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36,自引:27,他引:36  
埃达克岩与浅成低温热液Au-Ag及斑岩型Cu、Cu-Au矿床有密切的关系,环太平洋地区多数大型和世界级的斑岩铜矿均与埃达克岩有关。埃达克岩有利于成矿的关键因素与埃达克岩形成时角闪石转变为石榴石的脱水作用有关,而水能萃取出在地幔和基性岩中富集的金属元素。因此,埃达克岩集中分布的地区有利于铜、金等矿化的聚集。中国铜矿资源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紧迫问题的出路在寻找斑岩铜矿。全球铜矿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中国与环太平洋类似的地区不是中国东部,而是古亚洲洋造山带、东北吉黑东部和西藏冈底斯。从国家目标出发,建议实施铜、金等找矿工作的战略转移,把浅成低温热液和斑岩型Au、Cu、Ag等矿床找矿的重点放在古生代的古亚洲洋造山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吉黑东部和中-新生代的冈底斯地区。古亚洲洋造山带首选阿尔泰西南缘-东准噶尔、东天山和内蒙古中部3个地区。埃达克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因此,在找矿思路上也应当有一个变化,即:先找埃达克岩,再找矿。  相似文献   
2.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极具找矿潜力的地带,但受自然条件限制,该地带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普遍偏低。选取冈底斯成矿带北部尼玛县帮勒地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8OLI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研究区铁染和羟基矿化蚀变信息。在GIS平台上,将提取的蚀变信息结合研究区现有地质、化探、矿产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据成矿理论,圈定2个成矿远景区。经野外验证,文中获取的矿化蚀变信息分布状况与已知矿点和已探明蚀变带的空间一致性高。矿化蚀变带的探明能够为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勘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冈底斯岩基中包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花岗岩中岩石包体进行成因归类,指出对其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岩相学为基础,讨论冈底斯岩基中镁铁质包体的类型及形成机理,揭示冈底斯各单元岩浆作用初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西藏厅宫铜矿激电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寿 《物探与化探》2003,27(3):180-183
通过对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激电异常及其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在该成矿地质-地球物理背景上用物探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并就有关找矿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在冈底斯带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斑岩铜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7.
对冈底斯东段古新世-始新世花岗岩类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成矿专属性研究,表明花岗岩类呈现准铝-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负Eu、Ce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等,高场强元素Nb、Hf则表现为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的富,说明源区的部分熔融程度较高.古新世花岗岩类为变质泥岩、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始新世花岗岩类为角闪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冈底斯东段古新世-始新世花岗岩类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阶段,成矿专属性表现为Cu、Mo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瞬变电磁勘探中存在的接收有效面积较小的问题,提出使用接收有效面积更大的磁棒代替传统的接收面积较小的空心线圈,并在山西大同进行了试验,取得理想的探测结果。将改进装置用于西藏某钼矿勘探中,探测深度达到1 000 m,远远超过原有装置的探测深度,为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应用于更深度空间探测矿和石油提供了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宏伟  柏剑  黄新 《现代地质》2014,28(4):850-858
介绍了西藏工布江达县某铜多金属矿勘查区物探测量效果。通过时间域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圈定出高极化率异常区一处,结合地质及物性资料推测为矿致异常。在此基础上,于异常浓集中心布设剖面运用对称四级装置进行测深工作,识别下伏矿体的展布形态并指导钻孔布设。通过工程施工验证了物探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测量成果对下一步的地质工程勘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指出在该矿区运用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研究结果对冈底斯成矿带及类似地区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深部斑岩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藏朱诺斑岩铜矿床发现的重大意义及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朱诺斑岩铜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之中西部,它是在原区域化探成果中无任何有编号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对原始化探数据进行重新处理时发现的,是迄今为止品位最富的大型斑岩铜矿床。它的发现“使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勘查区域向西延伸了数百km,有望发展成为巨型斑岩铜矿带”,自此揭开了在冈底斯西部寻找斑岩铜矿的序幕。该成果入选200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重大新闻第二名(地质成果第一名),这是创新思维与科学找矿的范例。文章在较系统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背景、矿化特征、发现过程及勘查新进展的同时,客观展示了笔者运用新的找矿思路对原有化探数据进行二次开发、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的地质内涵、进行异常筛选及成矿预测研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启迪人们的找矿思路及降低勘查风险、快速缩小找矿靶区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