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800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金宇  李颖 《海洋通报》2018,(2):235-240
为有效对港区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分析船舶尾气,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高斯烟羽模型,通过MATLAB模拟仿真模型,其包括实验仿真过程、技术原理及理论模型对船舶尾气扩散进行的研究。该模型是在传统的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实源像源进行加权选择输入参数;通过矢量合成确定了气体扩散的方向,利用合成后的"风速"进行计算仿真,有效模拟了船舶尾气在港区或者海洋环境中的气体扩散模型。其模型简单且可以有效模拟船舶尾气扩散。并且进一步对后续模型的精确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涉密矢量数字地图中敏感要素几何信息的定量测度,是实现定量化密级评定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进行敏感要素几何信息量的计算,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在现有地图信息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主要开展了3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从地理对象的敏感性入手,探讨了地图要素敏感性的定义与要素集合的敏感性表征指标;然后,基于任意发生元的Voronoi构建方法,实现了对点要素集、线要素集、部分覆盖面要素集及综合要素集的信息单元自动化剖分;最后,基于长度系数、面积系数和角度系数,提出了线、面要素图形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涉密矢量数字地图中敏感几何信息量的测度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遵循了信息量的非负性、连续性、可加性等特点,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相关因素(地图比例尺、要素空间分布、要素图形复杂度、要素敏感系数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相关成果将支持矢量数字地图的定量化密级评定,并有助于完善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隆升的非线性动态有限元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建立分析模型,采用3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仿真板块速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该地区地壳岩石的等效应力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仿真得到的速度场与1998年GPS观测的速度场吻合良好;与过去一贯的假设相反,计算结果反映出地壳应力场不是静态的,而是此起彼伏,不断变化的,应力值最大且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在克什米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与地震多发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ITRF2000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有限元法与伪谱法混合求解弹性波动方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伪谱法都是常用的基本方法,但它们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和优缺点,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都存在减弱网格频散和提高计算效率的矛盾,而伪谱法的网格频散小且计算效率高.有限差分法和伪谱法在处理地表结构复杂或地表剧烈起伏以及地下结构复杂的情况时存在较大的难度,而有限元法可较为理想地拟合起伏地表和任意弯曲界面,且可方便地处理自由边界条件和界面边界条件.尝试将有限元法和伪谱法相结合,形成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一种混合方法,利用二者的优点,克服二者的缺点,达到既减弱网格频散又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的目的.并采用所谓的‘过度区域‘技术解决两种不同算法的衔接问题.模拟实例表明,给出的混合模拟方法不失为弹性波场数值模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大地测量报表服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表服务是大地测量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但往往会因为格式的微小调整而导致系统的整体重构。首先分析了当前报表生成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XML相关技术生成报表的新思路;然后介绍了以XML为基本语法的统一数据交换接口,屏蔽了各种报表数据源的差异;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XSL技术将接口文件变换成通用的HTML,并对报表中的图形信息用SVG进行描述,从而将报表转换成通用浏览器可以识别的信息模型;最后对此技术进行了实践。通过在系统外部更改报表样式文件,能够实现报表服务的个性化,增强系统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中,常需要较大的勘探深度和较高的深部分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钻孔的井地或跨孔电阻率成像技术适应这种要求,但引起的视电阻率响应复杂,从而给资料的正确处理与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有必要通过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相结合的手段,对理论模型井地或跨孔装置的响应异常规律进行研究.文章通过设计一个典型地质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2D跨孔电阻率法有限元正演计算,并将模拟的响应视电阻率作为反演的输入,结合平滑约束最小二乘反演,分析了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矢量信号处理的水声定位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传统的水声定位系统与矢量水听器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轻便型长基线被动水声定位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近年来出现的矢量信号处理技术,设计了新的实时信号处理软件。经湖试和海试,系统的可行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赵明  滕斌 《中国海洋工程》2004,18(2):267-280
The incompressible viscous uniform and shear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is studied. The two-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discretized by a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in space. The stable three-step scheme is applied to the momentum equations in the time integration. The numerical model is firstly applied to the computation of the lid-driven cavity flow for its validation. The compu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other numerical results. Then, it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viscous uniform and shear flow over a circular cylinder for Reynolds numbers from lO0 to lO00. The transient time interval before the vortex shedding occurs is shortened considerably by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perturbation. The computed Strouhal number,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putation shows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viscous flow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