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平阳研山明矾石矿床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认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矾山明矾山矿床是酸性火山气热液与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内的碱性长石的交代中形成的。为了解释矿床的均一性,成矿的周期性和矿床单向依变分带等重要特征,我们重点研究了矿床中明矾石化和叶蜡石化的热力学性质,得出了K 活度和pH值是控制交代产物的重要因素的新结论,提出了该矿床交代成矿作用的新模型,并据此成功地解释了矿床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平阳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位于河北阜平县平阳镇一带,围岩为包括混合岩和片麻岩在内的变质表壳岩,层位上相当于阜平群的下部,产阳地区空间上存在高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因而由变质岩到花岗岩显示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以及产出关系上的渐变过渡特点,花岗岩中的变质表壳岩以及部分包体不仅在岩性上可和外围的同类岩石对比,而且也显示了明显的深熔作用改造的痕迹,有较为充分的语气表明平阳片麻状花岗岩总体上是原地深熔的奥长花岗岩,局部发生了一定尺度的位移。平阳地区变质表壳岩的深熔作用经历了以流体活动占主导地位、以矿物的溶解和重结晶为主要特点的早期阶段,演变为以部分矿物的熔融占主导地位的高级阶段,平阳片麻状奥长花岗岩的形成代表了阜平岩群变质表壳岩深熔作用的高级演化阶段,对于客观认识阜平岩群的组成和地质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晓娟  余勇利 《江苏地质》2015,39(1):153-157
目前,废弃露天矿山的治理不仅需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需要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滚石灾害是高陡边坡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滚石的弹跳高度和落点分布范围,同时合理运用台阶植被绿化等生态治理措施。以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荆溪山废弃矿山高陡边坡为例,通过对落石运动轨迹模拟分析,提出综合生态治理方案,为相关边坡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被认为是山区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但即使在旅游山区,仍存在大量传统农村。论文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选取典型旅游村水口村和农业村法洪村,从农户生计变迁、乡村土地利用转型、宅基地功能演变3个方面分析旅游特色山区乡村发展及其分化。结果表明:① 生存型生计阶段(1949—1977年),法洪村和水口村高度依赖农业;组合型生计阶段(1978—2013年),两村由单一农业生计向农业和外出务工组合转变;发展型生计阶段(2014—2018年),法洪村以外出务工为主,水口村以旅游经营和外出经商并重。② 1978年前,两村地类变更主要是林地转为耕地;1978—2014年,主要是林地转为建设用地;2014年后,法洪村耕地转为林地、住宅用地,水口村林地、耕地转为旅游相关用地。③ 1978年前,两村宅基地均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1978—2014年,两村宅基地的农业生产功能开始衰退;2014年后,法洪村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水口村以旅游接待功能为主。④ 两村发展分化是自然环境、人文景观、能人带动、市场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认为,即使是在旅游特色山区,也只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有能人带动、顺应市场变化的乡村,才能较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大部分资源禀赋一般的乡村仍将以传统农业为主,因此,山区乡村振兴要顺势而为、择优助推。  相似文献   
5.
明矾石矿床中钒、镓萃取实验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祥济  王福生 《矿床地质》1999,18(3):276-284
通过对浙江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山矿石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调查和深入研究该明矾石矿床野外地质、采矿工艺及分析岩石、矿石中有用元素含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床综合利用的建议。同时,对达到回收品位的钒(V)、镓(Ga)稀有金属进行了萃取实验。实验采用天然的明矾石矿石、矾化围岩和提炼明矾后的废料-矾浆、矾碴和炉灰作为试料,配制含一定浓度的HCl、HBr、HClO4、HF、C6H6O8和C6H5CH3等不同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平阳矿山明矾石矿床地质、矿物共生组合、成矿实验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形成的一些热力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在50℃~450℃的温度和3×105Pa~780×105Pa的压力下的氧化环境(Eh=-0.40V~+0.32V,主要是-0.08V~0.24V)中,由含碱性长石的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等岩石与含硫、钾、钠等成分的晚期酸性(pH=1.0~4.0)火山气热液在fs2(1.32×10-34×105Pa~3.39×10-3×105Pa)fo2(1.92×00-63×105Pa~1.58×10-19×105Pa)的条件下相互交代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浙江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祥济  王福生 《地质学报》1998,72(2):162-172
笔者在深入研究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实验地质依据。采用矿区未蚀变的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作为试料,分别模拟配制pH=0.5、1.0、1.5和2.0的H_2SO_4(12.5%、2.5%、0.5%和0.1%)+0.4 mol KF+0.1 mol NaCl水溶液作为晚期火山气热液,两者在高压釜中持续120 h的交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12~487℃温度和200×10~5~800×10~5Pa压力下的氧化环境中,酸性气热液沿着碱性长石边缘、裂隙和解理进行交代,形成了明矾石和与矿区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相吻合的矿物,揭示了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的形成机理为含硫的酸性火山气液交代碱性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