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囊性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腹部囊性占位1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各个病变CT表现的特点.结果腹腔内囊性占位3例,其中巨大的大网膜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1例.腹膜后囊性占位13例,胆总管囊肿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2例,囊性畸胎瘤1例,重度肾积水3例.结论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病变小者诊断容易;巨大囊性病变形态不规则,位置难定,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体部γ刀定位的CT扫描技术.材料与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plus多层螺旋CT(4层)对306例胸部占位患者、141例腹部占位患者行γ刀定位增强扫描,对比剂的用量为1.2ml/kg,注射流率为2.5mL/s~2.8mL/s,通过CT扫描所得图像制定治疗计划.结果 CT增强扫描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标志点清楚,靶点确定均一次到位,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体部γ刀定位,采用合适的扫描方案及造影技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定位扫描图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腹部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三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物性—含油性差异大及控制因素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依据物性数据及压汞资料,对研究区三工河组储集空间特征、孔渗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隔夹层分析、岩屑成分及含量分析、成岩特征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制约研究区三工河组储层物性—含油性关系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沙窝地和莫西庄小区三工河组储层埋深相对较浅,主要以中粗孔喉和较细孔喉的原生(残留)孔隙为主;征沙村小区埋藏较深,以细孔喉和微孔喉的次生孔隙及裂缝发育为特色。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工河组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埋藏深度为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和砂体成因类型为控制储层发育的基础;低地温梯度延迟了压实效应等,有效保存了原生孔隙;塑性岩屑含量、储层的隔层和夹层因素,即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砂体的储集性。  相似文献   
4.
养殖牙鲆鱼苗腹水症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腹水症养殖牙鲆鱼苗分离到一株细菌B17,人工感染实验证实春具有致病性。用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对B17进行测试,发现其与参考菌株的相似性较低,不能进行鉴定。常规生化测试表明,B17具有弧菌属的特征,其表型特征与Vibrio splendidus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明确菌株B17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菌株B17与V. splendid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菌株B17可鉴定为V.splendidus。  相似文献   
5.
大治河河口无齿螳臂相手蟹生长和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齿螳臂相手蟹是长江口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优势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探求无齿螳臂相手蟹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和成熟状况,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集样本,通过聚类和分段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雌雄蟹头胸甲、螯、腹部等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区别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并用逻辑斯蒂回归估计其50%形态成熟点。结果如下:雌雄蟹50%形态成熟点分别为头胸甲宽18.22mm和16.36mm。雄蟹的螯宽和雌蟹的腹宽均表现出明显的异速生长;根据相对生长率的不同,雄蟹异速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雌蟹分为2个阶段;不成熟的雄蟹异速生长拐点发生在壳宽11.78mm,不成熟和成熟雌蟹腹部在壳宽13.04~18.64mm范围内重叠。同时研究了50%的生理成熟大小,雌雄成熟大小分别为17.50mm,17.20mm。雄性形态成熟大小小于生理成熟大小,而雌性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妇科急腹症中扭转现象的CT和MRI表现及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典型病例,结合文献回顾了卵巢肿瘤蒂扭转的典型CT、MRI表现,并进一步探讨了引起扭转的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和褐牙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作用强的病原菌FS1和FS2,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为腹水症的致病菌。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3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分别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菌株FS116SrRNA基因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达99%;菌株FS2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同源性均达99%。为最终确定菌株FS2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其HSP60基因序列,进行网上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S2与溶藻弧菌的同源性达99%,而与其他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1%。这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或分别感染均可造成养殖鲆鱼腹水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不同部位PE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影像学特点。结果:3例PEA中,1例位于乙状结肠旁,1例位于回盲部,1例位于升结肠旁,3例CT平扫表现为结肠旁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边缘见环形高密度影,病灶中央见点、线状高密度。消炎治疗效果明显,避免了手术干预。结论:PE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金铎  许淑梅  张关龙  任新成  曾治平  武向峰  舒鹏程  冯怀伟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4-2022010014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腹部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三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物性—含油性差异大及控制因素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依据物性数据及压汞资料,对研究区三工河组储集空间特征、孔渗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隔夹层分析、岩屑成分及含量分析、成岩特征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制约研究区三工河组储层物性—含油性关系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沙窝地和莫西庄小区三工河组储层埋深相对较浅,主要以中粗孔喉和较细孔喉的原生(残留)孔隙为主;征沙村小区埋藏较深,以细孔喉和微孔喉的次生孔隙及裂缝发育为特色。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工河组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埋藏深度为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和砂体成因类型为控制储层发育的基础;低地温梯度延迟了压实效应等,有效保存了原生孔隙;塑性岩屑含量、储层的隔层和夹层因素,即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砂体的储集性。  相似文献   
10.
无齿螳臂相手蟹是长江口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优势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探求无齿螳臂相手蟹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和成熟状况,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集样本,通过聚类和分段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雌雄蟹头胸甲、螯、腹部等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区别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并用逻辑斯蒂回归估计其50%形态成熟点。结果如下:雌雄蟹50%形态成熟点分别为头胸甲宽18.22mm和16.36mm。雄蟹的螯宽和雌蟹的腹宽均表现出明显的异速生长;根据相对生长率的不同,雄蟹异速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雌蟹分为两个阶段;不成熟的雄蟹异速生长拐点发生在壳宽11.78mm,不成熟和成熟雌蟹腹部在壳宽13.04~18.64mm范围内重叠。同时研究了50%的生理成熟大小,雌雄成熟大小分别为17.50mm,17.20mm。雄性形态成熟大小小于生理成熟大小,而雌性则相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