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7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文勇  黄长江  陈志远  施华宏 《台湾海峡》2002,21(4):444-451,T002
本研究工作采用基于组件式集成方案的ArcInfo GIS软件、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MapObjects 2.0软件、AutoCAD软件、VB6.0开发语言作为软件平台,以Legend Pentium Ⅲ(933)作为硬件平台,利用ADO数据接口实现与属性库连接,通过ShellExecute函数达到与ArcView软件、相关网址连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南沿岸海域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与有机锡污染查询显示系统,并使其具有显示、缩放、温游、定位、查询、统计、分析、编辑、输出等功能。这是将GIS技术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管理和保护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厦门海域水体中有机锡的存在形态与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水中总有机锡浓度在129.1—4 826.8 ng(Sn).L-1之间,底层海水则分布在321.6—1 954.5ng(Sn).L-1之间。结果显示,厦门港内及同安湾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有机锡浓度远高于九龙江口及厦门西南海域,这与厦门海域船舶活动和网箱养殖密切相关。通过对鼓浪屿站点表层海水中有机锡化合物15 h的连续监测,推测光照对水体中有机锡的降解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海产腹足类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长江  雷瓒  董巧香 《海洋学报》2005,27(4):174-180
三丁基锡(TBT)等有机锡化合物因其毒性及结构上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网箱渔排等的防污涂料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体中持久地释放出可以有效杀死海洋污损生物的毒性物质,从而达到防护船舶、渔排等体表的目的[1],然而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锡化合物在防污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许多非靶生物,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的危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为引入海洋环境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2~4].因此,检测海洋生物体内的有机锡含量成为对有机锡污染生态效应调查与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5~7].  相似文献   
4.
方斑东风螺性畸变现象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娟  朱四喜  沈金辉  陈旭明  黄长江 《台湾海峡》2004,23(4):444-448,i003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方斑东风螺未成熟和成熟的正常雌、雄个体以及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构.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器官外,还有输精管或阴茎.在正常雄性输精管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再现了系统发育的过程,而且在性畸变个体输精管的形成过程和发育过程中组织学结构特征的变化与正常雄性输精管的个体发育过程的相似.性畸变雌体的性腺发育受阻.目前,性畸变现象仅存在于成熟个体,但这并不表明未成熟个体中不会发生性畸变现象.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方斑东风螺因有机锡污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不利,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有机锡对轮虫的毒性及QSA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海洋褶皱臂尾轮虫进行的9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物的有机锡化合物污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在工农业上,特别是在海洋防污涂料方面的广泛应用,有机锡化合物已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使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有机锡化合物是迄今为止由人为活动引入海洋环境最毒的化学物质之一,也是目前已知内分泌干扰物质中惟一的金属化合物,它对多种海洋污损生物具有长期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施华宏  黄长江 《台湾海峡》2001,20(4):552-555,T007
本文选取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海口、北海、湛江、汕头和厦门港等作为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现场调查区,结果发现有11种海产腹足类存在性畸变。文中对分布广泛、易采集、性畸变现象普遍的疣荔枝螺的性畸变特征的解剖观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其他几种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特性作了对比。根据研究结果将疣荔枝螺性畸变雌体的阴茎和输精管的畸变程度划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性畸变现象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机锡污染生物指示种——疣荔枝螺的正常雄、雌和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果表明,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器官外,还有输精管或阴茎。当性畸变程度严重时,性畸变不育个体的卵囊腺组织出现破损,并具有不规则块状的不育卵囊和未排出的正常卵囊。虽然性畸变个体的雄性器官具有表现出雄性功能的潜能,但由于缺少精巢或完整的前列腺,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雄性功能的个体,这与性逆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已对疣荔枝螺种群生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深化此类负面生态效应的研究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8ng/dm3,泥样的为0.3~174.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1~23.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萃取技术在有机锡、有机砷和有机汞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对各种萃取技术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试剂消耗少、基体干扰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