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7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胸部创伤X线-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50例胸部创伤进行了X线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征象。作者观察到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时优于CT扫描,而对X线未能发现的肺轻度挫伤、出血、少量气胸、心包积液、膈等,CT能做出明确诊断;还发现X线片所见到的脊柱旁长条状“纵膈气肿”实为脊柱旁的气胸影象。对X线检出的胸部阴影不能定性的,CT能区别为肺挫伤、肺血肿、肺囊肿、胸壁血肿等病变,为临床提供了较平片更加准确的放射诊断。对合并肝、脾、肾、肠等腹部脏器破裂的复合伤及骨盆、脊椎骨折等也可快速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股骨颈窝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CT检查确诊的125例股骨颈窝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中发生于右侧股骨颈51例,左侧33例,双侧同时发生41例;单发72例,多发53例,共计218个病灶,包括右侧121个、左侧97个.98%的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及股骨颈近端前外象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见环形硬化边为100%,见裂隙样骨质缺损占39.4%.病灶最大径0.3~3.0 cm,最大径<1.0cm占83.9%,≥1.0cm为16.1%.病灶表现软组织、液体、脂肪密度者分别为17.9%、10.5%、17.9%.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观察,除个别病灶轻度增大外,其余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发现与确诊本病较普通X线平片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在腹内(IA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6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IAH患者,其中22例为腹内伴绞窄性肠梗阻,41例为腹内伴非绞窄性肠梗阻,将不同后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组;MPR+曲面重组(CPR)组,根据咖啡豆征/假肿瘤征、鸟嘴征、肠系膜漩涡征/缆绳征、同心圆征等征象,对IAH的定位、定性作出判断,分析结果。结果:十二指肠旁3例、Winslow孔1例、盲肠周围2例、肠粘连束带型腹内57例,MPR+MIP组准确率(80.95%),MPR+CPR组准确率(76.19%),两组在IAH类型诊断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漩涡征/缆绳征及同心圆征结果中,MPR+MIP组(58.73%和26.98%)均高于MPR+CPR组(49.21%和12.7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对IAH作出诊断,因而可在IAH影像诊断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耀峰主任医师辨治小儿水经验。王师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气不足、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总以健脾益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基本法则,同时在辨证精当的基础上守法守方,以达到固本澄源、驱除病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MRI在Grynfelt-Lesshaft'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8例Grynfelt-Lesshaf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检查,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44~80岁(平均(69.0±3.5)岁)。单侧16例(右侧12例,左侧4例),双侧12例。CT及MRI上表现位于Grynfelt-Lesshaft三角(腰上三角)薄弱区:第11或12肋下缘下,腹内斜肌内缘内侧,竖脊肌、腰方肌的外缘,底部为腹横肌腱膜形成,顶部为背阔肌。腹腔、腹膜后组织经该薄弱区向腰背部皮下突出形成类圆形或烧瓶样肿块。本组入缺损三角区内容物多为脂肪组织或合并系膜,出内容物的大小与环多不成比例。环直径大小约1.5~8.7 cm,囊大小1.6 cm×1.3 cm~9.2 cm×5.4 cm。CT及MRI影像学上易于与侧后腹壁、侧后腹壁膨出或假性、脂肪瘤等软组织肿瘤、血肿和脓肿等鉴别。结论:CT及MRI能清晰显示Grynfelt-Lesshaft环的大小、内容物、可能的并发症、周围腹壁肌群薄弱及缺损程度,可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股骨颈窝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CT检查确诊的125例股骨颈窝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中发生于右侧股骨颈51例,左侧33例,双侧同时发生41例;单发72例,多发53例,共计218个病灶,包括右侧121个、左侧97个。98%的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及股骨颈近端前外象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见环形硬化边为100%,见裂隙样骨质缺损占39.4%。病灶最大径0.3~3.0cm,最大径<1.0cm占83.9%,≥1.0cm为16.1%。病灶表现软组织、液体、脂肪密度者分别为17.9%、10.5%、17.9%。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观察,除个别病灶轻度增大外,其余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发现与确诊本病较普通X线平片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腹壁的16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7例成人非创伤性腹壁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腹壁切口13例,股沟斜10例,腰4例,半月线3例,壁造瘘口3例,白线2例,脐2例。囊直径小于5cm者23例,6~10cm者11例,大于10cm者3例。内容可为大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腹外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腹外合并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全部病例行全腹部MSCT检查,其中19例平扫,2例增强扫描。薄层横断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和曲面重组成像(CP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2l例腹外合并肠梗阻患者经MSCT检查诊断明确,MSCT薄层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显示腹外2l例,其中腹股沟斜8例,腹股沟直5例,切口4例,股2例,闭孔2例;其中13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为完全性肠梗阻。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