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喀什地区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灾害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历史灾情、暴露易损性、抗灾恢复力四个层面构建了新疆喀什地区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喀什地区城市自然灾害进行了分析;采取1991-2011年数据对喀什地区自然灾害风险数据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呈现波动趋势,2004年以后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原因使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往年呈现增长趋势,这直接影响该地区城市灾害风险变化.最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0年喀什地区所属喀什市、莎车县、巴楚县、塔什库尔干县等4个代表性站50a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低地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喀什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48.1 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2cm,随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8cm/10a,年代际变化呈阶梯状逐渐减小,冻土深度减小主要受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气温每升高1℃,冻土深度减小7.75 cm;山区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48.8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8cm,随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5cm/10a。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疆喀什地区两个主要水文站1954-2018年蒸发皿蒸发数据,对喀什地区蒸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年蒸发变化较为平稳,夏季蒸发下降明显,递减变化率为24. 5 mm/10a,秋季蒸发增加趋势较强,递增率为13. 5 mm/10a,其他季节蒸发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4.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2,28(7):1947-1948
在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由国家305项目办公室和北京大学岩石圈地质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召开了“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大型矿集区国际对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8月22-27日,中国新疆克拉玛依).与2007年“中亚型造山与成矿国际学术研讨会”(Zhu et al.,2008)不同的是,本次会议聚焦的问题更具体.来自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讨了(1)斑岩型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探模型; (2)西准噶尔古生代地壳演化与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机制; (3)新疆北部石炭系地质找矿勘探问题等.部分代表考察了白杨河铍矿、包古图铜-金矿集区、哈图-宝贝-萨尔托海矿集区以及白碱滩和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5.
胡林金 《地下水》2013,(3):85-87
随着喀什地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和控制体系尤为迫切。长期监测了喀什地区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埋深变化,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11年全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喀什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喀什噶尔流域和叶尔羌流域地下水埋深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至平原区埋深最小,大部分区域小于5m。全年内6、7、8、9月份因地下水蒸发量和开采量较大,埋深均大于6.9m。2012年与2011年同期(第一季度)相比,喀什市及其周边地区埋深增大0.2~0.4m,可能与人工开采活动有关,两河流域下游埋深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疆1973年以来年度地震预测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乌恰-喀什周围地区年度预测的阶段性特点,并对这一地区1900年以来M≥6地震和1972-2008年M≥5.5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的研究.认为对该区域地震活动规律性特点认识不足,没有遵循本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规律对地震趋势进行客观判断,是造成地震危险区预测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依据地震活跃与间歇的特点认为2008年底开始乌恰-喀什周围地区将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段,这一地区可能仍将继续被划定为年度强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以喀什地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形式为语言、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也很容易受以外来文化冲击,失去本民族特色,从而失去旅游价值,对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民族性、神秘性、艺术性、特殊性、传统性原则。喀什地区内部旅游开发应注重以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和维吾尔音乐舞蹈等艺术产业化建设;以喀什为基地对外延伸至周边中西亚国家,共同开发和建设中西亚贸易旅游区,并进一步促进商贸旅游区域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喀什地区1961—2005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喀什地区1961-2005年45a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均表明了在周期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平原和山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同步性在不同年代表现不同;喀什地区各季降水变率大体表现为平原地区大,山区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喀什及邻区区域构造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崇武 《新疆地质》2001,19(1):74-74
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西南天山与西昆仑山的交汇处。虽处在塔里木地块上,地层结构相对稳定。但西南天山、西昆仑山两大山系地震强度大,且频度高,对喀什地区形成较严重影响,如1902年的8月22日,南天山地震带的阿图什北发生了8.25级地震,而波及喀什的烈度为9度,1985年8月23日,西昆仑地震带的乌恰与乌帕尔交界处,发生了7.4级强震。喀什地区均有较强的震感。乌帕尔、乌恰发生地震,常常波及喀什,使喀什有明显的震感。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与喀什市附近的构造体系有关。喀什附近,从区域上说,处于6大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0.
喀什地区一场大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学角度,对造成2001年1月14-17日喀什地区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从低值系统、冷高、高中低三支气流的配置,探讨降雪天气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