段呈SSW-NNE向从城市中心流过.两岸滨江平原是武汉城市的黄金地段.分布于汉阳和武昌沿岸的滨江平原,平面形状似弓形分布于晚更新世岗地与长江之间.研究发现,其形成经历了江-洲-湖-陆的转变过程,是长江中的沙洲并岸的产物.本文以武昌北滨江平原为例,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解析.长江武汉蛇山-青山段在明代江面十分开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