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攀西地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及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不同时代地层的水系沉积物中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笔者通过对该地区铂族元素含量在各地层中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归并和分类,结合有关铂族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通过对水系沉积物中Pt、Pd综合异常的筛选,在铂族元素综合衬值异常图的基础上共划分出Ⅰ类异常4个、Ⅱ类异常19个、Ⅲ类异常23个以及Ⅳ类异常14个.初步筛选出的19个Ⅱ类异常子区可为进一步开展铂族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攀西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总体目标出发,对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项目和实施时序进行系统的设计。对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按照三个阶段进行划分:一是生物资源开发的起步阶段(2003-2008); 二是生物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2009-2015);三是生物资源开发的提高阶段(2016-2020)。生物资源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24个国家级项目,39个地方级项目;按资源开发类型分:木本果品类9项,纤维及造纸类3 项,木本油脂类2项,中药材开发与生物制药类8项,生活保健类10项,淀粉类1项,观赏植物及花卉产业开发类5 项,香精香料类2项,特色农业类3项,经济作物类3项,饲料类1项,真菌类3项,生物农药类2项,动物类2项,生态功能类5项,生态旅游类4项;按自然地域分:攀枝花自然地域28项,西昌-德昌自然地域35项,会理-会东自然地域7项;按项目类型分:科技攻关项目20项,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项目14项,产业化项目36项。  相似文献   
3.
在首次对特色生物资源的内涵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与示范”项目的设计思路、研究内容及实施路线,对项目实施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该项目为我国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具有发展各类果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根据攀西特色水果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条件,在大区域背景下,分析了攀西地区特色水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明确了攀西地区特色水果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早熟枇杷、石榴和晚熟芒果及深加工,以品质的优良、上市时间的优势占领高端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攀西地区特色水果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恐龙足迹重建攀西地区白垩纪恐龙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攀西地区没有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记录,对该区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组合的认识尚属空白。1991年,攀西地区首次发现了恐龙足迹,此后陆续发现了8个足迹点。这些足迹点共发现9种不同的非鸟恐龙足迹(6种非鸟兽脚类、1种蜥脚类和2种鸟脚类足迹),以及翼龙和龟类足迹。共11种足迹形态类型由185道行迹(与孤立足迹)组成,可能代表着同等数量的造迹者。其中飞天山组的组合多样性最强,小坝组和雷打树组较弱。这个相对全面的足迹数据库,为该地区白垩纪四足类的古生态学普查提供了动物群的组成信息,这在该缺乏骨骼化石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实测地表大地热流、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及生热率的基础上,作者计算了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深部热流值(q_r)及地壳上部放射性元素富集层厚度(D),即分别为38.4mw/m~2和15.7km。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具有较高的深部热流值和较大的D值。笔者进一步阐明,较大的D值是攀西古裂谷地区地壳分异程度差在地热上的反映,而较高的q_r值表明本区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的热量比较大,这与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整个地质发展历史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PEG)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红格铁矿三维反演与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敬梓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49-1058
四川红格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岩浆岩型铁矿石产出基地。在过去几十年中,对红格地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探,积累了大量地质、物化探资料。但是,这些工作比较分散,不同单位不同时期用多种方法开展了多种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工作,资料零散的分布于不同单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及研究。本文对红格矿区进行有地质约束的三维磁异常反演,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分析所建三维地质模型,从宏观上推测了红格铁矿的成矿控矿规律及岩浆运移通道,微观上预测了红格矿区矿体空间位置、形态及控矿、容矿、含矿地质体的分布规律。另外,结合地质模型还进行了找矿潜力评价,分析了矿区外围和深部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GIS空间数据处理为平台,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攀西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对攀西矿区的地质环境作了评价分级,该评价分级结果反映出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并分析了问题原因,为攀西矿区的地质环境管理和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炭-二叠纪是山东省的主要聚煤时期之一,通过对潘西煤矿深部煤层特征和赋煤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箕斗状反倾向盆地,"震钻结合,地震先行,钻探验证"、"就煤找煤"寻找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深部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