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文章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菲莫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及理想模式。矿床中岩、矿石S、Pb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或下地壳古老基底,后混入部分上地壳物质;H、O同位素特征显示,矿床成矿热液以上升的岩浆热液为主,结合部分变质热液及渗透淋滤的大气降水形成混合热液;Re-Os同位素测年得出矿床形成时间为(47·81±0·71)Ma,矿化主要发生于大皮甲岩体岩浆侵位晚期的期后热液阶段。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具长期性、多期次、多来源、多阶段、多成因的特征,大致经历了古元古代的沉积定位阶段→中新元古代的区域变质改造富集阶段→喜马拉雅期的颠覆性改造叠加富集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
新疆富蕴县西部出露一套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呈透镜状分布,是古生代增生混杂岩带的组成部分。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N-MOR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点。运用LA-ICP-MS方法,对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分析。测年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为437Ma±12Ma,为早志留世。对玛因鄂博蛇绿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斋桑-额尔齐斯蛇绿构造岩带、建立该区古生代构造格架、讨论其地质演化史提供了新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吉地块东端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中普遍发育变质的基性岩体,它们的形成时代、变质作用时代和对地块基底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应用LA-ICP-MS技术测定其中的一个变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获得的10个测点数据显示,锆石受到热事件的强烈改造而发生严重铅丢失,但拟合的不一致线仍给出相关性较好的上交点年龄1712Ma±47Ma和下交点年龄472Ma±29Ma,MSWD=1.4。这表明,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是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末期汇入Columbia超大陆之后于中元古代早期初始裂解而侵位的基性岩体。这些基性岩体在早古生代卷入了柴北缘碰撞带而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受到构造肢解。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中部温都尔庙地区白音诺尔变质基性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于(254.8±6.2)Ma,时代为晚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研究区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Rb、Sr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Zr富集,元素Eu为正异常,具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地质特征应属于蛇绿岩组成部分,反映该地区在晚二叠世古亚洲洋尚未闭合,其闭合时间可能在早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5.
全吉地块东端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中普遍发育变质的基性岩体,它们的形成时代、变质作用时代和对地块基底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应用LA-ICP-MS技术测定其中的一个变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获得的10个测点数据显示,锆石受到热事件的强烈改造而发生严重铅丢失,但拟合的不一致线仍给出相关性较好的上交点年龄1712Ma±47Ma和下交点年龄472Ma±29Ma,MSWD=1.4。这表明,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是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末期汇入Columbia超大陆之后于中元古代早期初始裂解而侵位的基性岩体。这些基性岩体在早古生代卷入了柴北缘碰撞带而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受到构造肢解。  相似文献   
6.
琼中古—中元古代抱板岩群斜长角闪(片麻)岩为高钾变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化学成分上具有富钾(K2O/Na2O值大于0.6)、高铝(Al2O3含量高于15%)和低钛(TiO2含量低于1.3%)等特点。岩石的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LREE/HREE值较高,并具有显著的Ta、Nb、Ti负异常。微量元素和Sm、Nd同位素特征表明,琼中变基性火山岩岩浆源区偏离原始地幔,并且未受成熟地壳物质的明显污染,它们是俯冲消减带上部陆弧区地幔楔受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和硅酸盐融体交代作用后部分熔融的产物。古—中元古代时期,海南地块可能经历了由拉张到挤压的地球动力学转变,早期拉张阶段形成琼西洋脊型和过渡型拉斑玄武岩,中晚期则形成与洋壳俯冲作用相关的琼中岛弧型高钾钙碱性玄武岩,这一过程可能与华南大陆的裂解及随后洋壳向华夏古陆的深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